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天乐的创业故事,5万元起家缔造62亿的天正集团
天正集团高天乐的创业故事,5万元起家缔造62亿的低压电器神话
温州柳市是个令人惊叹的地方:中国电器行业几大巨头相聚在这弹丸之地,这里被誉为“中国电器之都”。走在柳市大街上,广告牌多半是电器行业的,比邻而居的两户人家是邻居,或许又是商场上竞争的对手。这是个产业高度密集的地方,同时也意味着这是中国电器行业厮杀最激烈的地方。
正是在这个地方,天正集团始终站在同行前列。2004年,天正集团在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名列第18位。
天正集团的掌门人叫高天乐,他名片上注着“董事长”的头衔,同时还是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常委。这位将企业社会责任与员工“共同成长”为己任的温州企业家无疑已经为新时代的浙江儒商提供了一种崭新的诠释。
记者采访这位著名企业家时,在确定采访地点上费了些周折:天正集团的大本营还在柳市,但目前高天乐工作与生活重心却已移到了上海,那里有天正高科技工业园。在那里,高天乐与天正发展谋划正是目前大多数浙江民企正在做的:跨出浙江,这一战略意味着背后决策者的雄心和魄力。
而真正见到高天乐本人时,这位儒雅而温润的男子令人惊讶:多年商场摸爬滚打,高天乐的风格却并不犀利,言谈举止让人感到如沐春风。这个行事低调的企业家在近两个小时的专访中,依然保持着一贯风格——对自己谈得很少,对事业说得很多。按照高天乐的想法,他希望所有天正员工与他一样“快乐工作”,言谈中显示着,高天乐对于自己的事业早已乐在其中。
顺水推舟投身商海
短短15个年头间,天正从5万元资本起步,现已成为中国工业电器行业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员工达5100余人,总资产16.6亿元,2004年创产值62亿元。
谁能想得到,高天乐,这位已经站在行业金字塔尖的企业家创业之路,却充满了一系列的偶然,以至于在访谈间高天乐不经意感慨:“我创业的过程,机遇是第一位的。”
高天乐曾是位数学老师,1982年到1989年间,他一直在柳市中学任教。1989年6月,一个偶然的机会,朋友邀请高天乐到香港游玩,年轻的高天乐带着好奇心踏上了南行路。到香港不久,朋友提起了创办电器贸易公司,当时的柳市早已经有了电器之乡的雏形,是全国闻名的低价变压器生产地。高天乐没多想,带着对朋友的信任和创业的激情答应了。此时,他甚至还没辞去教师之职。就这样,“鸿汇国际贸易公司”诞生了,经营的是温州低压电器出口东南亚的业务。
刚开始一切顺风顺水,从讲台跳入商海的高天乐很快显示了经商的天赋:短短时间内,他与朋友从零开始,竟然接下了40多万美元的外贸单子。这在当时是了不起的大事:那是柳市低压电器第一次迈入国际市场,而此时,柳市低压电器正被国家七部委联合打假,这个成绩让人们看到了低压电器的希望。
高天乐的创业重心很快转回到家乡,由于合作者理念不同,鸿汇公司夭折了。1990年中,高天乐回到了柳市。此时的柳市已处于低压电器的“战国”时期,群雄逐鹿,除正泰等老牌企业稳据市场外,不少实力较弱的小企业竞争异常激烈。回到家乡干什么?高天乐做了个当时让人看来很不明智的决定:也投入到低压电器行业中去。
这一决定让不少家人和朋友感到惊讶,这听起来像是把自己好不容易节省下的一杯水洒进大海。因为当时的低压电器行业普遍存在着低价倾销、粗制滥造的情况,许多新进者不得不被拖进价格战的泥潭,并很快销声匿迹。为什么高天乐还选择投入这混乱的战场?
