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们必知 击退宝宝发烧正确实用方法
目录
第一章:拒绝“发烧”的几个策略
第二章:击退宝宝发烧简单正确方法
第三章:警惕宝宝发热5大“陷阱”
很多家长在处理宝宝发烧问题时出现了误区,那么我们该怎样对待和处理小儿大少呢?
拒绝“发烧”的几个策略
限制探访。也许在你出院回家之前,周围就已经有许多等待的祝福者。虽然你应该对他们的支持表示感谢,但是对那些亲自前来表达祝福的人,你一定要有所限制和选择,因为他们亲自看望宝宝的同时也带来不少的细菌。
·洗手。在有人想要触碰你那因免疫力较弱而容易得病的宝宝之前,你一定要要求他们先洗手。现在可不是羞于开口的时候,抛开所有的礼节规矩,不要犹豫。尽量减少别人拥抱和掐捏宝宝的时间,至少要让他人先露出干净的双手之后,再让他们触碰你的宝宝。
·不要自找麻烦。带着新生儿出门是一件极为冒险的事情,除非你对要去的地方有所选择。尽量避免去人多及狭小封闭的空间,那里常常是细菌积聚的地方。到户外散步或者去一个较为开阔的地方,可以减小宝宝接触、感染细菌的机会。
·湿巾帮忙。尽管你为新生儿设置了重重防御,但是,你还是不能避免某个人冲破所有的防卫,用刚刚咳嗽时掩口的手触摸了你的宝宝。因此,我们建议新生儿家长们要在手边准备一些婴儿湿巾,以便于能够尽早擦拭“受污染”的区域,以控制细菌的蔓延和感染。
击退宝宝发烧简单正确方法
1、维持家中的空气流通
如果家中有冷气,维持房间温度于25~27℃之间。可将幼儿置于冷气房中或以电扇绕转着吹,使体温慢慢地下降,如此幼儿也会感觉舒适些。但如果其四肢冰凉又猛打寒颤,则表示需要温热,所以要外加毛毯覆盖
2、脱掉过多的衣物
如果宝宝四肢及手脚温热且全身出汗,表示需要散热,可以少穿点衣物。
3、温水拭浴
将宝宝身上衣物解开,用温水(37℃)毛巾全身上下搓揉,如此可使宝宝皮肤的血管扩张将体气散出,另外水气由体表蒸发时,也会吸收体热。
4、睡冰枕
有助于散热,但对较小的幼儿并不建议,因幼儿不易转动身体,冰枕易造成局部过冷或致体温过低。使用退热贴也可以,退热贴的胶状物质中的水份汽化时可以将热量带走,不会出现过分冷却的情况。
5、多喝水
以助发汗,并防脱水。水有调节温度的功能,可使体温下降及补充宝宝体内的失水。
6、使用退烧药
当儿童体温超过38.5℃时,可以适度的使用退烧药如惠氏的惠菲芬就可以在这时起到很好的疗效了。
警惕宝宝发热5大“陷阱”
一、体温高就是生病
刚刚升级为妈妈的晓静,抱着襁褓中的宝宝来医院寻求医生帮助,晓静说宝宝近3天以来一直发热不退,用药效果也不好。医生详细为宝宝做了身体检查,并做了血常规等化验,都没有发现异常体征。晓静不解地问医生:“宝宝为什么会发热呢?”医生告诉她,是由于给宝宝穿得太厚,妨碍了皮肤散热,才导致体温升高的。
宝宝体温的高低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吃奶、运动、哭闹等均可使体温暂时升高达37.5℃,甚至达38℃,尤其是新生儿或婴儿更容易受上述条件影响。另外,测体温的方法也影响所测体温的真实数值,如腋表、口表、肛表所测得数值依次相差约0.5℃,即腋表最低,肛表最高。测腋温的时间应以10分钟为佳。因此,宝宝的体温可波动于一定范围,暂时的体温升高,只要全身情况良好,又无其他症状,可认为正常现象。
二、热度越高,疾病越重
很多家长认为,发热越高,孩子的疾病越重;体温不升或发热不重,就表明宝宝无病或病情较轻。其实,发热高低与病情不一定平行,如宝宝患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体炎等发热可达39℃以上,但如果孩子精神好,预后效果一般都较好。相反,体质虚弱的患儿或新生儿、早产儿,即使感染很严重,亦可见体温不升高或仅见低热,只是精神显得比较疲惫,像这类宝宝的家长更应提高警惕,当宝宝出现身体不适时,不要因为未见发热,而掉以轻心,耽搁了治疗。
三、宝宝发热必须吃退热药
许多家长一见宝宝发热,就立即使用退热药,其实,这是一个可怕的错误做法。因为发热是人体防御疾病和适应内、外环境温度异常的一种代偿性反应, 而且能为医生诊断疾病和判断预后提供信息。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发热也是一件好事,退热处理不当可挫伤机体的自然防御能力及影响医生对疾病的诊断。因此,在未弄清发热的性质之前最好不要用退热药。除非测宝宝的口温超过39.5℃,有引起脑细胞损伤的危险或既往有高热惊厥史的,才考虑应急使用退热药。
四、用抗生素治疗发热最好
许多家长一发现孩子发热,就哀求医生给宝宝用抗生素治疗,有的家长自行给宝宝吃抗生素。在某些家长看来,孩子发热理所当然要用抗生素。事实上引起发热的原因很多,抗生素只能用于由细菌感染所引发的发热。而一般的发热只需用酒精擦浴、额部放置冰袋等物理降温和使用普通的退热剂,就可达到暂时降温的目的。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滥用抗生素不但会带来各种毒副反应,而且可能导致菌群失调,产生耐药性。
五、热退便意味疾病痊愈了
很多家长认为宝宝热退了,就是疾病痊愈的标志。其实,发热只是某种疾病表现出来的一个单一症状,热退只表明机体产热与散热的调节机制暂时恢复正常,并不等于疾病痊愈。只有祛除病因,从根本上纠正疾病的发病基础,才意味着疾病的治愈。
总结:宝宝卡发高烧通常让父母手足无措,其实,孩子发烧不用着急,要学会正确的对策和科学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