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 > 民事

法律规定教唆犯怎么定罪

来源: 网络 时间: 2023-02-04 阅读: 208次

一、法律规定教唆犯怎么定罪

教唆不是一个单独的罪名。教唆他人实施什么犯罪,就以什么罪名论处,而胁从他人犯罪的,只能以故意杀人罪或故意伤害罪等论处,不再以教唆的内容实行数罪并罚。

教唆犯是教唆他人犯罪的人,教唆犯本身并不是直接实行犯罪,而是唆使他人去进行犯罪,就是所为专门制造犯意的人。

这种教唆行为包括两种因素:一是认识因素,即教唆犯不仅认识到自己的教唆行为会使被教唆人产生犯罪意思,并去实施犯罪行为,而且还认识到被教唆者的犯罪行为将会造成危害社会的后果。二是意志因素,即希望或放任他人产生犯罪意图去实施犯罪。因此,教唆行为与被教唆者实行的犯罪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八条

【胁从犯】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第二十九条

【教唆犯】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二、教唆未遂的情形有哪些

所谓教唆未遂,是指“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教唆的罪。”具体情形包括:

1、被教唆者并没有接受其教唆的犯罪意图(可能是当时根本就没有接受也可能是当时接受但随后又打消犯罪的);

2、被教唆者当时接受了教唆犯关于犯某种罪的教唆,但实际上他所犯的不是教唆犯所教唆的罪;

3、教唆犯对被教唆人进行教唆时,被教唆人已有实施该种犯罪的故意,即被教唆人实施犯罪不是教唆犯的教唆所引起的。

可见,如果被教唆者接受教唆之罪后,但在具体实施教唆罪的过程中,没有得逞或自动放弃的,此种情形下被教唆者可能属于犯罪预备、犯罪未遂或犯罪中止,而教唆者仍属于教唆既遂,但并非犯罪既遂。

通过劝说,利诱,威胁等方式,将自己的犯罪意图灌输给本来不想要犯罪的人,从而导致对方按照教唆人的意图来实施犯罪行为就是属于教唆罪,在定罪的时候需要根据具体所实施的犯罪行为来定罪。而实施教唆人意图的行为人,没有按照教唆者的意图来实行,属于教唆未遂。


文章来源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未注明作者均因传阅太多无从查证。本站为公益性非盈利网站,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益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投诉邮箱:tousu@ruoyo.com

本页标题:法律规定教唆犯怎么定罪

本页地址:https://www.ruoyo.com/falv/minshi/35326.html

若悠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