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培养宝宝独处能力
每个宝宝生下来都有成为伟人的潜质,重点是父母们如何去培养。而独处能力则是影响宝宝一生的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宝宝独处能力呢?
这么培养宝宝独处能力
法国儿童教育专家马克·雷诺总结说,幼儿教育有两个至为关键的因素:一是树立家长权威,善于向孩子的任性说“不”;二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自主能力,锻造他们的自我个性。
树立家长的权威
雷诺博士认为,孩子并不知道什么对他们来说是最好的,而教导他们分辨是非则是父母的责任。树立威严,才会让孩子清楚地意识到规则和界限。被禁止和拒绝是他们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过程。他们必须学会放弃,并且懂得并非自己的一切要求和愿望都会得到满足。
雷诺博士补充说,权威和爱并不是矛盾的事情。恰恰相反,两者是可以共生共存的。正是出于对孩子的爱,我们才设立了种种规矩,以确保孩子能够安全健康的成长。事实上,设立界限和规矩也更能够帮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赢得自信,培养他们的自我意识和自主能力。缺少了严格的管教,孩子反而会感到被忽视和遗弃。
那么,如何培养家长的权威呢?
接受采访的埃里克和娜塔莉是一对年轻的夫妇。为了“正确合理”地教育他们3岁的儿子,他们特意去参加了家长培训班,并将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认真地付诸实践。埃里克说,其实施行权威最重要的是沟通和交流。当你禁止孩子做某件事情的时候,你一定要让孩子清楚他不能做的原因。简单粗暴、不加解释的禁止,非但没有意义,反而会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所以,在摆出家长威严的同时,一定要向孩子清晰明确地解释和说明为什么这件事情他不能去做,这个过程不可或缺、十分重要。
娜塔莉的感受是,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家长间的共识也必不可少。如果父母双方一个人告诉孩子“可以”,而另一个人却说“不”,孩子便不会再服从管教,甚至还会利用父母间的分歧来做坏事。另外,权威在言行一致中才能真正得到树立和体现。当父母为孩子设立了规矩,这些规矩绝不能只应用在孩子身上,父母也必须以身作则去遵守这些规矩。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榜样。
在管教儿子的同时,埃里克和娜塔莉也十分注意拿捏分寸,因为“权威不等于专横和专制”。如果家长让孩子感到畏惧,如果他们的命令不合理或有失公正,如果他们连孩子的幽默感和情绪抒发都要禁止,那么他们的教育就走入了另一个极端。
根据法国着名的儿童医生和儿童心理学家弗朗索瓦斯·多尔托提出的“冒险”学说,在对儿子进行一丝不苟的严格教育的同时,这对夫妇也没有忘记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给孩子留有一定空间的行为自由。“在规矩之内给予孩子充足的信任和自由,对于他们想象力的培育以及自我意识的养成都十分必要。”雷诺博士解释说。
培养独立意识和自主能力
美国幼儿教育强调家长应当给予孩子充足、慷慨、无条件的关爱,尽可能多地陪伴他们,参与他们的游戏,尽量减少对他们的约束,鼓励他们的天性尽情发扬,用表扬代替惩罚等等,而这些理论法国的教育专家们并不完全认同。
法国儿童心理学专家玛丽·吕克医生认为,所有小孩子都会想要大人时刻待在自己身边,而这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们没有学会一个人待在房间里自娱自乐的本领。
吕克医生建议父母不要一直陪孩子做游戏,更不要在游戏时给孩子太多“直截了当”的提示,例如“应该把大象涂成灰色,应该给布娃娃穿这件衣服,当心沙发”等等。当一个孩子太依赖父母的帮助时,他便会对自己失去信心,对周围世界产生不安全感,从而无法勇敢地探索外面的精彩,也无法形成独立的人格。
吕克医生认为,从3岁起,小孩子就有了独自玩耍的能力,并且也有了抵御一定程度孤独感的心理强度。从这个年龄开始,他们的想象力开始萌芽,想象中的世界开始向他们展开。只要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和自由,不去干扰他们,他们可以与布娃娃对话几个小时,能够自己编出各种故事。然而,这对一些家长来说可能有些困难,因为通常家长难以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即孩子在没有他们看护的情况下也可以很好地待着。
那么,如何教导孩子学会独自玩耍呢?如何帮助他们培养独处的能力呢?埃里克和娜塔莉在这方面的成功经验也许值得借鉴。
