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
是什么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
是什么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
大学生就业难,与工作经验关系不大
招聘会场中,随处可见“X年工作经验”这样的要求,大学生不能将就业难归咎于工作经验,因为别人有的你没有,但你有的别人也没有,虽然你没有工作经验,但你有可塑性。
不少大企业每年都有校园招聘,而且规模比社会招聘还要大,他们看重的就是大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可塑性。不要拿自己的弱项去比别人的强项,只要发挥出自己的强项,照样可以纵横职场。
可悲的是,现实让大学生认清了一点他们自己没有的优势,这本来是好事,但大学生身上应该有的优势也找不到了,这就问题了。企业需要经验,但是也需要理论,并不是放弃理论只抓经验。
有一次,我在某知名财经院校招聘,某人力资源专业的学生前去应聘,因为是学生,我就随机问了几个课本上的理论常识。我问他学过哪些绩效考核的理论,随口而来的那几个MBO、360、KPI、BSC他居然一个也答不上来,你说,即使他有工作经验,我能录用他吗?
大学生们,任何的工作实践是需要理论去指导的,熟练掌握专业理论知识是你们必须去做的功课。工作经验固然重要,但对大学生来讲,理论知识比经验更重要,放下课本去社会上混上几天工作经验然后用这几天的皮毛功底去忽悠那些阅人无数的招聘经理们,这,才是最得不偿失的。
大学生就业难,与所学专业的关系不大
在职业市场中,对求职成功起关键作用的因素,不是专业是否对口,而是专业之外的其他东西,这也是比专业更重要的东西,比如心态,比如感性与理性,比如敏感程度,比如适应能力等等,这些素质也是在大学这几年中积累起来的。说到这,你还抱怨你的专业没有吸引力吗?
由于工作关系,近些年接触到很多大学生,谈其就业难的问题,不少都说到专业。“我这个专业不好找工作,太宏观了”,“我学的这个专业理论性太强,而且又没地方实践”,这类观点非常多。
有的人对我说:我学的是工商管理,这专业太宏观了,而且刚毕业的学生,谁让我去管。我这样反驳了他:第一,专业宏观不是找工作难的原因,会计学不宏观,可学会计的学生为什么还有大批人也找不到工作呢?第二,如果说你是刚毕业的学生,没人让你管,那这几年的大学你是白上了,管理不仅仅是管人,作为基层的管理人员,更重要的是管事。不少大学生,一谈到管理,首先想到的是管人,这点是应该改变的,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管理就是管事。
就业的出路与专业的关系并不大,一些文科类的专业更是如此。拓展视野和知识面、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强化适应环境的能力和建立积极的心态才是你求职的法宝。
大学生就业难,是职业规划缺失的必然结果
与已经毕业的大学生谈职业规划,已经有点迟了,但亡羊补牢,为时未晚。职业规划,早在高考后填报志愿的那会就开始了,填报志愿的一个主要依据就是职业规划,要想好以后要从事什么职业,才能选择适合的专业。上文我曾说专业不是求职的关键,并不是说大家就可以丢掉专业,专业是必须慎重去选的。
我见过很多处于求职状态的人,他们有大学生,也有工作过一段时间又跳槽的。他们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处于职业的迷茫期,不清楚自己适合做什么。
职业规划的理论知识在这里我就不讲了,我举个例子。我现在所在的公司是物业行业,招聘保安员是日常工作之一。每次我上网打开招聘网页,都会有不少简历发过来,而且我发现里面有很多大学生,本科也不在少数。我心里还在想,现在的大学生越来越务实了,知道找工作难,愿意从底层做起了,是个好趋势。可是电话打过去,人却来不了几个,即使偶尔有来的,谈了几句话,我就发现他的职业方向不在这里,我就想,既然他不想做这工作,还发这个简历干嘛,难道是短期行为,找个临时性工作,通过继续交谈,让我失望的是,这飞来的简历连短期行为都不是,不少大学生在网上发简历,看到招聘,鼠标一点,不管什么岗位,简历就飞过去了,职业目标几乎就是空缺的。
没有做过调查,不敢妄言,我希望这样的大学生是少数。毕竟这样的大学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对企业的不负责,是在浪费金钱,浪费时间,浪费自己的青春岁月。
大学生们,要尽早为自己做个职业规划,为自己的职业定位。职业定位不求精准,总该有个方向,有了职业锚,你的求职才会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