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来瘦”并非就是健康!
社会上流传着不少关于瘦与胖健康方面的俗语,如:“腰带宽,寿命短”、“胖人气虚”、“千金难买老来瘦”……这些似乎都对胖人很有“成见”。那么人胖了真的比瘦了容易患病吗?为了健康,老人是否应该越瘦越好呢?医学专家认为,这些俗话有一定道理,但并非完全确实。
一、“千金难买老来瘦”的说法不科学
“老张你又长肉了?小心患‘三高’哦。”“人老了还是瘦点好,那样身体会轻便些,也不容易得病。”如此之观点,皆认为人瘦了比胖了好,尤其是在老年人当中,这种“胖瘦论”更是突出。所以就有了那么一句话:“千金难买老来瘦。” 那么到底这种说法是否准确?是不是意味着,为了更健康老人也要加入减肥大军呢?
医学专家普遍认为,此说法虽为人们长期经验的总结,然而并非很准确,只能说有一定的道理。因为老人胖了之后,身体上的脂肪含量增加,导致血脂黏稠,给心脑血管增加压力,从而容易出现“三高”。而“三高”疾病几乎是老年人中最常见的疾病,目前这种疾病比较普遍,又难以根治,再加上常常出现在身体肥胖的人身上,故此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胖人容易得病”的观念。但是,这种说法在现在看来是片面的。
其实瘦人也易患很多疾病。尤其是“老来瘦”。医学临床发现,人老了变瘦,有时候是很多疾病的外在表现。例如慢性消耗性疾病,甲亢、贫血甚至是肿瘤,通常患了这些病后患者都会变瘦。一个老年人如果是长期以来都很瘦,更有可能是消化系统吸收不好。所以,“千金难买老来瘦”的说法是不科学的。
二、长胖的人多痰 变瘦之人多火
医学临床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长胖的人容易出现哮喘,而变瘦的人脾气不好,平时容易发火。尽管老人的胖瘦不是健康与否的唯一标准,可是,不同的人群患病种类有共同性。一般来说胖人做事、讲话,习惯慢条斯理,不温不燥;而瘦人做事雷厉风行,快人快语。
老房东的奶奶是个胖人,而婆婆恰恰相反,瘦到只剩皮包骨头。两人的做事风格也大相径庭。奶奶向来不爱管闲事,信奉“儿孙自有儿孙福”,孩子们的事情很少管,自己不喜欢出门,常常在太阳底下一坐就一上午。而婆婆则特别爱操心,帮助各个儿女做家务,还常常发脾气。
那么对于老人胖和瘦的区别,仅仅体现在做事的态度和风格上吗?不是。医学认为,在健康方面,胖人痰多,瘦人火大。这里的“痰”,在中医中被称为“无形之痰”,是指身体内的痰湿之气;而瘦人则表现为火多。痰湿体质的人容易懒动、嗜睡,人体好蜷缩,而火多的人则常常出现肠胃病,及皮肤干燥“发炎”等皮肤病。
此外,瘦人也多发各种疾病。据有关医学报道,人体内外都需要一定量的脂肪软组织及肌肉来支撑,对外来强力冲击也可起到缓冲作用,故体瘦者的内脏下垂发病率就很高,最明显的病例是胃下垂。而年老体瘦者,由于皮肤变薄、干枯,皮脂腺排泄减少,皮肤病的发病率也显著增高,如老年性糠疹、皮肤角化症、皮肤瘙痒症等。另外,瘦削者更易患骨质疏松症,老年骨折病人中就以体瘦者占多。
三、胖点好还是瘦点好,不能做简单的对比
既然胖人和瘦人都会得病,那么,到底是胖点好,还是瘦点好呢?其实胖和瘦是两种生活状态,不能做简单的对比,例如男人得男科病,女人得妇科病。不能因为得病的不同,来判断做男人好还是女人好。
要真正判断身体健康不健康,要看各项生命体征是否正常。一般情况下,根据公式计算出的标准体重,最接近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