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想防卫的主观态度是什么
一、假想防卫的主观态度是什么?
行为人主观上存在防卫意图,在假想防卫的情况下,如果行为人主观上存在过失,即由于自身的过失而导致没有准确辨认不法侵害是否存在,并基于这种错误认识采取防卫行动,进而导致危害结果发生,故而应以过失犯罪论处。不过应该注意的是,《刑法》第15条第2款规定:“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任。”按照这一规定,在假想防卫中,由于过失而造成危害结果的,只有刑法分则明文规定处罚此种过失行为时,才能要求行为人承担过失的犯罪责任。否则,即使由于过失造成了一定的危害结果,也不应负刑事责任。至于假想防卫的量刑,应当结合假想防卫行为所造成的损害结果和案件发生时的主客观情况,从宽处理。假想防卫动机虽然是正当的,但其后果对社会是有危害的,因此假想防卫的处罚应重于防卫过当。
二、正当防卫的认定标准
1、正当防卫所针对的,必须是不法侵害;
2、必须是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的时候;
3、正当防卫所针对的、必须是不法侵害人;
4、正当防卫不能超越一定限度;
5、对不法侵害行为人,在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时,所造成损害的行为。
三、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
(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四)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说到假想防卫,当然跟正当防卫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的,我们在行使自我防卫权的时候,必须要确认对方已经开始对自己实施了不法侵害行为,可是,这种不法侵害行为如果是自己假想出来的,那也不能因为犯罪嫌疑人是出于自我保护的态度,就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