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性养老金是按照平均缴费指数计算还是视同缴费指数计算的?
过渡性养老金是按照平均缴费指数计算还是视同缴费指数计算的?下面随社保网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过渡性养老金,主要是指在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方案实施期间,由于在养老保险方案实施之前,在岗职工没有实际缴纳养老保险,在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没有建立之前,缴费基数比较低,个人账户计入不规范,导致个人账户偏低而采取的一种过渡性方案。
过渡期间的职工处于新老两种退休方案的衔接过渡期,因此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实际上是对个人账户养老金偏低的一种弥补方式,是对在过渡期退休人员养老金的一种补充机制。
按照社保法的法规,参保人缴纳养老保险15年,达到法定的退休年龄,依法领取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包含了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两个部分。之所以会分为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这是由养老保险的缴费的方式来确定的。
在缴纳养老保险时,分为单位缴费和个人缴费两个部分,其中单位缴费部分是计入养老保险统筹基金,划入统筹基金的钱,也就是单位缴纳养老保险的钱,主要就是用来发放基础养老金,这个部分要和本人的缴费基数、缴费年限包括视同缴费年限挂钩。
缴费指数的作用可以理解为每缴费一年,享受职工社会平均工资的比例,缴费指数越高,享受职工社会平均工资的比例就会越高,自己的基础养老金就会越高。这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在基础养老金中具体体现,这就是为什么单位缴费部分要划入统筹基金的原因所在。
个人账户养老金,主要来源于个人账户余额。个人账户余额包括了个人缴费的本金、个人账户余额每年产生的利息收入等。这也是和缴费基数、缴费年限挂钩的。缴费基数越高,缴费年限越长,个人账户的本金和利息收入就会越高,退休时的个人账户总额就会越高,个人账户养老金就会越高。
过渡性养老金并不是人人都有,凡是在养老保险方案实施之后参加工作的人,特别是在参保地个人账户建立之后参加工作的人,由于只有实际缴费年限,而且个人账户的计入比例已经非常规范,就只有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没有过渡性养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