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人事争议仲裁办法
因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各个地区对劳动争议仲裁的规定都有不同。那么贵州人事争议仲裁办法有哪些具体内容呢,为了解答大家的疑惑,若悠网小编整理了一些资料,欢迎大家阅读了解。
《贵州省人事争议仲裁办法》
已经2003年11月19日省人民政府第12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4年2月1日起施行。
省长石秀诗
二○○三年十二月一日
贵州省人事争议仲裁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公正、及时、妥善地处理人事争议,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国家行政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不含合同工、临时工,下同)之间的下列人事争议:
(一)因录用、调动、考核、辞职、辞退发生的争议;
(二)执行国家规定的工资、福利、保险待遇以及履行聘用(聘任)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人才流动争议;
(四)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可以仲裁的其他人事争议。
第三条本办法不适用下列人事争议:
(一)依照法定程序和干部管理权限办理的干部任免和轮岗交流;
(二)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分;
(三)单位自行确定的福利待遇;
(四)人民法院已受理的人事争议。
第四条人事争议仲裁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实行回避制度、辩论制度、合议制度和一裁终局制度。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负责处理管辖范围内的人事争议。
第六条国家行政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和工作人员,为人事争议案件的当事人(以下简称当事人)。
当事人在人事争议仲裁中的法律地位平等。
第七条在人事争议仲裁中,当事人应当对争议的事实和处理的依据承担举证责任。
第二章组织机构
第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组成,设主任一名,副主任、委员若干名。主任由同级人民政府分管人事工作的负责人或者人事行政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担任。副主任、委员可以聘请有关人员担任。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组成人员应当为单数。
第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同级人民政府人事行政部门,负责人事争议案件受理、仲裁文书送达、档案管理、仲裁费用的收取与管理等日常工作。
第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设立仲裁员库。仲裁员从同级人民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和有关单位工作人员中聘任。
仲裁员参加仲裁活动,所在单位应当予以支持。
第十一条仲裁员应当具备大学专科以上学历,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加较高的政策水平、业务能力,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从事仲裁工作满3年;
(二)从事组织人事管理工作5年以上;
(三)从事法律工作5年以上;
(四)从事其他工作10年以上或者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第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根据需要可以向有关单位、个人调查和收集证据,调取人事档案等相关材料。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支持和配合。
仲裁员以及其他有关人员对人事争议案件中涉及的国家机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应当保密。
第十三条人事争议案件由仲裁庭进行审理。
仲裁庭由当事人共同选定3名以上单数仲裁员组成。当事人对选定仲裁员意见不一致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指定,并指定其中1名担任首席仲裁员。
简单的人事争议案件,可以由当事人共同选定或者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指定1名仲裁员独任仲裁。
第三章管辖
第十四条省人民政府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负责处理省直属行政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和中央驻黔单位的人事争议;协调处理省际间和省内跨地(州、市)的人事争议;可以委托地(州、市)人民政府(行政公署)、县(市、区)人民政府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处理省管辖的人事争议。
地(州、市)人民政府(行政公署)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负责处理本行政区域内直属行政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的人事争议;协调处理管辖范围内跨县(市、区)的人事争议。
县(市、区)人民政府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负责处理本行政区域内所属行政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的人事争议。
第十五条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同一人事争议案件的管辖有争议,由其共同的上一级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指定管辖。
第四章处理程序
第十六条人事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提请其主管部门协调解决;协调无效或者当事人不愿提请主管部门协调,需要申请仲裁的,须在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以书面形式向有管辖权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并提供仲裁申请书副本。
当事人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超过前款规定的申请仲裁时效,在障碍消除后5日内申请仲裁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受理。
第十七条仲裁申请书应当载明以下内容:
(一)申请人和被申请人姓名、性别、年龄、职务或者职称、单位名称、住址、联系方式,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二)请求事项以及依据的事实、理由;
