耵聍是什么 正确清理耵聍的方法
很多的人都不知道耵聍是什么,其实耵聍就是我们俗称的耳屎,很多的人没事的时候就喜欢掏耳屎。你们知道耵聍是怎么引起的吗,怎么判断耳朵里有耵聍呢?今天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正确的清理耵聍的方法!
外耳道软骨部皮肤具有耵聍腺,其淡黄色黏稠的分泌物称耵聍,俗称耳屎。耵聍在空气中干燥后呈薄片状;有的耵聍如黏稠的油脂,俗称“油耳”。耵聍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和黏附外物的作用,平时借助咀嚼、张口等运动,耵聍多自行排出。若耵聍逐渐凝聚成团,阻塞于外耳道内,即称耵聍栓塞。
怎么清理耳朵里的耵聍
耳朵里的耵聍俗称耳屎,是自然分泌的保护耳道的物质,能吸附灰尘和阻挡虫子等异物,下面详解清理耳朵耵聍的方法。
自我按摩
如果耳朵耵聍不是很多,通过自己按摩一般是可以清理的。即每天用手指指肚夹着耳朵转一转,或者轻轻把手掌放到耳朵上揉一揉,试试效果如何。
慎重使用挖耳勺
如果感觉耵聍比较多,要谨慎使用挖耳勺,避免伤到耳道。应该使用细小的棉棒或者圆润的挖耳勺,可以找家人在太阳底下帮忙掏一掏。
耵聍很硬的解决办法
如果耳朵里的耵聍很硬,自己不要硬掏了,你是无法清理干净的,过分用力只会伤到耳朵耳道。这时应该去正规的二级以上医院耳科检查检查,用一些例如碳酸氢钠滴耳液,以软化耵聍后再进行冲洗耳道。
滴耳朵要注意
在滴滴耳液时,要注意必须要经常性的滴,应充分的浸透耵聍,一般要连续的滴三天,每天大约隔两小时滴一次,每次滴2--3滴。滴完后,最好侧躺一会儿,让滴液慢慢渗入耳内,以免淌出来浪费了。
注意听力会暂时减弱
当耳朵里滴碳酸氢钠滴耳液后,耵聍因为膨胀会影响听力的,不用担心,过一段时间后,取出耵聍就会完全恢复听力的。
冲洗耳朵
耳朵按时滴了药物后,再按时到医院冲洗即可,冲洗时要把托盘托好了,医生冲洗时不要乱动,最后用干棉签拭净外耳道时会疼一些,但一会儿就没事了。如果耳朵内有充血,说明有炎症,需要多吃几天消炎药才行。
耵聍的作用
耵聍富含许多大家意想不到的成分:如氨基酸、脂肪酸、溶菌酶、免疫球蛋白等。耵聍可保护外耳道上皮,防止皮肤干裂,具有抑菌和杀菌的作用;还可阻挡灰尘、小飞虫等进入外耳道,保护鼓膜。
耵聍的危害
耵聍分泌过多或排出受阻,形成大的硬块,阻塞外耳道就导致耵聍栓塞。随着耵聍硬块的增大,声音无法传递至鼓膜,会引起听力下降。有时,由于洗头或者游泳后,水进入耳道使得耵聍浸泡膨胀,完全堵塞耳道,就会出现耳闷、听不清的症状,少数人还会有耳鸣、眩晕。眩晕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耵聍栓塞压迫鼓膜,通过听骨链的活动刺激了内耳平衡器官,也可能压迫和刺激了外耳道的迷走神经耳支而出现眩晕、恶心、呕吐及走路不稳。
耵聍栓塞是怎么引起的
如果耵聍栓塞经常复发就要寻找一下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耵聍分泌异常:耵聍分泌过多,如油性耵聍(俗称“油耳朵”),经常自行掏耳朵会刺激耵聍分泌过多。耳部放疗后造成耵聍腺萎缩,分泌减少使得耵聍干燥不易脱落。
2、外耳道狭窄妨碍耵聍向外排出:如先天性外耳道狭窄、外伤性外耳道狭窄、外耳道肿瘤、外耳道异物等。
3、老年人易发生耵聍栓塞:因为老年人咀嚼功能下降,耵聍腺萎缩,耵聍干燥不易脱落。
4、儿童易发生耵聍栓塞:因为乳汁喂养不需要咀嚼,喂养过于精细等等。
5、耵聍栓塞 VS 外耳道胆脂瘤:耵聍栓塞经常复发者还需要与外耳道胆脂瘤鉴别。
6、外耳道胆脂瘤:通常情况耳道中央也是耵聍硬块,但耳道周壁可见白色上皮,不易与外耳道壁分离,胆脂瘤会破坏外耳道骨质,引起剧烈疼痛。
常挖耳朵是一种不良习惯,还可能诱发多种耳病。
外耳道是一自外耳道口至鼓膜的弯曲管道,呈“s”型曲线。外耳道的皮肤薄如丝蝉,皮下组织稀少,与软骨膜附着紧密。挖耳时尖锐的挖耳器具或粗暴的挖耳方式常引起外耳道的损伤,甚至出血。如果挖耳用力过度,可损伤外耳道皮肤甚至鼓膜,长期反复刺激可引起外耳道充血、肿胀,细菌趁机而入,也可引发炎症、流水,严重者会形成外耳道疖肿和外耳道炎。
如果长期习惯性地挖耳朵,造成外耳道皮肤的粗糙、增厚、表皮皲裂、脱屑,进而出现局部的炎症、剧痒,也可引起外耳湿疹。湿疹渗出液的长期刺激可继发感染,合并外耳道炎,此时容易引起误诊,并难以治愈。
如果经常挖耳易刺激鼓膜发生慢性炎症, 并有刺伤鼓膜的危险。鼓膜刺破后,可以发生感染,形成化脓性中耳炎,导致听力下降。挖耳时如不慎伤及内耳,可引起神经性耳聋,还有诱发中耳癌的危险。
所以如无不适症状,成人无需定期“掏耳朵”。幼儿肌肉尚未发育完全,导致下颌关节活动无力,耵聍易跟和尘土混合凝结成块状,轻者无关大碍。但如果耳朵出现发堵发闷、耳鸣、进水时出现耳痛、听力下降等症状,就要及时到医院就医,不管何种情况,家长都不要轻易为幼儿掏耳朵,以免损伤外耳道。
结语:没想到耳屎还是这么好听的学名,希望上述介绍的这些正确的清理耵聍的方法和常识,能够帮助大家哦,平时多了解一些身体常识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呢!也可以分享给身边的好朋友们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