回忆当年,高天乐说道:“其实我的想法很简单,当时那么多企业在干这行,如果赚不到钱他们还怎么生存?我相信这个行业一定有潜力,用心努力一定会有回报。”怀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高天乐揣着5万元,带了几个人,开办了乐清柳市长城变压器厂。
在当时,长城厂算是起步较晚的企业。然而在众多同行纷纷倒在竞争路上时,长城厂却稳稳当当地由小变大:1990年,销售收入30多万元;1991年,销售额超过500万元;1994年,销售额竟然超过了1个亿。
这些数字增长的背后,是高天乐从创业开始就树立的责任感发挥了作用。他告诉记者一些小细节:“当时不少温州人跑销售,对柳市低压电器质量要求并不高,只要能用3个月就好。就是这么小的要求,还有不少企业不能满足。我就狠下心一定要让他们看到不同的柳市电器。”
于是高天乐在产品质量上狠下了功夫,质量可靠。“就连在包装上,我们也要比同行们做得更好。他们用普通的草纸随便一包,我们就用铜版纸仔细包装。其实成本才贵了一两分,给人的印象却好了很多。”打质量牌赢了个满堂红。
共同成长快速发展
掘到“第一桶金”后,企业发展开始顺风顺水了。高天乐很快意识到企业要想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必须扩大规模。1994年5月,在高天乐的组织策划下,联合了7家私营企业,组建浙江天正集团公司,企业进入股份合作制阶段。
1997年,又在高天乐的掌舵下,天正集团核心层经历了两次重大股权调整,第一次面向内部发展了近100名中高层管理人员和大中专毕业生入股,共吸取股金2600万元,第二次面向外部兼并了19家成员企业,又吸收股金3000多万元。经过这两次改革,天正实现了重大的转变。
1999年,高天乐踏上了去上海“二次创业”的道路。天正集团斥资一亿元,把其开发中心、科技开发中心、决策投资中心建在上海。高天乐的眼光不仅仅盯着上海,还盯着世界。同样是在1999年,天正集团公司开始筹建技术中心实验室,2002年,实验室通过了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按国际通用的ISO/ICE规则进行的评审,成为国内低压电器行业,包括ABB、西门子、施耐德等国际知名公司在中国机构在内的中国首家与国际接轨的实验室。
在高天乐的极力推动下,天正在美国硅谷设立天正(久沐)公司,以掌握世界最新科技动态。2002年3月,天正与世界电气巨人ABB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天正成为ABB在国内惟一的系统集成商,今后,天正可以使用ABB的品牌参加工程投标,同时,ABB承接的电气自动化工程的安装、调试等技术支持,也将交给天正完成。
天正不但是低压电器行业的佼佼者,同样也早早在多元化的道路上稳步前进。2001年,天正在上海成立投资公司,之后又涉足房地产、旅游业等。天正已经由单纯的靠电器工业一个轮子向前跑,到了以电器工业为主、投资公司为辅两条腿走路的新境界。与创业之初相比,天正已经成长为一个巨人。
在高天乐的眼里,天正的发展同样也是天正人的发展。早在创业成功之初,他的创业观就发生了转变。按他自己的话说:“创业之初没想那么多,只想着能赚点钱。可当企业真办起来时,一切就改变了。我开始考虑怎么样能让企业维持下去,走上发展之路,怎么样做得更好。还有那么多的企业员工,天正能给他们什么,他们能为天正创造什么。”
在高天乐的心中,办企业不再意味着利润,而意味着更多的责任和义务。“赚钱总有个限度,我更享受企业经营中的成就感,担起责任,与企业、企业员工共同成长,我很快乐。”高天乐说这番话时带着满足的微笑。
按照高天乐的构想,天正集团应该办成一个学校。“如果一个员工十年如一日,永远靠老经验吃饭,那就意味着这个企业的失败。只有企业员工能按照自己的岗位随时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这个企业的发展才有希望。”
在他的主张下,天正逐渐形成了一套培训机制:公司中高层必须给普通员工授课,其授课的成绩直接与其业绩评估挂钩。这不但意味着普通的员工能够时时得到新的知识,也意味着中高层员工不能松懈,随时得充电。
天正集团《天正报》编辑徐娟华到天正才一个多月,选择天正的理由是:“天正在人才培养上口碑很好,我希望能在这儿得到更多的锻炼。”她没有失望,一个星期中她就听了两堂课,课程的内容相当广泛,并不仅仅包含基本的
工作技巧,还有不少人文方面的知识。
在采访中,高天乐不无得意地说道:“很多人会发现,天正人的精神非常不同,他们注重学习,积极进取。天正在发展,他们也在发展。天正的最大优势,或许正是因为有了这一个团队。”
在企业员工与天正集团“共同成长”的背后,谁能忘掉,这一思想的主导者正是10多年前曾经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的高天乐呢?
