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群 > 老人健康

七旬老人为何猜疑心理那么重

来源: 网络 时间: 2016-12-09 阅读: 381次

目录:

第一章:老年人为何疑心重?

第二章:推迟老人心理衰老的小妙方

第三章:老人要注意“情绪短路”

怀疑伴侣,怀疑儿女。老年人为什么往往猜疑心那么重?如何消除老人的猜疑心理,让老人平安幸福的度过晚年是每个儿女的责任。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讲如何应对老年人的猜疑。

老年人为何疑心重?

孙奶奶最近显得有些焦躁不安,她总是环疑与自己共同生活了半辈子的老伴有一天会抛弃她。为此,她不顾70多岁高龄,常常为老伴去公园与其他老年人一起晨练而发脾气。“他一定是看上哪个爱唱歌的女妖精了!”孙奶奶很委屈地向家人控诉。在公园里,每天早晨都有很多老人聚在一起唱歌,性格开朗的孙爷爷非常喜欢和他们在一起一展歌喉。然而,孙爷爷的这一爱好却成为孙奶奶最不放心的地方、孙爷爷说:“以前老伴是个非常善解人意的人,怎么—上了年岁就变得这么疑神疑鬼的?”

可以说,猜疑和偏执是老年人心理变化的某一现象。有些老年人在进入老龄阶段之后,会对周围的人越来越不信任,这种不信任不仅折磨着自己,也严重影响了家人之间的关系。那么,像孙奶奶这样猜疑的心理是怎么产生的呢?

原因一:生理衰退带来的心理不安

探寻老年人的心理问题,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能脱离生理变化给老人心理所带来的影响。当老年人感到自己的身体状况出现衰退的时候,他们最先产生的是心理恐慌,担心身体每况愈下,担心生活在孤独之中,等等。所有的这些担心最终会表现在对周围人的依赖上,他们越来越依赖于家人对自己的关注与照顾,也会对家人对待自己的态度十分敏感。孙奶奶之所以对老伴不放心,也正是因为她不能像孙爷爷一样开放、健康地生活。当老伴儿独自外出活动的时候,孙奶奶就会有一种被冷落的失落感。

原因二:生活圈子缩小造成的思维单一

老年人退休之后,生活圈子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生活的主题也会随之而产生偏移。如果能够很快适应退休生活,拓展新的生活内容,那么,退休之后的生活将是丰富多彩的。然而,有些老年人退休之后,无所事事,每天除了做家务几乎没有其它有兴趣做的事,这使得他们很容易将自己禁锢在家庭小环境中,于是,日常的思维、行动都仅仅是围绕着家庭展开。这种孤单状态造成老年人对外界事务的感受性降低,家庭之外的生活对他们是陌生的,所以!常常会有无法对外界作出有效判断的情况出现。一旦这种与外界之间连接的能力降低,老年人就需要提升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而过度的自我保护常常是猜疑心理的开始。

原因三:个性局限导致心理失调

过于自我的个性往往是实现个体心理健康的严重障碍,它使得我们容易固执于某一点,造成过早的心理老化。当衰老势不可当的时候,老年人更加需要维护自身的利益,而这种维护有些时候甚至会显得不可理喻。如果老年人本身就自我关注过度,一旦遭遇来自生理、心理方面轻微的冲击,他们就容易走向心理失调甚至是精神障碍的边际。孙奶奶年轻的时候温柔体贴,但是这种温柔的背后却会造成对某种自我需求的压抑。这种压抑长期存在得不到释放,进入老年期后,老人家需要释放这种压力,而猜疑多心也许就是释放压力的一种方式。

老年人的猜疑心理需要身边人的悉心关爱与引导,这种关爱常常需要像对待孩子一样的耐心与细致。那么,作为老人身边的家人,我们应当怎样帮助老人走出猜疑的怪圈呢?

方法一:参与社会生活

支持老年人去做自己喜欢韵事情,提升生活情趣。引导他们更多地参与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防止老年人陷入自我封闭式的单一生活。开放的生活能够带来开放的思维,有利于心理失调的释放。

方法二:被家人细心呵护

老年人往往会对情感有更高的需求,他们希望通过来自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作出判断,判断自己的人生是否成功。作为他们身边最亲的家人,要通过与老人聊天、向老人请教生活经验,甚至多加赞美老人等方式,让老人感受到自己被尊敬、被关爱,证明自己并没有被生活所遗弃。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可阻挡,维护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工作显得更加严峻,它既需在老人身边的人作出努力,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的生活,为他们提供发挥余热的空间。

推迟老人心理衰老的小妙方

有的人在性格方面甚至也发生了改变:变得兴趣范围狭窄,以自我为中心,主动性不足,不愿改变现状,固执己见,情感平常;有的还表现为行为缓慢,动作笨拙而不协调等。

不过,这种心理衰老的变化,速度是很缓慢的,而且情况也各不一样。

心理衰老与躯体衰老是不平行的。因为人的心理衰老除与大脑有密切关系外,还与其他许多因素有关,如躯体疾病、内分泌或代谢性疾病、感染中毒、外伤及个人的心理特点和社会心理因素(包括社会环境、经济条件、家庭关系、人际关系、文化修养)等等。因此,心理衰老和躯体衰老并不是同时发生的,而且心理衰老与躯体衰老的速度也不同。

一般情况下,老人躯体衰老的速度较快,而心理衰老速度较慢。老人躯体衰老外观上的变化(如白发、皮肤上的皱纹和老年斑等)是比较明显的,而心理衰老在外观上的变化同躯体衰老相比则相对不明显。