(三)证据及其来源,证人姓名、住所和联系方式。
第十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自收到仲裁申请书之日起10日内,作出受理或者不受理的决定。决定受理的,应当从受理之日起7日内将仲裁申请书副本送达被申请人;决定不受理的,应当说明理由并书面通知申请人。
被申请人自收到仲裁申请书副本之日起15日内,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答辩书和有关证据。被申请人末按时提交答辩书的,不影响仲裁程序的进行。
第十九条当事人可以委托1至2人代理仲裁事务。委托代理时,须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委托人身份证明和委托书。
第二十条仲裁庭处理人事争议应当先进行调解。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当根据协议内容及时制作调解书;调解书应当载明仲裁请求和当事人协议的结果,经仲裁庭成员和当事人签名,加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印章;调解书送达当事人后,即发生效力。
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送达前当事人反悔的,仲裁庭应当及时进行仲裁。
第二十一条开庭仲裁的,应当在开庭5日前将仲裁庭组成人员、开庭时间、地点等书面通知当事人。
第二十二条案情简单、事实清楚并征得当事人同意,不需要公开审理或者涉及国家机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等情况不宜公开审理的,可以直接仲裁,并于仲裁5日前将仲裁庭组成人员告知当事人。
第二十三条仲裁庭组成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申请回避,也可以由当事人用口头或者书面形式申请其回避:
(一)是本案当事人或者代理人近亲属的;
(二)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
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应当说明理由。
第二十四条首席仲裁员回避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负责人决定,其他成员回避由首席仲裁员决定,并将决定及时通知当事人和被申请回避人。
第二十五条申请人接到开庭通知,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或者未经许可中途退庭的,现为自动撤回仲裁申请。
被申请人接到开庭通知,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或者未经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仲裁。
第二十六条当事人应当如实对自己的仲裁请求或者答辩提供证据。仲裁庭应当对当事人提供的证据进行质证。当事人在仲裁过程中有权进行辩论。
第二十七条仲裁庭应当对开庭仲裁情况做笔录。当事人和其他仲裁参与人认为笔录有遗漏或者差错的,可以申请补正。
仲裁庭裁决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少数仲裁员的不同意见应当记入合议笔录。
必要时,仲裁庭可以将人事争议案件提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讨论决定。
第二十八条仲裁庭作出裁决后,应当及时制作裁决书并送达当事人。裁决书应当载明仲裁请求事项、争议事实、裁决理由、裁决结果、履行期限、仲裁费用负担和裁决日期,由仲裁庭成员签名,加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印章。
裁决书一经送达,当事人未申请复审的,即发生效力。
第二十九条仲裁庭处理人事争议案件,应当自受理之日起60日内结案、案情复杂的,经仲裁委员会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期限,但最长不超过30日。
第五章执行与监督
第三十条对发生效力的调解书和裁决书,当事人应当按期履行;当事人未按期履行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发出执行催告通知,并按人事管理权限提请有关单位协助执行。辞职、辞退及履行聘用合同发生争议的,可依法申请人民法院执行。
人才流动发生的争议,经调解或者裁决允许流动的人员,其所在单位应当自调解或者裁决生效之日起15日内办完有关手续;逾期未办理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请政府人事行政部门直接调转人事档案,并办理有关手续。
第三十一条当事人有证据证明裁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10日内,向作出裁决的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复审:
(一)仲裁庭的组成或者仲裁程序违反本办法规定的;
(二)裁决所依据的证据是伪造的;
(三)对方当事人隐瞒了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的;
(四)仲裁员在仲裁活动中有索贿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的。
当事人的申请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审查,认为需要复审的,可以复审一次,并应当另行组织仲裁庭在30日内完成复审。复审期间原裁决暂缓执行。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二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尚未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事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干扰仲裁活动,阻碍仲裁工作人员执行公务的;
(二)无正当理由拒绝提供有关文件、资料和证明材料的;
(三)提供假证据的;
(四)对仲裁工作人员、仲裁参与人、证人进行打击报复的;
(五)逾期不起诉,又拒不执行发生效力的调解书、裁决书的。
第三十三条仲裁工作人员在仲裁活动中徇私舞弊、索贿受贿、敲诈勒索、滥用职权、泄露国家机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尚未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是仲裁员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予以解聘。
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四条当事人申请人事争议仲裁,应当按有关规定交纳仲裁费。收取仲裁费的标准和办法由省人民政府人事、财政、价格行政部门另行规定。
第三十五条本办法自2004年2月1日起施行。
通过以上若悠网小编为你总结的信息,你是不是对劳动争议仲裁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了。希望以上信息能够帮助你,如果你还有其他的问题需要解决,欢迎拨打华律热线。我们有专业的律师在线为你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