快乐工作快乐生活
天正发展了,如今高天乐的重心却不仅仅在事业上了。他早已经脱离了早年操劳于公司具体事务的阶段,考虑更多的,是企业的发展方向等战略问题。以至于他笑着调侃自己:“以前我是身先士卒,如今我是甘居人后。”话虽如此,天正运转的背后推手仍是他,只是高天乐不再事必恭亲了。
天正集团是引入职业经理人制度较成功的民营企业,也是靠着一套人才班子很好运作的民营企业,这背后,高天乐的眼光和思想功不可没。高天乐津津乐道的事情当中,有一件正是他去上EMBA不到一年,挖来3个EMBA的同学。这3人分别进入了天正集团的高层,很快干出了一番事业,同时也把天正推向了新的高位。
高天乐愿意信任人,也相信自己的眼光。他总是笑着说:“人应当快乐工作,应该相信自己的班子。我热爱自己的事业,而与自己信任的同事们共同拼搏也正是一种快乐。”他总是不吝于谈论公司高层班子的“能耐”,采访中屡次提到当初“挖角”过来的同学中,何捷是个投资高手,程传玲和徐力辰在各自的行业中都是佼佼者……谈到同事与工作高天乐就眉飞色舞,对自己却谈得很少。他把事业变成了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同时也给“千里马”们奔驰的广阔天地。
正是这种豁达,使天正集团成为不少人才安居乐业的好地方。而这也成就了高天乐自己的“逍遥”,他如此描述自己的生活:“公司的日常事务我管得少,平时喜欢运动,和朋友一起打打高尔夫、游游泳、聊聊天。虽然聊天过程中也会聊到事业上的事情,但是整个状态很放松,同时也有了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如今的高天乐,真正做到了享受工作、享受生活。
温州柳市是个令人惊叹的地方:中国电器行业几大巨头相聚在这弹丸之地,这里被誉为“中国电器之都”。走在柳市大街上,广告牌多半是电器行业的,比邻而居的两户人家是邻居,或许又是商场上竞争的对手。这是个产业高度密集的地方,同时也意味着这是中国电器行业厮杀最激烈的地方。
正是在这个地方,天正集团始终站在同行前列。2004年,天正集团在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名列第18位。
天正集团的掌门人叫高天乐,他名片上注着“董事长”的头衔,同时还是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常委。这位将企业社会责任与员工“共同成长”为己任的温州企业家无疑已经为新时代的浙江儒商提供了一种崭新的诠释。
记者采访这位著名企业家时,在确定采访地点上费了些周折:天正集团的大本营还在柳市,但目前高天乐工作与生活重心却已移到了上海,那里有天正高科技工业园。在那里,高天乐与天正发展谋划正是目前大多数浙江民企正在做的:跨出浙江,这一战略意味着背后决策者的雄心和魄力。
而真正见到高天乐本人时,这位儒雅而温润的男子令人惊讶:多年商场摸爬滚打,高天乐的风格却并不犀利,言谈举止让人感到如沐春风。这个行事低调的企业家在近两个小时的专访中,依然保持着一贯风格——对自己谈得很少,对事业说得很多。按照高天乐的想法,他希望所有天正员工与他一样“快乐工作”,言谈中显示着,高天乐对于自己的事业早已乐在其中。
顺水推舟投身商海
短短15个年头间,天正从5万元资本起步,现已成为中国工业电器行业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员工达5100余人,总资产16.6亿元,2004年创产值62亿元。
谁能想得到,高天乐,这位已经站在行业金字塔尖的企业家创业之路,却充满了一系列的偶然,以至于在访谈间高天乐不经意感慨:“我创业的过程,机遇是第一位的。”
高天乐曾是位数学老师,1982年到1989年间,他一直在柳市中学任教。1989年6月,一个偶然的机会,朋友邀请高天乐到香港游玩,年轻的高天乐带着好奇心踏上了南行路。到香港不久,朋友提起了创办电器贸易公司,当时的柳市早已经有了电器之乡的雏形,是全国闻名的低价变压器生产地。高天乐没多想,带着对朋友的信任和创业的激情答应了。此时,他甚至还没辞去教师之职。就这样,“鸿汇国际贸易公司”诞生了,经营的是温州低压电器出口东南亚的业务。