娜塔莉首先向儿子做了清楚的说明:“你可以在我身边玩,但这不等于说我要和你一起玩。”然后,她建议儿子把图画本和积木带到身边。“家长的在场会使孩子感到安心,”娜塔莉解释说,“其实对孩子来说,家长参与游戏并不比待在他身边更重要。你可以尽管处理自己的事情,只要时不时地看一下他就好。他也会很自豪地向你展示在没有你帮助的情况下独立完成的‘作品’。这时,你一定要向他表示祝贺并且表达你为他骄傲的心情。”
接下来是要培养孩子独自待在房间玩耍的习惯。娜塔莉首先确认了房间里没有“危险物品”,比方说可以被孩子吞掉的小物件等等。然后她向儿子解释说他已经长大了,可以一个人待在自己的房间里。她把儿子最喜欢的玩具放在了房间的某个角落,慢慢地,儿子便爱上了这个“属于他”的角落。她总是让房间门保持打开的状态。因为心理医生证实,房子里的响动会让小孩子感到安心。最初几次儿子看起来有些惊慌失措,娜塔莉也按照医生的叮嘱,没有马上塞给他玩具,而是让他自己发现自己想要的东西。
每次把儿子单独留在房间里时,娜塔莉都会鼓励他:“我对你有信心。相信你会自己找到有趣的事情做。”
“这个年龄的孩子可以独自玩耍20~30分钟,所以他每过一会儿就来找你是很正常的。这时你要对他说‘我不陪你了,你看起来玩得很高兴,我要准备晚饭’。”娜塔莉说。
雷诺博士认为,让孩子和他的玩具单独待在房间里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帮助孩子创造新的游戏,编出新的故事。儿童通过独自玩耍,可以学习如何运用语言来创造他的想象世界,他还可以克服对空虚和无人的惧怕,并将孤独的时光转化为丰富而有创造性的经历。“独处的能力”将使他终身受益。
不妨让孩子玩玩“脏”游戏
一朋友很困惑,他说:“我们从不吝惜给孩子买玩具,但他对许多玩具都没有较大的兴趣,就是爱玩沙和土,总也玩不够,常常弄得脏兮兮的。”
其实沙和土是柔软的自然物,亲近这些自然物,对孩子的身心只有好处没有害处。孩子玩沙玩土的时候很开心,可见有愉悦身心的作用。孩子玩的时候总是不停地活动,既能活动身体,又能发展动手能力。还有就是变着花样玩,玩出情节来,这就是在体验、在动脑,充分发挥了创造性。
现在的幼儿园里也普遍重视玩沙、玩泥巴游戏,尤其是西方国家幼儿园,几乎必备玩沙区和玩泥区。这是有道理的,因为玩沙、玩泥巴有很多优越性,对孩子有诸多好处。
所以,可以多让孩子玩玩“脏”游戏。
收纳玩具的小经验
1.把最常用的玩具摆在最显眼的位置
玩具整理的分类上切忌太过仔细,因为时间一久,妈妈自己都忘了放在哪里。每个宝宝都有天天不离手的玩具,体积小,且宝宝走到哪儿丢到哪儿。平时收纳时,要摆在显眼的位置,方便大人拿取或收纳。
2.分散玩具“游戏地”
将玩具“散布”在家的多个地点要比集中摆放在一起好。这样更可以提高玩具的利用效率。不同的玩具适合在不同的地方玩,比如遥控车最好放在室外玩,而附有组件的玩具(如积木、拼图等)则适合在桌上或小地毯上玩。
3.巧妙循环保持新鲜感
太多的玩具对孩子来说是过度刺激,没有办法达到预期的玩耍效果。那就不妨暂时收藏起一部分,然后每过几个礼拜再取出做一下“循环”。频繁进行“玩具循环”时,孩子才能永远保持一种新鲜感。
4.尊重孩子的意见
整理玩具应该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见,不能强迫或者威胁,特别是丢弃玩具时应跟孩子说清楚为何丢弃的道理,力求争取他的同意。至于那些虽然“过时”,但孩子仍然珍爱并坚决表示不愿处理掉的旧玩具,不妨保留几件。
5.玩具陈列有规则
宝宝最常玩的东西放在宝宝可以自由取放之处,只有孩子能自己拿到他要用的东西,才能日趋独立。玩具的排列也讲究规则,比如要将较重的玩具放在底层,这样当孩子去拿的时候,才不会砸到他;而容易搞脏的活动用品(颜料、蜡笔、黏土、彩色笔)应该放在上层,宝宝才不会随意拿到。
别小看孩子的感知与记忆
我家对门的小两口,特别爱吵架。有一次,夫妻俩又吵得惊天动地,几个邻居过去劝。他们的孩子刚两个月大,正睡在襁褓里。我们都说:“别吵了,这样对孩子多不好!”女人气呼呼地说:“没事,孩子听不见,她还不记事呢!”
其实不然。有关专家分析说,即使孩子在母亲的肚子里,潜意识里也能感知到母亲对他的感情。母亲的喜恶,会传递给孩子很多信息。孩子对这些信息会产生记忆。所以,现在提倡的“胎教”,是有道理的。从怀孕的那一刻起,就把孩子当做是一个有思想、有感情、有记忆的人,好好爱他。爱会孕育出健康聪明的孩子。
英国有一对夫妇,生了一对龙凤胎。因为早产,女儿活了下来。不幸的是,儿子经过医生抢救,被医生宣判了死亡。母亲抱着死去的儿子,温柔地抚摸着他,不停地跟他讲话,持续了两个小时,儿子竟然开始出现生命体征。医生连呼“难以置信!”
这位母亲说,早在怀孕期间,她每天都对着肚子告诉孩子,他有爱他的爸爸妈妈,他一定会有一个幸福的家。正是因为这样,才早早建立了母子沟通的桥梁。通过爱的桥梁,母亲把孩子拉回了人间。
孩子虽小,也有了感知能力,他能够默默识别母亲的爱。靠着孩子潜意识里爱的的记忆,他能够与母亲心有灵犀。
孩子的感知和记忆,早得让你无法想象。所以,别以为他们小就什么都不懂、不记得。
结语:好的品格都应该从小就开始培养,这样的宝宝长大后才能更强、更独立,所以准爸、准妈们,培养一名出色的宝宝就从这些小事做吧!(文章原载于《家庭保健》,刊期:2012.07,作者:夏瑾;《大众健康》,刊期:2012.07,作者:李应洪、孙凝淦、马亚伟,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若悠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