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麻鳖甲汤的做法
升麻鳖甲汤,很多人没有听过的,也并不是熟悉,其实升麻鳖甲汤主要是中药材的一种,它的药用价值是非常高的,升麻鳖甲汤主治治阳毒,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吐脓血。中医药房经常会用到它的,我们现在就来看一下它的具体用法。
中药材
升麻鳖甲汤
方药
升麻二两(6克) 当归一两(3克) 蜀椒(炒去汗)一两(3克)甘草二两(6克) 鳖甲手指大一片(炙)(3克) 雄黄半两(研)(o.5克)
用法
上六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顿服之,老小再服,取汗(现代用法:水煎服,鳖甲先煎,雄黄研末另服)。
2典故原文
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唾脓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主之。(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十四)
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主之。(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十五)
解说
本方主治疫毒蕴于血脉之阴阳毒证。这里的“阴阳”,非表里之谓,非虚实之谓,亦非极寒极热之谓,乃是指疫毒在阴分、阳分而言。疫毒在阳分者,可见面部起红斑着明如锦纹之阳征,谓之阳毒;疫毒在阴分者,则见面目暗青之阴征,故谓之阴毒。所谓“毒”者,邪气蕴郁不解之意也。然无论阴毒、阳毒,总宜散邪解毒,活血祛瘀为治。
本方重用升麻,籍其升散之力以达透邪解毒之功,故《本经》谓其“主解百毒”。鳖甲既可行血散瘀,又可领诸药入阴分以搜毒。蜀椒既可解毒止痛,又可领诸药出阳分而透邪。当归活血,雄黄、甘草解毒,共为治阴阳毒之主方。
3医案
外感疫毒
(慢性扁桃体肿大) 谢新阳医案:王某,男,14岁,1987年5月3日初诊。主诉双侧扁桃体肿大,感冒后加剧已5年。经多方诊治疗效不佳。现症见双侧扁桃体红肿似球状,右侧为甚i咽喉疼痛,舌红无苔,脉细数。此系外感疫毒,毒蕴血络所致。宜解毒散瘀,滋阴活血。用升麻鳖甲汤加减:升麻9g,当归12g,蜀椒、甘草各6g,炙鳖甲、连翘、贝母各15g,生牡蛎、玄参各30g。日1剂,水煎服。服药4剂,红肿消退近一半,疼痛消除;续服原方5剂,加食适量白醋,调治半月而愈。 (国医论坛1991;<5):15)
按语:此证乃外感疫毒,血分被侵所致。《金匮要略心典》云:“毒者,邪气蕴结不解之谓。”故用升麻鳖甲汤辛温升散之品,以发其蕴蓄不解之邪;配伍甘润咸寒之味,可安其邪气所扰之阴。如此组合,可使邪除毒解,结散病愈。
疫毒发热
(猩红热) 谭日强医案:次女赛男,患猩红热,初起恶寒发热,头痛,咽痛,下颌淋巴肿大,舌苔薄白,脉象浮数。服银翘散2剂,恶寒已罢,仍发热咽痛。服普济消毒饮去升麻、柴胡3剂,另用冰硼散吹喉,咽痛减轻,热仍不退,颈面出现红色斑疹,惟口唇四周苍白,舌绛无苔。印象为猩红热。为了避免传染给其他孩子,急送长沙传染病院,经化验检查,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增高,符合猩红热诊断。一面肌注青霉素,一面用升麻鳖甲汤:升麻3克,鳖甲10克,当归3克,去雄黄、蜀椒,加银花10克,连翘10克,牛子10克,生地12克,丹皮10克,赤芍6克,桔梗3克,甘草3克。服3剂,红疹遍及四肢,压之可暂退色,继用原方去升麻、当归、桔梗,加元参、麦冬、大青叶。3剂,皮疹消退,体温正常,痊愈出院。(《金匮要略浅述》1981:62)
按语:本案所见为“阳毒”证,故用升麻鳖甲汤加清热解毒、凉血活血之品治之而愈。
热痹
(风湿热) 程群才医案:崔某某,女,30岁,1987年7月23日诊。近半月来,患者觉多处关节游走性疼痛,尤以腕、肘及髋关节为甚,四肢屈伸、行走持物困难,腕及踝关节红肿发热,四肢内侧及躯干部位反复出现淡红色红斑,边缘隆起,如黄豆大小,低热(体温波动于37.5lc左右),伴口干咽燥,舌红有瘀点,脉涩。此乃风热毒邪内侵,损伤经络血脉,络痹血阻所致。拟祛风清热解毒、活血散瘀通络之法,用本方加银花、赤芍、木瓜。处方:升麻20克,雄黄o.5克(冲),鳖甲12克,当归12克,川椒5克,赤芍15克,甘草10克,双花30克,木瓜30克。3剂。 7月26日:关节肿痛减轻,发热已退,皮肤红斑已消失,继服3剂。 7月30日:患者唯感关节酸痛,上方去银花、赤芍,加羌活、独活各15克,4剂。同年九月中旬来告,最后4剂药服后,诸症尽消,至今病未再犯。(国医论坛1989;(5):23) 按语:关节红肿热痛,伴见肢体红斑、舌红、脉涩,乃湿热毒邪壅滞血脉,气血不通所致。本案痹证虽与阴阳毒病各相异,然病机则一,故仍用升麻鳖甲汤以异病同治。
补述
关于阴阳毒之病位,历代医家尚未明确,仅在方药和阴阳二字上争论不休。王廷富认为,本病属于急性喉科疾病,据丹波元简引董西园《医级》中百岁老人袁云龙认为是后世锁喉风、缠喉风、蛾缠之类症证。表现为急性咽喉部痛肿,非一般咽痛疾病,四时均有,不传染。患者咽喉肿痛,水米难下,甚至呼吸不利,确属危候,非大毒之品,不可为也。
上面就是关于升麻鳖甲汤的具体用法,以及一些典故,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我国中药的博大精深,中药治疗比西医治疗的副作用比较小,所以近年来大家都是喜欢选择中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