刚开始一切顺风顺水,从讲台跳入商海的高天乐很快显示了经商的天赋:短短时间内,他与朋友从零开始,竟然接下了40多万美元的外贸单子。这在当时是了不起的大事:那是柳市低压电器第一次迈入国际市场,而此时,柳市低压电器正被国家七部委联合打假,这个成绩让人们看到了低压电器的希望。
高天乐的创业重心很快转回到家乡,由于合作者理念不同,鸿汇公司夭折了。1990年中,高天乐回到了柳市。此时的柳市已处于低压电器的“战国”时期,群雄逐鹿,除正泰等老牌企业稳据市场外,不少实力较弱的小企业竞争异常激烈。回到家乡干什么?高天乐做了个当时让人看来很不明智的决定:也投入到低压电器行业中去。
这一决定让不少家人和朋友感到惊讶,这听起来像是把自己好不容易节省下的一杯水洒进大海。因为当时的低压电器行业普遍存在着低价倾销、粗制滥造的情况,许多新进者不得不被拖进价格战的泥潭,并很快销声匿迹。为什么高天乐还选择投入这混乱的战场?
回忆当年,高天乐说道:“其实我的想法很简单,当时那么多企业在干这行,如果赚不到钱他们还怎么生存?我相信这个行业一定有潜力,用心努力一定会有回报。”怀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高天乐揣着5万元,带了几个人,开办了乐清柳市长城变压器厂。
在当时,长城厂算是起步较晚的企业。然而在众多同行纷纷倒在竞争路上时,长城厂却稳稳当当地由小变大:1990年,销售收入30多万元;1991年,销售额超过500万元;1994年,销售额竟然超过了1个亿。
这些数字增长的背后,是高天乐从创业开始就树立的责任感发挥了作用。他告诉记者一些小细节:“当时不少温州人跑销售,对柳市低压电器质量要求并不高,只要能用3个月就好。就是这么小的要求,还有不少企业不能满足。我就狠下心一定要让他们看到不同的柳市电器。”
于是高天乐在产品质量上狠下了功夫,质量可靠。“就连在包装上,我们也要比同行们做得更好。他们用普通的草纸随便一包,我们就用铜版纸仔细包装。其实成本才贵了一两分,给人的印象却好了很多。”打质量牌赢了个满堂红。
共同成长快速发展
掘到“第一桶金”后,企业发展开始顺风顺水了。高天乐很快意识到企业要想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必须扩大规模。1994年5月,在高天乐的组织策划下,联合了7家私营企业,组建浙江天正集团公司,企业进入股份合作制阶段。
1997年,又在高天乐的掌舵下,天正集团核心层经历了两次重大股权调整,第一次面向内部发展了近100名中高层管理人员和大中专毕业生入股,共吸取股金2600万元,第二次面向外部兼并了19家成员企业,又吸收股金3000多万元。经过这两次改革,天正实现了重大的转变。
1999年,高天乐踏上了去上海“二次创业”的道路。天正集团斥资一亿元,把其开发中心、科技开发中心、决策投资中心建在上海。高天乐的眼光不仅仅盯着上海,还盯着世界。同样是在1999年,天正集团公司开始筹建技术中心实验室,2002年,实验室通过了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按国际通用的ISO/ICE规则进行的评审,成为国内低压电器行业,包括ABB、西门子、施耐德等国际知名公司在中国机构在内的中国首家与国际接轨的实验室。
在高天乐的极力推动下,天正在美国硅谷设立天正(久沐)公司,以掌握世界最新科技动态。2002年3月,天正与世界电气巨人ABB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天正成为ABB在国内惟一的系统集成商,今后,天正可以使用ABB的品牌参加工程投标,同时,ABB承接的电气自动化工程的安装、调试等技术支持,也将交给天正完成。
