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养生 进补也要看体质
目录:
第一章:秋冬食补药补看体质
第二章:进补男女有别
第三章:各种肉的寒热属性
第四章:秋冬进补5大膏方学着做
中医认为冬天是属于一个“藏”的季节,人类每到寒冷季节就应该“收藏”。民间又有“冬令进补,开春打虎”之说,所以这个时段的进补就显得格外的重要。而中医将人分为九种体质,每种体质各有其特点,自然进补方式也肯定会有所不同。同样的进补方法真的是每个人都适合吗,男人和女人进补有什么区别呢,冬令进补有什么好的膏方值得我们学习呢?
秋冬食补药补看体质
按照中医的理论看,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即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阶段也会有不同的体质。
体质不同,进补不同
按照中医的理论看,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即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阶段也会有不同的体质。
1、阴虚的人要注意养阴
笼统地说是“瘦人多火,胖人多寒”。如果你一贯很瘦,伸出舌头自己看看,如果舌红、苔黄,而且一热就出汗,一冷就冻透,或者自己觉得太阳一晒就透了,一般可能是阴虚体质。可以用点枸杞子、银耳、莲子煲汤,可以多吃一点猪肉,因为猪肉本身是寒性的。
2、阳虚的人要注意温补
如果你比正常人偏胖,一活动就出汗,吃得稍微不舒服胃里就不适,这种情况一般是阳虚的体质。阳虚的人要温补性的,冬天的时候多吃一些羊肉、牛肉,甚至鹿肉、狗肉。
3、气虚的人注意补气
身体瘦削或偏胖,经常感到疲倦、乏力,说话无精打采,面色苍白,容易出汗,活动后加重,经常有心慌的症状,食欲差,舌头色淡,舌体胖,舌苔白。日常食物中的粳米、山药、大枣、胡萝卜、香菇、鸡肉、鹅肉、兔肉、鹌鹑、青鱼、鲢鱼等都有补气的作用。
4、血虚的人要注意补血
面色苍白没有光泽,或萎黄干燥、嘴唇颜色淡,经常会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脚肢端发麻、舌质偏淡,形象地说是“黄脸婆”。食物中的桑椹、桂圆、何首乌、黑木耳、菠菜、胡萝卜、牛肝、乌鸡、甲鱼、海参等都可用于补血。
5、阳盛饮食要清淡
形体壮实,经常面色红赤,脾气烦躁,说话声高气粗,喜凉怕热,口渴喜冷饮,小便短赤,大便熏臭。阳盛体质的人一般不需要进补,饮食要多吃清淡,少吃牛肉、狗肉、鹿肉以及辛辣食物,多食水果、蔬菜,因为酒性辛热上行,所以阳盛之人切勿酗酒。
6、痰湿的人要忌口
形体肥胖,喜欢吃肥腻、甜味的食物。精神倦怠,懒得运动,有嗜睡的特点,头目不清或觉头重痛。身体总觉得很重,嘴里有黏腻感,大便溏,不成形,舌体很胖,舌苔滑腻。这种体质的人饮食特别要讲究忌口,少食肥甘厚味,酒也不宜多饮,而且不要吃得过饱,要多吃些蔬菜、水果。
7、气郁的人要养心
这种体质的人一般面色苍暗或萎黄,平素性情急躁,要么容易激动要么忧郁寡欢,喜欢长叹息。女性月经前会出现乳房胀痛现象,自觉咽中有异物,大便泄利不爽。这种人一般性格内向,根据《内经》“喜胜忧”的原则,药物食物调养的同时应主动寻求快乐,通过养心来补身。可以少量饮酒,以通利血脉,提高情绪。佛手、橙子、柑皮、香橼等也有行气化郁的作用。
进补男女有别
1、女性重在补血:
总体来说,进补要依性别而异。女性重在补血:身体比较弱的女孩子在冬天以补血为主,可以自己制作一点“益血养颜膏”来吃。
这个方子是这样的:山东阿胶500 克,冰糖250 克,大枣250 克,核桃仁250 克。把核桃仁打碎,把大枣用水泡一泡,把核去掉。然后将黄酒、阿胶、大枣、冰糖、核桃仁一起放在一个瓷碗里蒸。
