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拘留取保候审之后还需要审判吗
一、刑事拘留取保候审之后还需要审判吗
当犯罪嫌疑人获得保释后,是否仍会面临刑事审判及相应的刑罚,这主要取决于生效的取保候审期结束后,法庭对于该嫌疑人是否存在犯罪行为以及犯罪情节的轻重与否所作出的裁决。具体论述如下:
1.保释仅意味着不再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进行拘押,但并不影响侦查机关、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对于案件的侦查、审查起诉以及审判程序,若经调查认定嫌疑人或被告人的确构成犯罪的,则还是应依法定罪量刑;
2.如若经调查证实嫌疑人确实实施了犯罪行为且证据确凿有力,那么便需被追究刑事责任并承受相应刑罚;
3.保释制度实际上是检察机关保留提起公诉的权利,在此期间如若对象再犯新罪或者违法规定,公诉人进行再次起诉亦是合乎法理的。具体而言,公诉机关经立案受理后,将会根据犯罪行为的恶劣程度做出量刑决定。至于是否需要最终面临监禁惩罚,需要经过法官的审理作出判决,通常情况之下,当事人在取保候审期间,可能无需承担刑事责任或者面临诸如缓刑、单处罚款之类的非实质性惩罚措施;
4.倘若经过正式审判后判定当事人没有实际参与到任何犯罪行为中,那么自然也就无需接受刑罚制裁。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二、刑事拘留取保候审是否有案底
刑事拘留取保候审有没有案底要看最终嫌疑人是否构成了犯罪,如果最终经调查证明嫌疑人构成了犯罪的,则会留下案底;
如果经过警方的侦查,证据不足不能证明嫌疑人构成犯罪的,则不会留下案底。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六条
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
犯罪记录被封存的,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但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者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的除外。
依法进行查询的单位,应当对被封存的犯罪记录的情况予以保密。
法律的力量不仅仅在于它的约束力,更在于它的教育和引导作用。它教育我们如何正确地行事,如何尊重他人的权益,如何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刑事拘留取保候审之后还需要审判吗”,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许多有价值的启示和教训。我们应该珍视这些教训,将它们内化为我们的行为准则,以便更好地遵守法律,更好地生活在这个法治社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