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立案以后可以私了吗
一、交通事故立案以后可以私了吗
已经立案的话不能私了,做取保候审希望较大,到审判阶段,争取做缓刑。一、私了有案底吗“留案底”和“立案”通常是刑事案件中的一些俗称,那既然是刑事案件,理论上是不存在私了的情况,都必须经过公安侦查—检察院审查起诉—法院开庭审判三个阶段的流程。通常情况下,只要是涉嫌犯罪,并且达到公安的立案标准,公安都必须立案审理,但如犯罪情节轻微的,公诉机关不认为犯罪的,可以做不起诉决定,这就是通常认为的“私了”。但是即便不起诉处理了,在公安机关录过口供和笔录的,也认为是留案底。二、检察院批准逮捕后可以取保候审吗检察院批准逮捕后可适用取保候审措施,但取保候审的概率较低。根据相关规定,取保候审可以适用于法院判决最终生效前,包括检察院批准逮捕后。法院判决生效后,判决将开始执行。根据判决结果的不同,被告必须在监狱服刑或缓刑后释放回家,不存在取保候审的说法。但上述情况主要停留在法律理论上,司法实践中争取取保候审的最佳阶段是在检察院批准逮捕前,即被拘留后三十七的黄金救援期内争取取保候审的最佳时期,因为检察院批准逮捕后释放犯罪嫌疑人的可能性不大,法律条件更高。相反,检察院作为侦查监督机关,不批准逮捕不符合条件的犯罪嫌疑人,但适用取保候审并不少见。因此,为了获得取保候审,家属应该在逮捕前让嫌疑人获得法律帮助,争取取保候审。三、亲人入狱家人怎么调整家里有人坐牢,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委托律师介入,因为侦查阶段,家属不可以会见,如果经济条件有限,就耐心等待案件侦查结果,能够是涉财物犯罪案件,家属可以尽量联系退赔被害人,这样到审判阶段,有利于给被告人减刑,甚至对一些犯罪情节较轻的案件,能否适用缓刑有重要的参考依据。
《刑法》第七十二条
【适用条件】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第七十三条
【考验期限】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
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
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二、车祸死亡的交通事故是否可以私了
依据相关法律规定,交通事故造成严重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需要报警处理,不能私了解决。没有造成人身伤亡,当事人对事实及其成因没有争议以及只有轻微没有人身伤亡,而且对于基本事实没有争议的,可以私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身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因抢救受伤人员变动现场的,应当标明位置。乘车人、过往车辆驾驶人、过往行人应当予以协助。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未造成人身伤亡,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可以即行撤离现场,恢复交通,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不即行撤离现场的,应当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仅造成轻微财产损失,并且基本事实清楚的,当事人应当先撤离现场再进行协商处理。
三、济南交通事故误工费可以赔偿吗
《民法典》规定造成他人人身损害的,赔偿范围里包括误工的费用。交通事故误工费一般由主要负责方承担。因交通事故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
其次,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
1、误工时间由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受害人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
2、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受害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
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通过上述文章中的内容,相信大家已经对交通事故立案以后可以私了吗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建议大家可以多多了解一些这方面相关的法律知识,才可以在遇到法律问题的时候可以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针对上述文章中的问题,如果您还有不清楚需要了解的地方,可以直接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和律师进行在线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