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相关政策
一、国外委托国内企业代加工后直接出口国外是否属侵权
中国企业A在中国申请注册了某商标,B国企业B在B国申请了同样的商标,之后授权国内企业C生产带有该商标的产品,之后直接销售到B国。这涉及知识产权的地域性问题,即在一个国家申请的商标只能在这个国家区域内受到保护。具体到这个案件,当然,工商局一发现生产就查处,海关肯定会禁止出口甚至扣押、没收,人民法院如何审理,各地法院观点不同。福建法院认为不构成侵权,北京法院也认为不构成侵权,但是浙江法院就认定是侵权。我们讲,商标的主要作用是区分商品来源,只有构成消费者混淆,才构成侵权。既然国内企业只是加工,没有在国内销售,就当然不会导致国内消费者混淆,当然不构成侵权。所以,本案例在理论是不不构成侵权,但实践中工商、海关、公安、法院有可能认定侵权。
二、赔偿数额难确定
知识产权的赔偿数额一般按照原告的损失或被告的获利判处,如果上述损失或获利难以查明的,原告可以要求法律规定的最高50万的赔偿,之后由法官根据实际情况在50万内酌情判定一数字。我国一般是50万以下赔付,美国也有类似规定,标准为10万美金赔付。当然各国也有判处上千万甚至上亿的。如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赵某诉纵横二千有限公司及其特许经营商上海和缘服装有限公司、广州千盈服装有限公司以及浙江银泰百货有限公司商标侵权纠纷一案作出一审判决,纵横二千有限公司立即停止在其生产、销售的袜、围巾、领带、皮带产品上使用侵犯“2000”注册商标权的“G2000”商标标识,并销毁相应的包含“G2000”的标签、包装物;和缘公司、千盈公司、银泰百货立即停止销售侵权产品;纵横公司赔偿赵某经济损失人民币2000万元。
另外还有像:
1.山东泰和公司、济南红河经营部与云南红河光明股份有限公司商标侵权案,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云南红河光明股份有限公司赔偿权利人1000万元人民币。
2.中国粮油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与北京嘉裕东方葡萄酒有限公司商标侵权案,最高人民法院终审判决北京嘉裕东方葡萄酒有限公司赔偿权利人1061万元人民币。
3.浙江蓝野酒业有限公司与上海百事可乐饮料有限公司、杭州联华华商集团有限公司商标侵权案,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上海百事可乐饮料有限公司赔偿权利人300万元人民币。
但是实践中,原告举证损失很难,要证明在侵权区域销售减少,一般需要提交会计报表或审计报告,或增值税缴纳差额等,而证明被告的获利则十分困难,因为有些企业有两套财务账本,调取财务账本后一审计,被告亏损,那一分钱都赔不了。侵权赔偿额一直以来都是法律界包括法官、法学家十分头疼的一件事,至今没有很完美的解决。在美国,一般是聘请专家证人,综合原告的投入、研发费用,以及原告商品的知名度、被告侵权的主管恶意情况、以及被告侵权获利的情况综合评定一个赔偿数额。当然也有一些法院根据其他商标、专利许可协议规定的数额赔付,但由一个问题就是,这个协议数额很容易造假。
三、判决停止侵权后仍然侵权如何处理
法院判决对方停止侵权后,对方仍继续侵权,怎么处理。能不能按照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罪处理,还是按照再次侵权处理?实践一般按照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另行起诉。
四、停止侵权的具体方式,判决书很少涉及
浙江高院做一判决,因一汽车车灯侵犯了他人的外观专利,遂判决停止所有车辆的销售。这个判决值得商榷。我们认为,如果判决停止侵权会造成双方巨大的利益失衡,或损害公告利益,可以不判决停止侵权,但可以明确侵权的赔偿方式,考虑以专利许可、商标许可等方式促成双方的和解。很好理解,比如我们的中央电视台已经建成,但是突然有人讲,外观侵权了其著作权,原因是在80年代曾经绘画一幅,和现在央视大楼的外观完全一样。如果判决其停止侵权,只能整个大楼拆了重盖。这就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浪费、损害公共利益,但是可以判决在不违反建筑法情况下适当改变,或给予经济补偿后不改变现有外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