在“小寒”节气前后的两个月时间里,身体弱一些的女孩子都可以用这个药,每天一勺到两勺温开水化服。
阿胶是驴皮熬至的胶,颜色是紫色的,既补心又补肾。核桃仁长得就像人的大脑一样,既有补肾的作用,又有益脑的作用。大枣外面是红的,里面是黄的,可以健脾胃。加黄酒的目的是运用黄酒的酒力能够促进这些黏腻膏类的吸收。
每年冬天,只要不是感冒发烧的时候,这个膏可以长期吃,对皮肤的肤质和光泽都有好处。
2、男性重在补阳:
男性以阳气为主。身体弱,怕冷的男性冬天的时候可以吃点“桂附地黄丸”。这个药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上桂枝和附子,是在补阴的基础上补阳。
冬天的时候人的气血都到里面去了,保护外边的能力减弱,如果本来就肾气弱的话会更觉得四肢畏寒、怕冷,用了这个药感觉会好一点儿。一般来讲,吃这种药一天一次就可以。
体质是可以改变的, 比如遇到大病或者生了孩子之后。很多原来很瘦的女孩儿生了孩子后变得很丰满,以前怕冷的毛病没了, 可能就是体质改变, 阳虚体质有所恢复。
各种肉的寒热属性
1、羊肉:
性温,入肝经。中医有个补血的名方叫“当归生姜羊肉汤”,可以温中补血。平时也可以把当归和羊肉煮在一起吃,这样对于体质虚寒的人是有益的。
2、牛肉:
性平。体质上没有明显寒热偏颇的,可以吃一点牛肉,牛肉是平性的,能补脾胃。
3、鸡肉:
性温。吃鸡的话你可以炖嫩鸡,吃鸭子却没有炖嫩鸭子的,都是“老鸭汤”,如果用嫩鸭煮的话,汤是寒凉的,老鸭汤的寒性就少了。中国传统烹调中,嫩鸭用做烤鸭,或要不就是盐水鸭。盐水鸭是用盐腌制,因为盐本身是火性的,把盐往火里一放马上就着了,用盐腌制过的鸭可以矫正它的凉性。
4、鸭肉:
寒性。鸭子生长在水里,习性偏寒。“全聚德”吃烤鸭都是用嫩鸭,所以必须用火烤制,为的是纠正它的寒性,使之性平一些,吃完以后不会伤胃气。
5、猪肉:
性偏寒。如果体质偏热的人,可以多吃一点猪肉,但是不要太多,《本草纲目》里讲猪肉性甘寒,多吃甘寒易生痰。这个“痰”不仅仅是指咳出来的痰,还指代谢出来废物。
体质偏热又容易有火的人吃点猪肉没太大关系,如果体质本来就偏胖又偏寒的人一般会趋向于痰湿体质,就该少吃点猪肉了,否则里面的寒湿就更严越重。
6:鱼肉
河鱼大部分是凉性的,海鱼是平性和温性的。体质偏热的时候可以吃点鲤鱼、鲫鱼;体质偏寒的时候可以吃点黄花鱼、带鱼。
秋冬进补5大膏方学着做
在自然界,秋天和冬天是收藏的季节,我们的身体也和大自然一样,进入一个储藏气血的阶段,这个季节里我们保存得越多,在春天身体就能越强健。秋冬进补是最好的收藏气血的方法,能帮助你有病防病,没病强健身体,解决经常感冒、食欲不好、爱发火、经常掉头发、腰酸腿软等问题。
进补前需要做的准备
1.先做个中医体检,明白自己是什么体质
四种不同体质比较常见: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症状和一些常见的补药和补品相对应,以便人们能自辨体质,在进补时有的放矢。
2.调脾胃
明代着名医学家张景岳非常重视秋冬脾胃的调养,他认为脾胃乃生化气血之源,胃强则强,胃弱则衰,有胃则生,无胃则死,秋季养生必从调理脾胃开始。
在秋冬进补之前要给脾胃一个调整的过程,可先补食一些富有营养又易消化的食品,如鱼、各种瘦肉、禽蛋以及山药、红枣、莲藕、莲子等食品。另外,豆类、奶制品及新鲜蔬菜、水果均宜适当多吃。药食兼优的茨实、菱角、板栗也是调补脾胃的佳品。
最值得推荐的5个经典膏方
膏方的制作一定要请最好的医生,选最好的药方,用最好的药材。
1.当归补血膏
作用:补血
来源:《内外伤辩惑论》
需要药材:当归200克,炙黄芪500克,冰糖1000克或蜂蜜600克。
适合人群:可以帮助女性补血、养颜,尤其适合经常掉头发、月经量少、经期短、面色发黄、皮肤干燥、头晕心悸的人。
2.参苓白术散
作用:健脾胃
来源:《太平惠民合济局方》
