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后不给探望孩子怎么办
一、离婚后不给探望孩子怎么办
离婚后有抚养权的一方不让见孩子的,没有抚养权的一方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行使探望权。人民法院依法作出有关探望子女的判决和裁定后,当事人拒不执行的,由人民法院依法强制执行。
我国法律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六条
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
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
二、没离婚男方不给孩子生活费怎么办
没有离婚的情况下男方不支付子女的抚养费的,女方可以以子女的名义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请求男方支付抚养费。
法院判决对方支付抚养费后,在判决书规定的履行期内,如果男方仍不支付的,女方可以在该期限届满后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判决的,可以予以15日以下的拘留。有能力执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还会构成犯罪,要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男方不给抚养费的起诉流程有:
1、确定管辖法院,起诉前要确定的首要问题是向哪个法院起诉。原告可以在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起诉,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向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起诉。
2、写起诉状,民事起诉状应当包含以下内容:
(1)原告、被告基本情况,原告明知被告下落不明的,应当在诉状中注明该情况,并尽可能提供被告的信息以及原户籍地;
(2)诉讼请求,内容应当具体明确,如系给付物的,应写明种类和数量;如系给付行为的,应写明为何行为或不为何行为;
(3)事实和理由,是民事诉讼原告对其诉讼请求的佐证和支持;
(4)署名和时间,由原告签名或盖章,并签署时间。
3、整理证据,男方不给抚养费起诉需要提交以下证据:
(1)证明身份关系的证据,如身份证、户口本等;
(2)是否存在血缘关系的证据,如户口本,派出所证明等;
(3)是否存在合法收养关系的证据,如收养、送养协议、收养公证、收养登记等;
(4)自己生活状况的证据;
(5)被告收入的证据,如工资证明、收入证明等;
(6)父母是否已经死亡或父母是否无力抚养的证据,如死亡证明、残疾证明及收入证明等;
(7)收入是否显著减少及是否影响正常生活的证据,如工资证明、收入证明及现在生活状况的证明等。4、立案,即到管辖地所在地法院提交起诉状并提供证据。
5、交费,当事人应在收到受理通知书之日起七天内预交案件受理费和其他诉讼费用。
6、等候审理判决,立案手续后,案件由法院排期开庭,当事人应服从法院的各项工作安排。
7、申请强制执行,在判决生效后,判决书确定的履行期限届满,对方仍然没把钱全给你的,就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五条,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前款规定的协议或者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者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
三、离婚孩子不是亲生的怎么判
孩子不是亲生的,离婚一般应由亲生父亲或亲生母亲直接抚养,但也并非绝对,法院一般会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判决。孩子抚养权的归属主要是立足于最有利于子女成长这一点。如果判决是由非亲生父母抚养的,可以要求亲生父母向抚养人支付一定数额的抚养费。
法院一般按照如下标准判决:
1、如果两个孩子在2岁以内的,会判决给女方抚养,女方有不利于子女成长情形除外;
2、如果孩子2周岁以上的,按最有利于子女成长的原则判决抚养权归属;
3、如果孩子年满8周岁以上的,法院尊重孩子愿意进行判决。
对不满2周岁的子女,母亲有下列情形之一,父亲请求直接抚养的,人民法院应该给予支持:
1、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者其他严重疾病,子女不宜与其共同生活;
2、有抚养条件不尽抚养义务,而父亲要求子女随其生活;
3、因其他原因,子女确不宜随母亲生活。
离婚后给抚养费的数额,可以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
1、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一般可以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养费的,比例可以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
2、无固定收入的,抚养费的数额可以依据当年总收入或者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
3、有特殊情况的,可以适当提高或者降低上述比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一条
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
不直接抚养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者生母,应当负担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的抚养费。
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面临很多法律问题,所以应该了解一些法律方面的知识,以免在遇到法律问题时无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相信上面文章的内容已经对离婚后不给探望孩子怎么办的问题作出了解答,如果您还需要咨询相关的其他问题,可通过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我们会匹配专业律师为您解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