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 > 养生误区

秋季排出体内湿气,99%的人都用错了方法!

来源: 网络 时间: 2017-12-17 阅读: 615次

现代人运动少,饮水多,饮食油腻,体内易积湿。但湿只是表象和结果,与五脏六腑功能不调都有关系,其中与脾胃功能下降关系最为密切。只看表象的用药祛湿不治根本,伤你身体没商量!

茯苓

秋季排出体内湿气,99%的人都用错了方法!

秋天到了,天气秋高气爽,秋老虎过后,气候非常宜人。可是对于很多人来说,入秋以后,体内湿气重的问题突然明显,表现为全身乏力、身体困倦、头重如裹、双腿沉重、食后胃胀、腹胀不舒、大便不爽或便秘,舌体胖大或舌苔厚腻、边有齿痕。

有患者告诉我,用了网上疯传的薏仁红豆粥,吃了好久了,仍然无效,不仅胃肠胀满如故,大便秘结也不减轻,甚至皮肤还比以前干燥了。说实话,这个薏仁红豆粥的配伍,把“湿”和“水”的概念混为一谈,曲解了中医对于“湿”和“水”的概念,容易误导大众,长期服用对身体必有伤害。

从中药的药效作用上看,薏苡仁走中焦而健脾利湿,对于水肿可以利水消肿。赤小豆则为走下焦之药,利水作用较专。因为“湿”和“水”在中医里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湿是无形之邪,水则是有形之邪,无形之邪的湿不会引起水肿,但有形之邪的水引起的症状恰恰是水肿。

薏苡仁配红豆,治水肿可用,利湿则不能随便服。所以湿气重的人,有的吃了无效,有的吃了则便秘更重,皮肤干燥,贻害无穷。水是身体里的重要物质,薏米红豆把体内的水利掉了,久而久之,身体就枯萎了!

那么体内的湿气如何除掉呢?

比较安全的方法是薏苡仁配茯苓这个组合。茯苓一药,既可健脾,又可利水渗湿,与薏苡仁对于脾胃的作用相一致。同时,茯苓还具有补益人体正气的作用。《日华子本草》描述茯苓有"补五劳七伤,安胎,暖腰膝,开心益智,止健忘"方面的效果,可见茯苓不单单是健脾利水,而对于身体虚弱而引起的体内水湿聚集,具有治本的作用。

在此举一位我治疗的患者为例说明。患者主诉为口苦、食欲差、腹胀、身体疲倦、大便不成形粘马桶,而且排便不畅,舌苔厚腻,脉象濡缓跳得不快。是一例明显的体内湿气重的情况,因患者还有明显的口苦,说明湿重还夹有化热的情况。根据主诉,我开了下面这个处方:

生苡仁20克,茯苓20克,苍术12克,厚朴12克,陈皮6克,蒲公英30克,炒莱菔子12克,草决明10克,酒大黄2克,法夏12克,生麦芽15克,炒山楂12克,甘草3克。

3剂,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饭前各服1次。

服药2剂后效果明显,舌苔退,食欲佳,体力恢复,腹胀消,大便成形。嘱再服剩下的1剂巩固疗效。

这位患者湿气如此之重,结果3付药就完全消除了。后来嘱注意饮食不要太饱,少吃油腻和生冷食物,不要过度饮水,适当锻炼,身体状况至今一直较好。另外,如果出现湿气重还兼有手足发凉的话,再合上四逆散(柴胡、枳实、白芍、甘草),效果也不错。

这里举的例子仅是我治疗众多湿气重的患者中的一位,说明治疗体内湿气,用的健脾化湿之法,疗效是相当不错的,也不用长期服中药。湿气重明显的人,是需要中药调理的,一般几付药就可以了,并不费事。

那么,平时针对体内的湿气,应该如何自我调理呢?在此提出几条建议:

一、注意饮水的量。

秋季排出体内湿气,99%的人都用错了方法! | 养生

身体一天的摄入量一般以1.5升为宜,但不是一定要喝够1.5升,因为食物中也会摄取不少水分,所以如果能摄入800毫升到1升的水的话,一般就够了。当然,如果运动或体力劳动出汗多,失水量大,则应该多喝水才对。

二、勤于运动。

特别是早晨起床后要把全身的大关节活动一遍,以利于气血的流通,在接下来的一天中,湿气会自然通过身体的代谢途径(汗、尿等)排除。活动大关节的方法可以象广播体操那样做一套。

三、感觉体内湿气重,而症状比较轻的人,可以用薏苡仁和茯苓各等分,打成细粉,每次5克,冲入滚开水后搅匀,放凉后服用。

如果有脾虚消化不好的情况,建议将薏苡仁炒后再打粉。另外,打粉时一定要细,最好过80目或100目的筛子,才能利于消化吸收。

如果有吃粥的习惯,可在煮粥时加一勺(一人的量约10克)薏仁茯苓粉同熬粥,也能起到好的效果。

文章来源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未注明作者均因传阅太多无从查证。本站为公益性非盈利网站,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益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投诉邮箱:tousu@ruoyo.com

本页标题:秋季排出体内湿气,99%的人都用错了方法!

本页地址:https://www.ruoyo.com/jiankang/yswuqu/69109.html

若悠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