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名买房的效力是怎样的
在现代社会中,炒房的现象越来越猖狂。一系列的炒房活动导致房产价格不断攀升。而当国家调查购房人姓名时却没有重名,大家一定对其现象的发生不足为奇。之所以购房人姓名不会重合是因为他们采取了借名买房的手段。但是,借名买房的效力是怎样的呢?若悠网小编为此整理了以下资料。
一、"借名买房"的法律关系及可能产生的权属纠纷
借名买房在实际履行过程中,除了借名者与被借名者之间的法律关系,还有可能涉及到与第三人(双方当事人的配偶、继承人或善意受让人、债权人)的法律关系,很容易引起纠纷,引发一些法律问题。
(一)登记所有人不承认借名买房之实,提出权属争议
现实中,房价猛涨常会令登记所有人后悔不该出借机会,利益引诱下,既然所有权登记在自己名下,为何还要拱手让给他人。这种情况涉及的是事实购房人与登记所有人之间的法律关系。
(二)第三人对争议房产权属问题提出异议
最常见的就是离婚案件和遗产继承案件。登记购房人的配偶在离婚之时,会以共同财产之名要求分割争议房产;或者登记所有人死亡,其继承人不了解借名之事、不承认借名之实,认为自己享有该房产的继承权。
(三)房产被登记所有人处分或被法院执行
现实中,有两种情形可能会导致房产违背事实购房人的意志转移给他人所有。第一种情形是登记购房人擅自处分该房产。登记所有人利用登记的公信力,使他人确信自己就是房屋所有人,对房屋进行处分,包括转让或抵押。第二种情形是法院执行该房产。如果登记购房人对他人有债务不能清偿,该套房产有可能被法院查封甚至进而被拍卖。
二、"借名买房"的行为法律效力的判断
借名买房行为作为一种民事行为,判断其法律效力,应作具体分析。我国《民法通则》第55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意思表示真实;(3)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通常情况下,有能力购买房屋者,多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且房屋价值巨大,一般也不会出现意思表示不真实的情况,那么,判断借名买房行为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关键就要看这种行为是否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
(一)借名买房行为有效
如果不存在恶意规避法律或政策的行为,且未对社会公共利益带来损害,应当认定这样的借名买房行为有效。这里又分为两种情形:第一种是借名行为自始至终不违法。事实购房者自身具备购房资格,但基于某种原因借用他人名义。比如前述父母为避免将来过户手续繁琐,直接以孩子名义购房。第二种是借名之初违法后违法状态消除。事实购房者自身本不具备某种购房资格,但随着法律、政策的修改或者废止或者自身条件的改变,具备了购房资格。
(二)借名买房行为无效
如果存在恶意规避法律或政策的行为,或对社会公共利益造成损害,应当认定这样的借名买房行为无效。比如不具备资格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行为。如果这类合同有效,就会侵占了符合条件的人群的利益,违背了政府推出安居房的初衷。
通过对借名买房效力的相关法律规定的了解,我们可以知道并不是所有的借名买房都具备法律效力的。如果在现实生活中大家为了躲避相关法律与政策而借名买房,那么您的行为是不具备法律效力的。所以,若悠网小编在此奉劝大家不要因躲避相关政策而冒险采用借名买房的手段。如您还有其它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