当前位置

首页 > 职场 > 创业必读

配套创业:大树底下好乘凉

来源: 网络 时间: 2018-02-08 阅读: 374次
创业之初依附于大企业,一方面可以通过跟它们的交流,学到它们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另一方面也可以保证自身稳定的业务,维持企业发展。
  
  拍一部电影,主角与配角都是必不可少的,企业界同样是这样。当我们仰视通用、海尔、松下这些大企业创造的商业奇迹时,很多中小企业却在这些巨头的背后,依靠提供配套服务,谋求着自己的生存空间。
  
  配套企业不同于传统的代工贴牌企业,它们往往是因为拥有独立的核心技术,为某些大企业提供某一方面的服务,完全依赖于大企业的业务而生存。这种“寄人篱下”的企业,在世界各地比比皆是,可以说只要有大企业的地方,就有配套企业的身影。当“主角”们在国际市场上大红大紫的时候,这些小企业在身后成了最容易被忘记的角色。但对于许多仍处于创业期的企业而言,做一个“配角”,未必是件坏事。
  
  站在巨人的“脚下”
  
  丁峰是青岛一家机械加工企业的负责人,他的企业创立于2000年,专门为松下电子进行流水线制作安装。“我很庆幸我们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站在巨人的‘脚下’,才能顺利地发展到今天。”丁峰告诉《中外管理》:企业创建初期,也曾经尝试过寻找新项目,打造自己的品牌产品,结果铩羽而归。
  
  “任何企业创立的时候都会是很困难的,我们也不例外。2000年的时候,全国上下都在喊造品牌,我们也在很多方面尝试过。例如:防盗门、电器开关,结果都不理想。”回忆起创业道路上的挫折,丁峰感触颇多,“没有资金,没有技术优势,造品牌对我们这样的小企业而言,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2001年的时候,丁峰的企业依旧是惨淡经营。生存的压力使他不得不思考企业的未来。恰在此时,《青岛晚报》一则“世界500强美国爱默生电子落户青岛,配套海尔家电”的新闻进入了他的视线。“当时我就想,世界500强的企业都来为海尔服务,总该有原因吧”。他随即查阅了大量配套企业的相关资料,并最终确定了企业的发展方向。
  
  青岛作为一个港口城市,有许多企业发展得天独厚的条件,除了土生土长的海尔、海信、澳柯玛等大企业,日本的三菱、松下,韩国的三美,美国威博客等许多大企业也都落户这里。丁峰为企业发展制定的第一步战略就是“找棵大树先乘凉”。
  
  “依附于大企业生存,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一方面可以通过跟它们的交流,学到它们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另一方面也可以保证自身稳定的业务,维持企业发展。”他对《中外管理》如是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到2003年年底,丁峰的企业已经与青岛松下、澳柯玛、中海油等几家大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企业的生存得以保障。
  
  小企业的配套生存法企业发展稳定,业务量稳步提升,然而新的问题摆到了丁峰的面前:大企业由于家大业大,资金流转缓慢,对于配套中小企业往往采用延期支付货款的方式,对于一些家底殷实的企业而言,支撑一年半载不成问题,但是对于一家小企业而言,日子异常艰难。“2003年,我们为青岛本地的一家冰柜企业做流水线安装,大约有300万的工程款,要到2004年年中才能付清,这对于我们几乎是致命的”。
  
  据《中外管理》调查了解:在青岛为海尔、海信、澳柯玛三家电器企业进行配套加工的小企业大约有几百家,货款延付是大企业较为普遍采用的方式,很多小企业因为资金周转不开,不得不关门歇业。
  
  “300万对于我们是个不小的数目。但是我们又没有很好的解决途径,只好与那家大企业对簿公堂”。官司打赢了,但丁峰依然高兴不起来。大企业以短期预算没有这项开支为由,坚持拒付货款,而法院判决那家冰柜企业以等值产品抵债。望着几百台电冰柜,丁峰知道企业再次陷入了困境。
  
