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期肥胖不断增加 三个年龄段要警惕小儿发胖趋势
儿童期肥胖不断增加已成为全球瞩目的公共卫生问题。儿童肥胖症是营养性疾病之一,也是营养不良性代谢病。所谓肥胖症,就是肥胖合并以其为起因或与其相关的健康障碍,或可以预测此种合并的情况,必须进行医学减肥的病理状态,应作为疾病单位来处理。下面跟随若悠网了解一下吧!
导致小儿肥胖的四大原因
小儿肥胖的原因主要包括四方面:第一,有家族肥胖史,如果父母体重正常,子女肥胖概率约10%,父母仅一方肥胖,其子女肥胖约为40%,父母双方肥胖,其子女肥胖约为60-70%;第二,生活环境的过于优裕,儿童时期营养过度是造成儿童及成年后肥胖的主要原因;第三,活动量过少;第四,饮食不节,摄入的热量超过消耗量,剩余的热能转化为脂肪而聚积于体内。
诊断标准一般采用体重指数BMI
小儿肥胖的诊断标准一般采用根据身高和体重求得的指标,即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肥胖的判定是:BMI值小于18.5,为体重过低;BMI值大于或等于18.5并小于25,为正常体重;BMI值大于等于25并小于30,为肥胖1度;BMI值大于等于30并小于35,为肥胖2度;BMI值大于等于35并小于40,为肥胖3度;BMI值大于或等于40,为肥胖4度。
肥胖易诱发高血压等疾病危害
儿童青少年期肥胖对健康会产生多种危害。在心血管方面,容易诱发高血压、血脂紊乱、血脂脂肪斑、心脏功能受损;在内分泌方面,诱发胰岛素抵抗或糖耐量损伤、2型糖尿病、月经异常、多囊卵巢综合症等;在消化功能方面,可能诱发胆结石、脂肪肝、食管返流;在神经系统方面,容易诱发先天性颅内高压;在外科疾病方面,容易发生哮喘、睡眠呼吸障碍、Pickwickian综合征(匹克威克综合征);在骨骼发育方面,可能诱发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等。
易出现肾小球肥大等肾脏疾病
肥胖与肾脏病发生的关系密切。肥胖相关性肾脏病的典型临床表现为蛋白尿、血尿,部分患儿表现为轻度水肿、高血压。肥胖的脂肪堆积会导致肾小球肥大,甚至硬化,影响肾功能损害,可导致尿液中出现蛋白。如果有蛋白尿,那意味着肾功能出现了问题。肥胖还会导致高血脂症,高尿酸症,对肾脏产生间接的损害。肥胖导致的肾病常是隐匿的,如果发现不及时,延缓治疗,最终都会发展成肾衰竭,正是因为肥胖导致的肾病常是缓慢的,会让人忽视。因此,家长要重视小儿肥胖的发生。
小儿半天没小便 须警惕肾脏疾病
肥胖导致的肾脏疾病症状隐匿,平时没有明显的症状。有人在出现肾脏病后,会出现尿量减少的症状。家长平时要注意观察小儿的行为细节,如果发现小儿有半天或者更长时间没上厕所小便,那就要警惕了,查找影响原因。肾脏出现问题的小儿,很容易出现疲劳。如果小儿疲劳休息后不能恢复,或经常容易疲劳,虽然能吃能喝,也能正常小便,那也要注意,如果发展到肾衰竭,只能用透析治疗和肾移植。透析治疗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即使肾移植成功,肾移植后的生活质量也明显降低。
预防小儿肥胖 注意调整饮食结构
为了预防小儿过度肥胖,饮食上要注意调整饮食结构。家长应该熟悉肥胖儿童的饮食习惯及其进食量,在保证其基本营养和生长发育需要的前提下,降低每日摄入的能量,控制在机体消耗总能量之下,多以高蛋白、低脂肪食物为主,应多以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供给能量为主,避免脂肪的的过量摄入。尽量做到定时定量、少食甜、多素食、少零食。
预防小儿肥胖,要注意调整饮食结构,还要制定长期坚持的运动计划,如跑步等。另外,1岁前、5-6岁和青春发育期这三个年龄段,要警惕小儿发胖趋势。
制定容易长期坚持的运动计划
研究表明,发胖的小儿大多在幼年时比其他儿童锻炼少。运动能使能量消耗过多,单纯控制饮食不能使体质量减轻,辅以运动锻炼则减肥效果较好。但肥胖儿童常因运动时气短,动作笨拙而不愿意锻炼,应提供能促进能量消耗又容易坚持的运动项目,如跑步、散步、踢球、做操等。家长应根据小儿的个性和爱好选择适合自己小儿兴趣的运动,并为其制定容易长期坚持的运动计划,坚持锻炼,消耗体内的能量。
三个年龄段 注意小儿发胖趋势
轻度单纯性肥胖治愈率最高,是控制最佳时期。幼儿治愈率高于学龄前儿童,随着年龄增加,中、重度肥胖比例增高,治疗难度加大。小儿在任何年龄都可能开始明显发胖,但是主要出现在三个年龄段:1岁前、5-6岁和青春发育期。所以,当小儿达到这几个年龄时,家长应该格外警惕小儿的发胖趋势。从小儿出生开始,家长应定期给小儿检测体重、身高,以随时调整营养摄入的数量和体育活动的强度,以便进行早期干预,使小儿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