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 > 知识

著作权侵权认定原则分析及案例分析

来源: 网络 时间: 2019-03-22 阅读: 405次

司法实践中,常用的著作权侵权认定原则有:

一、思想与表达两分法

将作品的'思想'(idea)排除在版权法的保护范围之外。这是版权法原理的基本要求。《伯尔尼公约》第9条第2款明确规定:'版权保护延及表达,而不延及思想、过程、操作方法或数字概念本身。'我国版权局于1998年1月8日提交的著作权法修正草案(下称草案)第5条也增设了版权法保护表达,不保护思想、概念、发现、原理、方法、体现和过程的条款。

思想与表达在一般作品中,可以清楚区分,但在计算机软件作品中,其界限并不明朗。

此外,即使属于思想的表达,但该表达属于公有领域,例如是唯一性的表达,则表达同样不在保护范围之内。

二、接触+相似原则

在分离思想与表达、公有领域与私权领域之后,如果两部作品相同或相似的前提下,可以通过两部作品的作者是否有接触或者作品有接触的痕迹来判断是否构成抄袭。

如果权利人与被告的作品相同或类似,而被告方没法提供其创作过程以证明未进行模仿而是独立创作的,侵权即成立。可见,这里的举证责任的承担发生了倒置,即由被诉作品的作者证明自己没有接触过原告作品,否则就可以推定存在着接触。

在判断两部作品相同或者相似上,有所谓'实质部分'(substantialpart)的说法,即被诉的作品模仿了权利人作品的'实质部分'。然而,到底什么是作品的'实质部分',怎样判断'实质部分',仍然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这有待于司法实践进一步的探索。

文章来源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未注明作者均因传阅太多无从查证。本站为公益性非盈利网站,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益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投诉邮箱:tousu@ruoyo.com

本页标题:著作权侵权认定原则分析及案例分析

本页地址:https://www.ruoyo.com/falv/zhishi/279428.html

若悠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