  “为什么在与这些大企业的对话中,我们始终处于一个弱势地位?就企业而言,我们应该是平等的业务关系”。这个问题困扰着丁峰,他把所有事务交付下属处理,只身去了日本。
  
  在企业配套生产方面,日本创造了中小企业与大企业配套生产的典范。日本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承包关系具有多层次性,一环扣一环,形成金字塔型系列化生产体制,密切了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合作,使中小企业具有规模效益,增强了中小企业的竞争力。这种密切结合的生产方式让丁峰兴奋起来。“当时我突然明白:小企业为大企业配套,不应把自己放在一个讨饭者的位置,而应该寻找一个双赢的契合点”。
  
  寻找到企业陷入困境的原因,他开始重新规划企业的发展。他的企业用半年时间逐渐中断了与国内付款期较长的大企业的业务,开始专门为日本松下做配套服务。
  
  跑龙套的也有野心
  
  作为大企业产业链中的一部分,本地土生土长的中小型配套企业由于受到企业规模、资金实力、技术水平等方面的限制,目前仍然只是大企业的附属品,很少能形成自己的品牌。“现在也许我只是个跑龙套的,但谁想永远跑龙套?给大企业做配套,只是第一步,一旦学习到足够的经验,积累了充足的资金,还是要发展自己的品牌,最少应该以爱默生为目标。”丁峰这样描述企业的未来。
  
  海尔是个集群发展的范例。世界500强企业美国爱默生集团2001年落户青岛以来,每年的增长速度超过20%,而爱默生也仅仅是海尔配套产业链上的一环。在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尔冰箱和空调制造基地周围,吸引了日本三洋、中国广州冷机、中国台湾睿智等企业前来建立压缩机总装厂。而压缩机总装厂规模的不断扩大,又吸引了为压缩机制造配套零部件的电机厂、漆包线与热保护器厂等企业前来落户。这些零部件企业又吸引了一批原材料加工企业落户,从而形成了一个以家电为核心的完整的产业链。
  
  有关专家告诉《中外管理》:成为大企业所引导的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是配套企业应该制定的第一步发展目标,进而根据自身优势,打造品牌,这样企业发展才能长久。而丁峰的话代表了许多配套企业的声音:“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每年几百万的业务,更需要从大企业学到管理经验和技术。”
  
  立志掌握自己的命运
  
  对于已具相当规模的中国中小配套企业而言,选择栖身于大企业的庇护之下,同时也意味着选择了风险。由于业务单一,这些企业往往因为大企业的波动而惊恐不已。“上午松下日本总部下令撤掉这边的分公司,下午我们就要倒闭,都不用等到明天。但是如果青岛松下业绩攀升,要扩建,那我们的机会也就来了。”丁峰这样描述与松下的关系。
  
  2000年韩国大宇汽车破产还让很多人心有余悸。仅在韩国,就有402家与其直接合作的企业倒闭,如果加上间接合作企业,近万家企业受到影响,涉及职工50多万名,引发了千余家企业连锁倒闭。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丁峰很清醒地认识到潜在的危机:“为大企业作配套,仅仅是企业发展初期的选择,这种方式是我们开始时的救命稻草,但不是包治百病的济世良方。在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制定一个长远的规划,走一条更为独立的道路才是出路。”
  
  在世界大企业纷纷来华建厂的热潮中,存在着诸多商机。由于本土的中小企业具有成本、资源等多方面的优势,往往会被大企业优先选择作为合作伙伴。对中小企业而言,赢利是创业的目的,双赢是配套的基础,品牌才是企业的最终追求。

文章来源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未注明作者均因传阅太多无从查证。本站为公益性非盈利网站,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益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投诉邮箱:tousu@ruoyo.com

本页标题:配套创业:大树底下好乘凉

本页地址:https://www.ruoyo.com/zhichang/bidu/381788.html

若悠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