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 > 民事

作出中止执行裁定的情形

来源: 网络 时间: 2019-04-03 阅读: 455次

在执行程序开始后,因为一些特殊原因,执行程序不能如约进行。人民法院可以暂时中止执行程序的进行。那么,法院在什么情况下作出中止执行裁定呢?下面就让若悠网小编为您梳理梳理这当中的法律条文吧。

作出中止执行裁定的情形

民事诉讼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中止执行:

1、申请人表示可以延期执行的。申请人对自己的民事实体权利和民事诉讼权利有权进行处分,申请人同意被执行人暂缓履行义务,暂停执行程序的,人民法院应当尊重当事人的处分权,中止执行。

2、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确有理由的异议的。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的异议确有理由的,可能发生变更执行标的,或者对案件再审的情况,因此对原执行标的的执行应当中止。

3、作为一方当事人的公民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继承权利或者承担义务的。在执行中,有时会出现一方甚至双方当事人死亡的情况。如果申请人死亡,需要等待他的继承人继承权利;如果被执行人死亡,需要等待他的继承人承担义务。无论哪种情况出现,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法律规定可以中止执行。需要指出的是,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三条的规定,作为被继承人的公民死亡,其继承人仅在所继承的遗产范围内偿还债务,继续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

4、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在执行过程中,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应当由承受其权利义务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作为当事人继续参与执行程序,履行义务。但在特殊情况下,承受权利义务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一时尚未确定,要等待有关机构作出决定,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构成了中止执行的理由。

5、人民法院认为应当中止执行的其他情形。在执行过程中,人民法院认为出现除上述情况外的其他情况,需要中止执行的,可以作出中止执行的裁定。这是一项灵活性规定,以适应执行工作的复杂情况。

依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对决定中止执行的案件,应当作出裁定,并通知当事人。中止执行只是执行程序的暂时停止,不是执行程序的结束。造成中止执行的情况消失后,应当恢复执行。恢复执行可以由人民法院依职权主动进行,也可以由当事人申请,经人民法院同意后恢复。如果造成中止执行的原因永不消失,人民法院可以终结执行程序。中止执行的裁定送达当事人后即发生法律效力。

以上就是关于中止执行裁定的一些相关问题。通过上文的阅读,案外人可通过申请执行异议来申请延期执行中止程序来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更多关于中止执行裁定的问题,您可以到若悠网进行在线律师咨询,若悠网律师一定能帮助您把问题解决。

文章来源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未注明作者均因传阅太多无从查证。本站为公益性非盈利网站,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益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投诉邮箱:tousu@ruoyo.com

本页标题:作出中止执行裁定的情形

本页地址:https://www.ruoyo.com/falv/minshi/4836.html

若悠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