天正不但是低压电器行业的佼佼者,同样也早早在多元化的道路上稳步前进。2001年,天正在上海成立投资公司,之后又涉足房地产、旅游业等。天正已经由单纯的靠电器工业一个轮子向前跑,到了以电器工业为主、投资公司为辅两条腿走路的新境界。与创业之初相比,天正已经成长为一个巨人。
在高天乐的眼里,天正的发展同样也是天正人的发展。早在创业成功之初,他的创业观就发生了转变。按他自己的话说:“创业之初没想那么多,只想着能赚点钱。可当企业真办起来时,一切就改变了。我开始考虑怎么样能让企业维持下去,走上发展之路,怎么样做得更好。还有那么多的企业员工,天正能给他们什么,他们能为天正创造什么。”
在高天乐的心中,办企业不再意味着利润,而意味着更多的责任和义务。“赚钱总有个限度,我更享受企业经营中的成就感,担起责任,与企业、企业员工共同成长,我很快乐。”高天乐说这番话时带着满足的微笑。
按照高天乐的构想,天正集团应该办成一个学校。“如果一个员工十年如一日,永远靠老经验吃饭,那就意味着这个企业的失败。只有企业员工能按照自己的岗位随时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这个企业的发展才有希望。”
在他的主张下,天正逐渐形成了一套培训机制:公司中高层必须给普通员工授课,其授课的成绩直接与其业绩评估挂钩。这不但意味着普通的员工能够时时得到新的知识,也意味着中高层员工不能松懈,随时得充电。
天正集团《天正报》编辑徐娟华到天正才一个多月,选择天正的理由是:“天正在人才培养上口碑很好,我希望能在这儿得到更多的锻炼。”她没有失望,一个星期中她就听了两堂课,课程的内容相当广泛,并不仅仅包含基本的
工作技巧,还有不少人文方面的知识。
在采访中,高天乐不无得意地说道:“很多人会发现,天正人的精神非常不同,他们注重学习,积极进取。天正在发展,他们也在发展。天正的最大优势,或许正是因为有了这一个团队。”
在企业员工与天正集团“共同成长”的背后,谁能忘掉,这一思想的主导者正是10多年前曾经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的高天乐呢?
快乐工作快乐生活
天正发展了,如今高天乐的重心却不仅仅在事业上了。他早已经脱离了早年操劳于公司具体事务的阶段,考虑更多的,是企业的发展方向等战略问题。以至于他笑着调侃自己:“以前我是身先士卒,如今我是甘居人后。”话虽如此,天正运转的背后推手仍是他,只是高天乐不再事必恭亲了。
天正集团是引入职业经理人制度较成功的民营企业,也是靠着一套人才班子很好运作的民营企业,这背后,高天乐的眼光和思想功不可没。高天乐津津乐道的事情当中,有一件正是他去上EMBA不到一年,挖来3个EMBA的同学。这3人分别进入了天正集团的高层,很快干出了一番事业,同时也把天正推向了新的高位。
高天乐愿意信任人,也相信自己的眼光。他总是笑着说:“人应当快乐工作,应该相信自己的班子。我热爱自己的事业,而与自己信任的同事们共同拼搏也正是一种快乐。”他总是不吝于谈论公司高层班子的“能耐”,采访中屡次提到当初“挖角”过来的同学中,何捷是个投资高手,程传玲和徐力辰在各自的行业中都是佼佼者……谈到同事与工作高天乐就眉飞色舞,对自己却谈得很少。他把事业变成了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同时也给“千里马”们奔驰的广阔天地。
正是这种豁达,使天正集团成为不少人才安居乐业的好地方。而这也成就了高天乐自己的“逍遥”,他如此描述自己的生活:“公司的日常事务我管得少,平时喜欢运动,和朋友一起打打高尔夫、游游泳、聊聊天。虽然聊天过程中也会聊到事业上的事情,但是整个状态很放松,同时也有了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如今的高天乐,真正做到了享受工作、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