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判缓刑的几率大吗
一、取保候审判缓刑的几率大吗
取保候审并不代表一定能够获得宣告缓刑的处罚。虽然在司法实践中,一旦采取取保候审措施,在定罪后宣告缓刑的几率相对较大,但这并非绝对。是否能够获得缓刑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被告人的犯罪情节、悔罪表现、是否有新犯罪发现、被害人的态度等因素。因此,取保候审并不能保证缓刑的结果。
如果被告人不认罪悔罪、取保候审期间违反法律规定、重新犯罪、或者有新的犯罪发现,或者被害人一方不予谅解等情况出现,则不排除会被判处实刑的可能性。
此外,即使在取保候审的情况下,也有可能会因为案件的实际情况而改变判决结果。例如,如果法院在取保候审后开庭前决定对嫌疑人进行收监,那么判处实刑的可能性就会增大2。
总的来说,取保候审与判决结果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判缓刑主要依据的是犯罪的具体情况和被告人的行为表现。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七十二条
【适用条件】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二、缓刑的最高判几年缓刑几年
1、有期徒刑额缓刑的考验期限最多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根据《刑法》对于缓刑的相关规定,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
2、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并且对于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
3、法律上规定缓刑最多判五年,中国刑法规定,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个月;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判决确定之日是指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日,如果提出上诉或者抗诉后,经二审维持原判的,则应从二审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三条
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
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
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四条
对于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
三、帮信罪取保候审判实刑几率
无论什么罪名的刑事犯罪,这主要看案件的情节和案件性质是否符合取保候审的条件,满足取保候审条件,均可以申请取保候审。如果案件情节轻微、社会危险性小、证据不足、案件存疑等取保候审的几率比较大,反之案件情节严重、性质恶劣、可能判重罪等取保候审几率相对微小。帮信罪属于轻罪,如果当事人情节比较轻微的,取保候审的概率会相对大一点。
取保候审期满的处理:
取保候审即将到期的,执行机关应当在期限届满十五日前书面通知决定机关,由决定机关作出解除取保候审或者变更强制措施的决定,并于期限届满前书面通知执行机关。执行机关收到决定机关的《解除取保候审决定书》或者变更强制措施的通知后,应当立即执行,并将执行情况及时通知决定机关。
被取保候审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没有违反《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六条的规定,也没有故意重新犯罪的,在解除取保候审、变更强制措施或者执行刑罚的同时,法律依据:《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面临很多法律问题,所以应该了解一些法律方面的知识,以免在遇到法律问题时无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相信上面文章的内容已经对取保候审判缓刑的几率大吗的问题作出了解答,如果您还需要咨询相关的其他问题,可通过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我们会匹配专业律师为您解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