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 > 民事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法律规定

来源: 网络 时间: 2019-03-31 阅读: 527次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含义是说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前提的条件是法院有做出裁定和判决,然后当事人有能力执行而不执行的情况下,如果是没有能力执行,是不构成这个犯罪,具体规定,跟着若悠网小编一起看看吧。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以前是由法院将案件移送至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在2015年7月22日生效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才明确规定,此类案件可以刑事自诉,当事人可以去执行法院所在地法院立案。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三条 申请执行人有证据证明同时具有下列情形,人民法院认为符合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四条第三项规定的,以自诉案件立案审理:(一)负有执行义务的人拒不执行判决、裁定,侵犯了申请执行人的人身、财产权利,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二)申请执行人曾经提出控告,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对负有执行义务的人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第四条 本解释第三条规定的自诉案件,依照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六条的规定, 自诉人在宣告判决前,可以同被告人自行和解或者撤回自诉。第五条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案件,一般由执行法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关于认定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思考

“执行难”是一直以来困扰法院执行工作的一个难题。造成“执行难”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根本的就是被执行人规避执行。近年来,采用暴力抗拒法院执行以及为逃避执行下落不明的行为屡见不鲜,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行为给我国法治化进程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被执行人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甚至公然以暴力抗拒执行,与法律制裁不力有着直接的关系。为打击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的行为,维护法院判决、裁定的严肃性,我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规定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我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规定“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若悠网小编认为刑法对该条规定过于笼统,不利于实际操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讨论了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规定时认为下列情形属于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规定的“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情形:

(一)被执行人隐藏、转移、故意毁损财产或者无偿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

(二)担保人或者被执行人隐藏、转移、故意毁损或者转让已向人民法院提供担保的财产,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

(三)协助执行义务人接到人民法院协助执行通知书后,拒不协助执行,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

(四)被执行人、担保人、协助执行义务人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通谋,利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权妨害执行,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

(五)其他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情形。

但是若悠网小编认为该解释仍然未将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的情况分析清楚。

在实践中,若悠网小编曾多次将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案件移送公安机关侦查,但均被公安机关退回,其退回的理由是,法院是否查询其有财产?有财产应当直接处理,如无财产则根本没有履行能力。依照该理由,被执行人永远构不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不论其是否有财产可供执行。在有可供执行财产时,法院在未处理其财产前,不能认定被执行人有拒不执行的行为,因为被执行人未有隐藏、转移、故意毁损财产或者无偿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等行为,而在未查询到被执行人财产的情况时,公安机关认为被执行人不具备履行能力,因而也不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但是公安机关的这种认定忽视了两点,第一,法院并非侦查机关,无法确切的查询到被执行人是否有转移财产的行为,故而,法院认定的涉嫌构成犯罪。其二,越来越多的被执行人并不是积极的拒不履行,而是消极的规避执行。公安机关在不立案侦查即将案件退回法院是极其错误的做法。

若悠网小编认为,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判决、裁定行为的表现形式,从类型上可以分为积极的方式和消极的方式。积极的方式,表现为隐藏、转移、故意毁损财产或者无偿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等。消极的方式表现为收到判决裁定后,被执行人个人或家庭集体消失、下落不明。致使法院无法查找被执行人下落极其财产,因被执行人在外地,其银行存款及其他财产均有可能不在执行法院管辖范围之内,执行法院无法核实被执行人财产状况。该类案件已经成为近年来规避执行的最主要方式——人难找、钱难查。由于我国并未建立全国统一的查询系统,在无法查找被执行人及其财产线索的请款下,执行法院不得不做程序性结案处理。

按照《刑法》第313条规定,有能力履行而拒不履行,是构成拒不履行判决、裁定罪客观方面的必备前提。若悠网小编认为正是该前提,限制了人民法院认定是否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正如前文所述,法院不是侦查机关,没有侦查权限,如何认定被执行人是否有能力履行,对法院来说是极其困难的。当然如果仅仅以法院查询的被执行人财产状况来判断是佛具有履行能力,也无不可,但是这不排除,被执行人从开始就使用亲属名字进行存款及其他财产登记,这是无法核实的。同时,如果根据被执行人日常生活来判断,也可能存在被执行人有高消费,但就无法查找到财产线索的情形。因而在无法判断是否有能力履行时,拒不履行判决、裁定罪则不能适用。

若悠网小编认为,要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可以设定一种制度,由被执行人自行向人民法院报告履行能力,如果其报告无履行能力的,应当定时向人民法院报告其行踪及经济状况。如果拒不报告履行能力也不报告行踪的以及虚假报告履行能力和行踪的一律认定为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法院可以随时掌握被执行人行踪,不至于陷入人难找的境地。同时也能初步掌握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并为法院查找被执行人财产提供地域指向。

<

文章来源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未注明作者均因传阅太多无从查证。本站为公益性非盈利网站,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益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投诉邮箱:tousu@ruoyo.com

本页标题: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法律规定

本页地址:https://www.ruoyo.com/falv/minshi/4550.html

若悠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