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构成肇事逃逸的行为是如何的
一、不构成肇事逃逸的行为是如何的
下列行为不构成肇事逃逸:
1、交通事故当事人对事故事实无争议,撤离现场自行协商解决,达成协议,并留下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后,一方反悔并报案的。
2、交通事故当事人为及时抢救事故伤者,标明车辆和伤者位置后驾车驶离现场并及时报案的。
3、交通事故当事人将伤者送医院后,确因筹措伤者医疗费用需暂时离开医院,经伤者或伤者家属同意,留下本人真实信息,并在商定时间内返回的。
4、交通事故当事人因受伤需到医院救治等原因离开现场,未能及时报案的。
5、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驶离现场,有证据证明其不知道或不能发现事故发生的。
6、有证据证明交通事故当事人因可能受到人身伤害而被迫离开交通事故现场并及时报案的。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一条
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事故现场目击人员和其他知情人员应当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或者交通警察举报。
举报属实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给予奖励。
二、肇事逃逸的认定是如何的
肇事逃逸的认定:
1.从法律规定上看,本罪不属于身份犯。
2.必须有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行为。
3.必须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
4.重大交通事故必须发生在交通过程中以及与交通有直接关系的活动中。
5.交通肇事的结果必须由违反规范保护目的的行为所引起。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三、交通肇事逃逸造成的严重后果是如何的
交通肇事逃逸造成的严重后果如下:
一、责任认定加重。如果当事人逃逸或者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使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将负全部责任。
二、面临处罚。尚未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十五日拘留。构成犯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对于不构成肇事逃逸的行为是如何的的问题的答案,上述文章内容中已经作出了详细的解答,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是需要对相关的法律知识进行了解的,这样才能够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您还有其他相关问题可以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咨询网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