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夏季常用的错误解暑法
天气热,人体自然反应就是出汗散热,然而许多解暑法却是反其道而行的。不但不能消暑还会让人更容易中暑,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错误的消暑法。
揭秘夏季常用的错误解暑法
1.冰水代替白开水。汉代张仲景所着的《伤寒杂病论》中写道,要治疗伤暑(中暑),第一步就是“先以热水灌之,令汗出”。
因为热水含有能量,会让毛孔打开来排汗,解除热气闷在身体里的状况;而冰水则有“阻挡”作用,不利气血循环。台北市立联合医院中医医疗部主治医师黄裕昌说。
夏天多喝温热的白开水,或喝乌梅汁生津,以及绿豆、薏仁,有助消暑,并尽量吃时令蔬果摄取水分与营养,例如西瓜。
至于性寒的凉茶,只能在天气热、大量流汗时喝一些,不宜常喝,否则肠胃负担太大,进而导致腹泻。
2.大热天爱打赤膊。打赤膊吹风容易受寒,毛孔急速收缩,反而让湿热都闷在体内,更容易中暑。应该穿着排汗透气的轻薄衣物。
觉得热时,可以用冷水轻轻拍在手腕内侧等动脉经过的地方,降低血液温度,或是用湿毛巾擦拭身体。
3.流汗后冲冷水澡。身体发热冒汗的时候直接冲冷水,寒气会顺着打开的毛孔进入身体,有人因此生病发高烧,或是心脏无法承受。
应该先把身上的汗擦干,按摩全身,让毛孔稍微收缩之后,再把冷水一点一点地拍在身上,直到身体适应水温后才开始冲澡。
4.睡在地上更凉快。接近地面的地方会有寒气、湿气,且在凌晨时最强,然而,这时人的体温却最低,睡在地板上容易受寒。
如果已经中暑,就更不该睡在地上,因为毛孔受寒会收缩、汗排不出,中暑症状会更严重。此外,地面会堆积灰尘,床铺最好距离地板至少30公
避免受到地板寒气、湿气侵袭,也防止呼吸系统被地上的灰尘影响。如果觉得热,可以在床上铺凉席。空调只要开1小时就好,免得加剧过敏;电扇不要直吹,打开窗户让空气对流,也会比较凉爽。
5.凉水冲澡会加重痱子。孩子夏天起痱子,主要就是因为一些家长怕宝宝感冒,把宝宝捂得太严实,汗液蒸发不畅所致。如果用凉水为宝宝擦拭患处。
使皮肤毛细血管骤然收缩,汗腺孔闭塞,汗液排泄不畅,致使痱子加重。反之,过热的水也会刺激皮肤,使痱子增多。
孩子起了痱子,家长除勤给宝宝洗澡外,最重要的是一定要使用温水,也就是略微高于人体皮肤温度的水。
需要提醒的是,家长在给宝宝洗完澡后,不要马上给宝宝搽痱子粉等粉类的爽身用品,以免使其与汗液混合,堵塞毛孔,导致出汗不畅,反而会引起或加重痱子。
游泳解暑并非人人适宜
夏天气温不断攀升,你是不是正在找寻一种消暑的方法?来降低身体的温度,其实消暑有很多方法,你可以通过饮食的改变、运动方式来进行消暑。其中游泳是一种不错的选
游泳可以帮助身体散热,使人觉得凉快、舒服以达到消暑的目的。
游泳池是否干净卫生,可用“一看二闻三冲淋”的方法检验。一是看池水是否清澈,水面有无漂浮的灰尘和杂物。
二是闻游泳池里是不是有消毒液的气味,如果有,证明消过毒。三是游泳者须冲淋后才能进入泳池。
中医专业人士最后提醒说,夏天游泳消暑,并非人人适宜,有伤口、皮肤病、眼疾、感冒、生病、身体不适或虚弱者不宜游泳。
患心脏病、高血压、肺结核等严重疾病,难以承受大运动量的人、月经期不宜游泳。而且饭后一小时才能下水,太饿或剧烈运动后都不宜游泳。
光脚穿凉鞋不利于健康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老年病中心刘征堂副主任说,虽然凉鞋的透气性很好,但人的双脚很容易出汗,不穿袜子时,脚底直接接触凉
会使脚底的皮肤浸泡在汗液里,导致适宜生长真菌的湿热环境形成,容易引起脚部真菌感染,时间久了,还有可能导致足部“角化”。
因此,老人应该在穿凉鞋时,选择一双薄一点的棉袜子,可以很好地吸汗。必要时,还可以垫上吸水性较好的纸质鞋垫。
老人的脚更怕挤压摩擦,特别是有糖尿病的老人。所以,除了穿袜子,还应注意所选凉鞋的质地。不要买塑料或硬皮革的,应保证凉鞋面料足够柔软。
凉鞋后跟最好有一定高度,以1厘米左右为宜,可以避免出现走路疼痛、易跌倒等问题。此外,一定高度的鞋跟,可以提高老年人足底的抗震能力,有保护脊柱椎间盘的作用。
情绪也需适时消消暑
在炎热的夏季,普通人群中约有10%的人会出现情绪、心境和行为的异常,人容易情绪失控,频繁发生摩擦或争执的现象,这就是“心理中暑”。
医学心理上称为“夏季情感障碍”。这是因为当气温超过35℃,湿度高于80%时,气象条件对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的影响就明显增强
精神心理疾病与天气有关这个说法是有科学依据的,从临床来看,较为阴冷的冬季,阳光少,抑郁症患者会比平时多一些;而高温热爆的夏季。
焦虑症的患者则明显增多,患者往往入睡困难或者睡眠浅,而情绪上则往往表现为容易生气,爱发脾气,常因微不足道的小事与他人争吵。
排除这些精神“敏感人群”,即使是健康人群,在高温天气也会感觉脾气见长。专家表示,这是因为在炎热的夏季,人的睡眠和饮食量有所减少。
加上出汗增多,使人体内的电解质代谢出现障碍,影响到人的大脑神经活动,从而产生情绪、心境、行为方面的异常。
造成情绪中暑的内因,归根结底,还是人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差。在炎热的高温环境中,应尽可能进行自我调节,起居规律,并注意饮食调整,重视夏季的养生之道。
无法改变天气,可以清凉心境
古人说:“调息静心,犹如兆雪在心。”在夏季,我们切不可一味地抱怨天气。正所谓“心静自然凉”,越是天热,越要心静,遇事戒躁戒怒,心平气和。
1、学会发泄负面情绪
调节自己的情绪,还可选择去做运动,比如游泳,又比如在凉风习习的傍晚,去江边湖畔散散步。在心烦意乱时可以听听轻音乐,做10分钟“心情放松操”,或找朋友倾诉烦恼,以转移负面情绪。
2、找到烦恼的原因
很多人随口就会叫嚷“烦死了”,但究竟是什么导致自己心情烦躁却不清楚。必须找到“无名火”原因,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3、调整起居饮食
及时补充水分和维生素,多吃开胃食品。多喝水可排出“痛苦荷尔蒙”。肾上腺素通常被称为“痛苦荷尔蒙”,它同毒物一样也可以排出体外,方法之一就是多喝水。
另外,充足的睡眠有助避免“情绪中暑”症状的发生。有研究还表明,情绪烦躁、焦躁不安时,应多吃含钙、磷丰富的食物,如大豆、牛奶、鲜橙、花生、菠菜、栗子、葡萄、鸡肉、土豆、蛋类。
结语:我们要学会正确的解暑方法谨防中暑,走出错误解暑的误区,健康养生愉快的度过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