在影响心理衰老的诸多因素中,个人心理特点和社会心理因素,又起着相对较大的作用。正因为如此,推迟心理衰老是可能的。

推迟心理衰老的方法

1、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

积极的精神状态,主要为进取心、希望、理想等,对老年人防止心理衰老、保持心理健康具有重大意义。

一个人有了进取心、理想,并充满希望和奋发向上,就能老而不衰,充满活力。老年人最好正视现实,向往未来,少回顾过去,并可以多看一些喜剧性的节目,多参加一些愉快的聚会,“笑口常开,笑脸常驻”保持沉静乐观,愉快知足,莫说人非,避免老气横秋。

2、多用脑,勤思考

大脑是主宰人体各器官的司令部,大脑的衰老,必然导致各个脏器的衰老,并且大脑对人类的知识、智慧和思维具有重大影响。因此,老年人更要多用脑,勤思考,使脑细胞和组织器官不萎缩。

3、参加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不仅可以改善和加强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增强体质,增加抵抗疾病的能力,而且还可丰富晚年生活,增添生活乐趣,使精神振奋,心情愉快,提高信心,增强主动、积极安排好晚年生活的勇气和兴趣,从而增强老年人的心理功能。但是,体育锻炼选择的项目一定要适合自己的体质状况,否则害多益少。

4、处理好人际关系

对老年人来说,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乃是家庭关系。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应和睦相处,感情融洽。

老人要注意“情绪短路”

为一些小事而突发其火,乱说话,乱摔东西,这就是“情绪短路”的一种表现。用电短路会损坏电器,甚至酿成火灾;情绪短路,既伤害别人,也伤害自己。主要原因是自控与转移情绪的能力不强。这种能力与智力水平有关,可说是“情感智商”。

在交往上,常见到一些人的心情如春、夏的气候,大起大落,变化无常。比如在公园玩得很开心,可回家后,又觉得生活单调枯燥而心烦恼,唉声叹气;与亲戚朋友畅聚时热闹欢快,独自一人时又为了孤寂而愁眉苦脸;时欢时苦飘忽不定,着实叫人不可捉摸,不仅使人感到难以相处,也令自己异常难受。这种不正常的表现,是“心理斜坡”在作怪。人的感情在受外界刺激的影响下,具有多度性和两极性。每一种情感具有不同的等级,还有着与之相对立的情感状态,如爱与恨,欢乐与忧愁等。感情的等级越高,“心理斜坡”就越大,也就容易向相反的情绪状态转化。“心理斜坡”不但使人情绪不稳,且会间接、直接地影响健康。

一、要克服“情绪短路”和“心理斜坡”的不良反应

克服“情绪短路”和“心理斜坡”的不良反应,就要重视自己的心理保健。正如古语所说:“心病还须心药医”。首先要自觉地消除思想上的偏差,人生不可能总是高潮,更不可能事事如意,谁也要在平凡日子中生活,少不了要碰到麻烦事。关键是懂得放松自己,以平常心面对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在不顺心时不致陷入烦恼的泥坑而不能自拔。只有善于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为自己营造出良好的生理状态,从而赢得“健康人生”。

二、勇敢面对新生活,主动体验生活中的不同乐趣

应该勇敢面对新生活,主动体验生活中的不同乐趣,既能在激荡人心的活动中体验激情的热烈奔放,又能在平淡如水的日常生活中享受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既能在群体活动中感受快乐,又能在独自生活时创造充实。只有这样,才能在碰到不顺心的事或发生较大转换时,避免产生心理上的反差而诱发情绪短路或心理斜坡。

三,适当地“糊涂”是医治情绪病的良方

对人对事,只要不是原则问题,就大可“糊涂”待之。“糊涂”者指不事事计较谁是谁非,不去时时考虑个人得失,不去每每分析谁占了我的便宜,不去常常思量,自己有没有吃亏。尤其是老年人,由于有“长者尊严关”、“老年面子关”和不自觉而产生的“老子总是正确关”等等。“海纳百川”的气量,就更显得难能可贵了。但是,必须具有大气量,才可能轻松地生活。宽容,该是老年人心理基础最重要的一条。

四,要加强理智对情绪的调控作用。

古语云:“物极必反”,这就提醒我们,“乐极”与“气极”、“怒极”都不好,应该时刻注意保持适度的冷静和清醒,在欢乐顺心时,主动降温,避免激情过大,遇苦闷或情绪转入低谷时要换个积极的想法,事物都有多重性,受许多因素制约,要从好的方面去想,自能理清并脱离情绪困境。也可用“以反制反”的办法来调整自己。如静极就外出活动一下,闹极就避开冷一冷;闷极就找人说一说,……只要不断学习,坚持用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指导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行动,就能做到以理智控制情绪保康宁。古人都知道“修德”是贯穿终生的主课,难道我们活在现代的人还不明白吗?

结语:人老了就会特别的孤单,特别的缺少安全感,儿女们应该尽可能的抽出时间来关爱老人。(文章原载于《心理与健康》,刊号:2012.02,作者:闻新,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若悠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文章来源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未注明作者均因传阅太多无从查证。本站为公益性非盈利网站,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益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投诉邮箱:tousu@ruoyo.com

本页标题:七旬老人为何猜疑心理那么重

本页地址:https://www.ruoyo.com/renqun/laoren/395998.html

若悠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