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饮食 > 疾病调理

经常煲中药你煲的是否正确 煎药服药时间有讲究

来源: 网络 时间: 2019-06-13 阅读: 748次

煲中药对大家来说,其实是一件技术活,对大家的健康恢复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大部分广东人都是“中药粉”,所以家家户户都有煲中药的经历。很多人以为中药嘛,放水煮开一会喝就是,哪来那么多讲究?其实不然。中药煎服讲究多,掌握其中的要点,药效增加、治疗效果好,若是马虎对待则可能令药效减半,疗效大打折扣。下面和若悠网一起来看看吧。

1、煎药容器选择

瓦罐、砂锅、搪瓷器皿、不锈钢为宜,严禁用铁器、铜器,以防止金属器皿与药物发生反应,影响药物疗效甚至对人体产生危害。

2、煎药前无需洗中药

中药材在制成饮片前经过了一系列炮制,包括去杂质、晒干等一系列程序,卫生条件已经达标了,不必再用水洗。不少药材中含有水溶性的成分,水洗会让这些有效成分部分溶于水而流失。中药有些药材是粉末状的,有些药材在配药时要研碎,如果先用水洗一遍,必然会造成这些药物的损失,影响疗效。当然,这是指在正规药材店或医院配取的有密封包装、卫生条件较好的中药材。(市场或是路边摆买环境不够卫生容易被污染的除外)。

此外,有的药材在炮制过程中加入了蜜、醋、酒、胆汁等辅料,而这些辅料都易溶于水,若用水洗,会导致部分辅料流失,从而影响药物疗效。

3、煎药水位选择

煎药加水量的多少受饮片的重量、质地等影响,一般以高出药面2厘米为宜。为了便于有效成分的煎出,在煎药前先用清水(即无杂质的井水、自来水),将药材浸泡20-30分钟,使药材组织内部充分吸收水分,细胞壁膨胀软化,药物的有效成分容易渗透到水分中。不宜使用60℃以上的热水浸泡,否则药材里的蛋白质遇热很快就会凝固,引起细胞壁硬化,在外层形成紧密的胞膜,不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

煎药时不能在中间数次加水,也不能把药煎干(煳)了再加水重煎,煎煳的药物成分遭到了破坏,疗效也因此降低。另外有些药物煎煳以后,产生了其他功效,如荆芥是解表药,煎煳以后变成了荆芥炭,失去了解表作用,反而产生了止血效能。

4、掌握煎药火候

一般先用武火,沸腾后改为文火。煎药时间应根据药性而定,一般药为20-30分钟左右。

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物宜武火急煎,时间宜短,15-20分钟即可。

滋补药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时间宜长,可煎40-60分钟。

5、注意特殊煎法

【冲服药】某些贵重或芳香类药物不宜加热煎煮的,应研为细末,调入煎好的药汁或开水中冲服,如牛黄、麝香等。此外,散剂、药物的粉末和鲜品的自然汁也需要冲服,如沉香粉、三七粉、生藕汁等。

【包煎药】有些药物对咽喉有刺激性,或者易粘锅,如辛夷、车前子、旋覆花等,宜用纱布袋将药包好,再放入锅内与其他药同煎。

【另煎药】有些贵重药物,为了保存其有效成分,避免同煎时被其他药物吸收,可以另煎,如人参、羚羊角。

6、服药时间有讲究

不少人感觉中药难喝,又或者感觉服药后效果似乎不理想,这除了有的药本身味苦之外,还可能和服药没有选对时间有关。

三大误区

误区1:越贵越补

有些人认为中药[2]越贵越补,常不惜花高价买鹿茸、人参之类的中药,其实进补功效未必就好。“缺什么,补什么”是进补的基本原则,中药不应以售价的贵贱来分功效的高低,关键是根据自身体质来选择相应补品,尤其是老年人,更应以实用为滋补原则。

误区2:越多越补

“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说法很不科学。冬季大量进补,会骤然加重脾胃及肝脏的负担,使长期处于疲弱的消化器官难以承受,导致消化系统功能紊乱。

误区3:虚实不分

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进补rsquo;,不是虚证的人不宜进补。即使是虚证,也有气虚、血虚、阳虚、阴虚之分,人体器官又有心虚、肺虚、肝虚、脾虚、肾虚等不同,人们在进补前,最好先向专业医生咨询,结合各种补药的性能特点,对症施用,如热性体质者,就不适合服用人参、鹿茸、海马等温热性的药物。

使用禁忌

(1)中药配伍禁忌:某些药物因配方后可产生相反、相恶关系,使彼此药效降低或引起毒副反应,因此禁忌同用。

(2)孕妇用药禁忌:主要为避免动胎、堕胎,因孕后妇女大多数对大寒、大热、峻泻滑利、破血祛瘀及毒性较大的药物耐受性差,因此对相关药物必须忌用。

(3)服药期间饮食禁忌:俗称忌口,主要为避免服药时的干扰因素,以便提高药效,可分为某一种药物对应的忌口与不同病情条件下用药时的忌口两类,前者如人参忌萝卜、鳖甲忌苋菜、甘草忌鲢鱼、常山忌葱、茯苓忌醋等。后者为慢性病服药须忌生冷,热性病治疗期间忌辛辣、油腻,痈疡疮毒、皮肤疾患忌鱼虾、鹅肉及辛辣刺激之品。

(4)中药汤剂禁忌过夜服用:因为中药里含有淀粉、糖类、蛋白质、维生素、挥发油、氨基酸和各种酶、微量元素等多种成分,煎煮时这些成分大部分溶解在汤药汁里。一般服法是趁温热时先服一半,4~6小时后再服一半。如果过夜服用或存放过久,不但药效降低,而且会因空气、温度、时间和细菌污染等因素的影响,使药液中的酶分解减效,细菌繁殖滋生,淀粉、糖类营养等成分发酵水解,以致药液发馊变质,服用后对人体健康不利。

俗话说:“吃药不忌口,坏了大夫手”。忌口即指治病服药时的饮食禁忌。忌口是中医治病的一个特点,历来医家对此十分重视,其有关内容也广泛存在于《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医籍中。实践证明,忌口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我们平时食用的鱼、肉、鸡、蛋、蔬菜、瓜果、酱、醋、茶、酒等普通食物,它们本身也都具有各自的性能,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药物的治疗作用,均产生一定影响。

(5)中药不宜加糖服用

一些人在服中药时,常因汤剂苦口难以下咽而加糖,对此,有关专家指出,一些中药是不适宜加糖后再服用的,加糖后的药剂在降低了苦味的同时也降低了药效。

专家介绍,中药有寒、热、温、凉四气和辛、甘、酸、苦、咸五味。其中,辛能散,甘能缓,酸能收,苦能涩,咸能入肾,不同口感的中药具有不同的药效。有些中药加了糖就会改变苦味汤药的药性而影响疗效。

一些苦味药能刺激末梢神经,反射性地分泌唾液、胃液等消化液,以达到帮助消化、促进食欲的目的。如果在药里放了很多糖,完全掩盖了苦味,就会失去健胃之效。

另外,中药的化学成分一般都比较复杂,糖特别是红糖中含有较多的铁、钙等元素,一旦与中药里的蛋白质和鞣质等成分结合后,就会引起化学反应,使药液中的一些有效成分凝固变性,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药效。

文章来源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未注明作者均因传阅太多无从查证。本站为公益性非盈利网站,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益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投诉邮箱:tousu@ruoyo.com

本页标题:经常煲中药你煲的是否正确 煎药服药时间有讲究

本页地址:https://www.ruoyo.com/yinshi/tiaoli/562981.html

若悠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