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隐名股东协议包含违法条款,其对合同双方是否还具有约束力
在实践中,我们都知道,一个企业的股东可以分为显名股东和隐名股东。那么对于隐名股东的各种法律问题我们很多人都不太清楚,那么接下来,若悠网小编整理了一些相关的资料和各位朋友一起来了解了解关于若隐名股东协议包含违法条款,其对合同双方是否还具有约束力。
前我国法律对企业股东身份有限制性规定,个别自然人或者企业为实现投资的目的,通过他人身份来规避相应法律禁止性规定。这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出现原因。通常,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之间会签订一份规定双方之间权利与义务的协议,对于这份协议的效力党永鹏律师认为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分析:第一、协议对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的效力;第二、对公司的效力;第三、对公司以外的第三人的效力。
首先,协议对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关系的效力。我们都知道所谓协议就是法律意义上的合同,此份协议由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双方签订,其对双方当事人都具有约束力。隐名股东和显名股东约定如无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情节,该协议应认定为有效。双方应当按照协议的内容享有权利,履行义务。否则,任何一方不按照协议为某种行为构成合同法上的违约并应当承担违约责任。但如果显名股东与隐名股东属于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者其他违反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的情形,则该协议就是无效的。
其次,协议对公司的效力。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签订的协议对公司而言是无效的,隐名股东不能依据此份协议直接的干预公司事宜。当前我国企业实行公司注册登记制度,只有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显示的股东才是我国《公司法》意义上的合法股东,虽然隐名股东是公司的实际出资人,但是由于该隐名股东并没有在公司所在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隐名股东就不是公司的股东,他理所当然无权直接对公司施加影响力。
再者,协议对公司以外的第三人的效力。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之间签订的协议对公司以外的第三人不产生效力。因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登记具有公示公开效果,隐名股东不显示在股东的股东名册中,其身份也不是公司的股东,隐名股东对外也不具有代表权,因此,其对公司以外的第三人也不具有效力。
希望通过上面的内容让大家对隐名股东协议的相关的知识的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如果您情况比较复杂,本网站也提供律师在线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