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吃什么好 两类药膳方缓解糖友病痛
现如今糖尿病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大家几乎是谈糖色淡,可见它的危害性极强,糖尿病是种慢性疾病,其并发症的种类很多,会给身体带来很多隐患,糖尿病的早期症状有哪些?糖尿病人的饮食有什么要注意的?
糖尿病人吃什么好
◆药膳
苦瓜:清热解毒,除烦止渴,动物实验表明苦瓜有明显降低血糖作用。
糖尿病人常食苦瓜有一定降低血糖作用,可用鲜苦瓜作菜食用或红烧苦瓜,每次100g。糖尿病脾胃虚寒者不宜服用。
蚌肉苦瓜汤:苦瓜250g,蚌肉100g,共煮汤,加油盐调味,熟后喝汤吃苦瓜蚌肉。适用于轻型糖尿病。
南瓜:具有降低血糖、血脂作用。国内外临床研究表明,南瓜粉对轻型糖尿病确有疗效。可将南瓜烘干研粉,每次5g,每日3次,也可用鲜南瓜250g煮熟食用,既充饥又可降低血糖。
洋葱(葱头):味淡性平,具有降低血糖作用,也用洋葱50~100g水煎服,也可作菜食用。
玉米须煲瘦猪肉:玉米须30g,瘦猪肉100g,煮熟饮汤食肉,适用于一般糖尿病患者。
枸杞子蒸鸡:枸杞子15g,母鸡1只加料酒、姜、葱、调料,共煮熟食枸杞子、鸡肉,饮汤。适用于糖尿病肾气虚弱者。
苦瓜焖鸡翅:苦瓜250g,鸡翅膀1对,姜汁、黄酒、调料、植物油适量,先炒鸡翅膀,后入苦瓜、调料,熟后食肉饮汤。
沙参玉竹煲老鸭:沙参30~50g,玉竹30g,老雄鸭一只,葱、姜、盐少许焖煮熟后食肉,饮汤。适用于中老年糖尿病。
清蒸茶鲫鱼:鲫鱼500g,绿茶20g左右,蒸熟,淡食鱼肉。适用于糖尿病。
萝卜煲鲍鱼:干鲍鱼20g,鲜萝卜250g,加水煲熟,食肉饮汤。适用于一般糖尿病患者。
清炖甲鱼:活甲鱼500g,葱、姜、笋片、酒适量,炖熟饮汤。适用于老年糖尿病肾阴不足患者。
◆药粥
豆腐浆粥(《本草纲目拾遗》):粳米50g,豆腐浆500mL,食盐或白糖少许,先煮粳米,后加豆腐浆,至米开花粥稠,分早晚2次服用。适用于糖尿病伴高血压、冠心病者,若糖尿病肾病肾衰者不宜服用。
绿豆粥(《普济方》):粳米50g,绿豆50g,共煮粥食用。绿豆有降血脂作用,适用于糖尿病伴高血压、冠心病者,若糖尿病肾病肾衰者不宜服用。
赤小豆鱼粥(经验方):赤小豆50g,鲤鱼1尾,先煮鱼取汁,后加赤小豆煮烂。适用于糖尿病水肿者。
菠菜粥(《本草纲目》):菠菜100~150g,粳米50g,煮粥食用。适用于糖尿病阴虚化热型。便溏腹泻者禁服。
芹菜粥(《本草纲目》):新鲜芹菜60~100g切碎,粳米100g,煮粥服用。适用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者。
木耳粥(《鬼遗方》):银耳5~10g(或黑木耳30g),粳米100g,大枣3枚。先浸泡银耳,将粳米、大枣煮熟后加银耳,煮粥食。适用于糖尿病血管病变者,美国明尼索达大学医学院汉穆希密特教授认为,常食木耳可以减少和预防心脏病的发作。木耳有破血作用,糖尿病孕妇慎用。
山药粥(《医学衷中参西录》):生山药60g,大米60g,先煮米为粥,山药为糊,酥油蜜炒合凝,用匙揉碎,放入粥内食用。适用于糖尿病脾肾气虚、腰酸乏力、便泄者。
胡萝卜粥(《本草纲目》):新鲜胡萝卜50g、粳米100g,煮粥服用,适用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者。药理研究:胡萝卜中琥珀酸钾盐有降压作用。
韭子粥(《千金翼方》):韭子10g炒熟,粳米50g,煮粥服用,适用于糖尿病性阳痿病人。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
第一、多饮
糖尿病患者出现多饮症状,主要由于高血糖,使血浆渗透压明显增高,加之多尿,水分丢失过多,发生细胞内脱水,加重高血糖,使血浆渗透压进一步明显升高,刺激口渴中枢,导致口渴而多饮。
第二、多尿
多尿是糖尿病症状表现,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过高,超过肾糖阈,经肾小球滤出的葡萄糖,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形成渗透性利尿。一般而言,糖尿病患者血糖越高,尿糖排泄越多,尿量越多。
第三、乏力
乏力是糖尿病的常见症状,由于葡萄糖不能被完全氧化,即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和有效地释放出能量,同时组织失水,电解质失衡及负氮平衡等,因而感到全身乏力,精神萎靡等症状。
第四、体重下降
糖尿病患者尽管食欲和食量正常,甚至增加,但体重下降,主要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或胰岛素抵抗,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产生能量,致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强,消耗过多,呈负氮平衡,体重逐渐下降,乃至出现消瘦的症状。
第五、视力下降
糖尿病症状表现为视力下降,这主要与高血糖导致晶体渗透压改变,引起晶体屈光度变化所致,早期糖尿病患者,一般多属功能性改变,一旦血糖获得良好控制,视力可较快恢复正常。
糖尿病症状表现就是这样,专家提醒,糖尿病一旦发生,将会很麻烦,患者一定要警惕糖尿病症状,这有利于糖尿病患者控制病情,有利于糖尿病患者的康复治疗。
结语:对于糖尿病我们需要做好预防工作,因为预防比治疗来的重要,注意自己的日常饮食习惯与生活习惯,尤其要注意你的不良饮食,不能吃的和对有损健康的食物都不要食用,重视日常的锻炼,可经常做广场舞荷塘月色适当的运动可加强领导你的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