需要药材:红参100克,茯苓100克,白术100克,莲子50克,薏米50克,砂仁50克,桔梗50克,扁豆50克,甘草50克,山药50克,大枣50克,冰糖1000克或蜂蜜600克。(注意,爱上火的人可以用西洋参,不喜欢人参的人可以用党参或太子参,用量要增加到200克。)
适合人群:脾胃虚弱、食欲不好、大便稀、胃胀气、四肢乏力的人。
3.百合固金膏
作用:润肺
来源:《医方集解》
需要药材:川贝200克,百合200克,生地黄60克,熟地黄60克,麦冬30克,白芍30克,当归30克,生甘草30克,玄参30克,桔梗30克,冰糖1000克或蜂蜜600克。
适合人群:有养阴润肺的作用,可以提高免疫力,尤其适合经常感冒、慢性咽炎、口咽干燥、经常处在烟草环境中的人。
4.一贯煎膏
作用:柔肝养肝顺情绪
来源:《柳州医话》
需要药材:枸杞200克,北沙参100克,麦冬100克,当归身100克,生地黄100克,川楝子50克,冰糖1000克或蜂蜜600克。
适合人群:经常眼干、眼涩、眼睛容易疲劳的人,口苦、情绪不稳定爱发脾气或抑郁的人。
5.左归膏
作用:大补元气
来源:《景岳全书》
需要药材:熟地黄300克,山药100克,枸杞100克,山茱萸50克,川牛膝30克,菟丝子50克,鹿角胶50克,龟板胶50克,食盐5克,冰糖1000克或蜂蜜600克。
适合人群:腰酸腰疼、疲劳腿软、夜尿频繁、月经量少、爱出汗、头晕目眩的人,能使人精力充沛。
制作方法
第一步:购买药材。要去有信誉的中药店买“道地药材”,买的时候要仔细挑选。很多时候我们并不在行,我们找专家帮我们介绍一下上面说的5种膏方中最重要的5种中药的挑选方法。
川贝:川贝以小的为好,其中大贝母包着小贝母的“怀中抱月”型川贝为最好。买的时候注意颜色,米色的是正常的,如果很白,很可能用硫黄熏过。
熟地黄:大块的比较好,掰开看,内外最好是一致的,黑色油润、质地柔软、粘手为上品。
人参:红参整体粗壮、色泽暗红,有半透明玛瑙似的感觉为好,补益的力量比较大,适合身体虚寒的人;白参以整体粗壮、质地厚实、重的为好,补益力量较弱,适合体质虚弱的人使用。
枸杞:枸杞无论大小,以颜色红润、果肉较多、籽少、口感酸甜的为好,产地以宁夏最好。
当归:好的当归看起来很油润,摸起来柔软不易折断。当归头止血、归尾活血、归身补血,所以做膏方的时候要买归身。
第二步:购买辅料。超市就可以,买冰糖或蜂蜜和有密封圈的保鲜盒。保鲜盒容积要大一点,买回去后要洗干净,晾干。
第三步:泡原料。用搪瓷盆或沙锅,把药材放进去后略微冲洗,加冷水泡30分钟,便于药性释放——最好不用自来水,用纯净水相对好一点。
第四步:选锅。银锅最好,不过很少见;沙锅或陶锅不易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是主流煎煮中药的锅,不过由于锅壁比较厚,相对费火一些;不锈钢锅和搪瓷锅也可以。
第五步:生火。火为阳,水为阴,所以煮膏方的时候用煤气或炉子都可以,就是别用电磁炉。
第六步:煎煮。将药放进锅里,加水,以水平面超过药材5~10厘米为适合的量。先用大火煮沸,然后转到小火慢煮。大约煮到药液比药稍微低一点的位置就可以关火了。由于膏方大多是滋补性质的,可以适当煎的时间长一些,按照一般的规律计算,大约90分钟左右就差不多了。
第七步:浓缩药液。用纱布过滤煎好的药,将药渣挤压一下,将其中的药液都挤出来,然后将过滤后的药液放在火上重新煎煮浓缩,浓缩到大约500毫升。
第八步:收膏。文火,缓慢、分批加进提前打碎的冰糖或蜂蜜,等药液逐渐黏稠,药液中有大气泡冒出的时候关火。
结语:古人就一直提倡“因地制宜”“因人施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征,进补一定要对症下药,不可盲目跟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