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解读 什么是“君子有三戒”
目录:
第一章:养生解读 什么是“君子有三戒”
第二章:男性养生保健 需“六戒”
第三章:养生先养心 健康需戒七个不良“念头”
第四章:中老年养生 “四勤”与“四戒”
儒家有一句话名言“君子三戒”,想必大家都略有耳闻,那么从养生学而言,这三戒有什么养生保健的作用呢?除了这三戒,在生活中健康养生还有哪些禁忌呢?
养生解读 什么是“君子有三戒”
按,观此文,即知儒家之戒律,不同阶段戒律不同,可严可宽,据此亦可知中国传统文化活泼灵动的特质,那些思维单一、死板的人永远不能参透。
人生三戒
人在这个世界上,必须有所不为,然后才能有所为,而且,有的事情,你必须不为,否则就会吃亏。正是基于这样的经验和教训,很多文化都有严明的戒律。
儒家文化是世界上最宽容的文化,它也有戒律么?当然有:
孔子日:“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
这是儒家的“修身三戒”。
既然是修身之戒,那么就要以身体的状况为依据。血气,其实就是气血。人的气血水平决定了身体的状态。儿童气血稚嫩,随着年龄的增长,气血也在滋长充盈,慢慢稳定,到了壮年,气血已经达到最允盈、最旺盛的状态,然后,随着年龄的继续增长,人的气血又在走向衰弱,人也随之走向衰老。
随着气血的弱而强,由盛而衰,人的生理、心理都在发生复杂和微妙的变化。不同的阶段有不同阶段的毛病和问题。《淮南子·诠言训》:“凡人之性,少则猖狂,壮则强暴,老则好利。”年少猖狂,因为气血未定,见识尚少,壮年强暴,因为气血旺盛;老年贪财,因力气血衰弱而物欲仍在。有这些毛病和问题,第一容易伤害气血,影响健康,第二容易伤害德行,影响修身。
针对这些毛病和问题,孔子才提“三戒”。这既是养生三戒,也是修身三戒。少年戒色,壮年戒斗,老年戒得。
少年戒色
年少之人还处在成长阶段,血气还没有稳定下来,这时候要戒色。
我们知道,《黄帝内经》说:男子“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女子“二七而天癸全,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男子二八一十六岁的时候,发育基本成熟,可以生育;女子二七一十四岁的时候,有了月经,发育基本成熟,可以生育。
但这仅仅是生理上可以生育,而实际上,并不是最佳的结婚年龄。所以按古礼,“男二十而冠,女子十六而笄’,这时候表示可以结婚了。可以结婚,并不意味着马上就必须结婚,古礼义云,“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这是结婚的最佳年龄。从生理上可以生育,到礼节上可以结婚,再到实际最佳的结婚年龄,是一直往后推迟的。因为在这一段时问里,人虽然发育成熟了,但仍气血未定,不宜过早接触性生活。
按照传统,青少年男女之间的界限是很分明的,这并非不人道的礼教,而是出于对年轻人健康的保护。
中年戒斗
壮年人血气方刚,戒之在斗。从字面上理解,中年人不能打架。因为壮年人血气最盛,一旦打起架来,往往出手狠,用力猛,伤人伤得厉害,自己受伤也多。
阅历丰富的老人们都知道,人年轻的时候身体好,并不意味着老来健康。为什么?因为年轻时候身体太好的人,往往仗着自己的体力强、精力旺,从而使用过度,消耗过多。
斗,还意味着跟人斗争,争强逞能,欺压别人。人在壮年的时候,可谓“正当年”各方面都到了最佳状态:不仅体力达到了最好,而且,事业、人际关系等也到了成熟而稳定的状态。
“金以刚折,水以柔全。”血气方刚的刚候,要谨防折断,谨防内伤,谨防争强逞能而与别人结下仇怨。人在最刚的年岁里,仍应以柔为处世修身之道,才是长久之计。
老年戒得
一个人,如果到了老了才说:“你瞧我现在,色也戒了,斗也戒了。”这时候再戒色、戒斗,毫无意义。人老了,戒之在得,要戒贪得无厌的毛病。
人在年轻的时候努力挣钱,追求财富,这是天经地义的。因为他要立身处世,要成家立、到处都需要钱。而且,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挣钱的过程,也是你修身的过程,也是锻炼你为人处事的过程。
人到老年,情况就大不相同了。老年人贪得无厌,追求财富,坏处多多。首先.血气衰了,你没有精力去追求财富,如果此时还在为财富挖空心思、疲于奔命,势必精神内伤,血气损耗,身体就吃不消了。
再者,人到了老年,家里的重担该交给儿女担着了,老人需要亲自做的事情已经不多了,花钱的地方也就少了。这时候贪得无厌,完全中出于习性。
有句话专门劝老人不要积攒财富:“儿女胜似我,积财做什么?儿女不如我,积财做什么?”儿女比父母强,父母根本不用为他们操心,积累钱财干什么呢?只恐怕他们还不稀罕;儿女不如父母,是败家子,父母更没有必要为他们积攒钱财,这样只能助长他们的依赖性,使他们更无能。
男性养生保健 需“六戒”
第一:戒有病不治
查了,高血脂、脂肪肝,认为没事,不治。有的人跟我说,我离死还很远呢。那不行,小病不治成大病,既花钱又浪费时间,所以一定要记住小病都要上医院,这样才能为自己的事业去奋斗。
第二:戒酒
就是不要嗜酒无度。少量红酒我们认为是活血化淤的。
第三:戒不体检
有的年轻人单位组织体检都不去,你对你卡上有多少钱很了解,但是你对你身体里的状况却不了解,这是不好的。
第四:戒多食
年轻人胃气大,能吃,喜欢美食,长此以往肯定把胃气伤了。另外,容易引起高血脂、高血压、痛风。青壮年现在这样的问题很多。
第五:戒欲
这也有几方面,不要太贪婪,比如说我要买房、买车,我要干什么,欲望太多失望也会很多,不平衡给身体带来伤害。还包括中青年的性欲,也不要太多,要适度。
第六:戒怒
因为工作辛苦,心情有时候不太好,一发怒体内所有的内分泌都紊乱,肾上腺素分泌,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就会上升,血管就会痉挛。发怒,中医来讲肝气上逆,人也容易生病。年轻人不要肝火太旺,遇到棘手的事情要冷一下再处理。
养生先养心 健康需戒七个不良“念头”
1、嫉妒心理
“人比人,气死人”,任何方面都不容别人比自己优越,这种心理所产生的行为,不但容易在同行、同事、邻里和家庭之间产生摩擦,也易使自己整天处于焦虑烦躁之中,伤心劳神,危害健康。
2、贪婪心理
重财重利,贪欲无度,劳心伤脾,则百病丛生。
3、私心太重
斤斤计较,以自我为中心。世上的好处自己捞完才心甘,否则就怨天怨地。有这种心理,整天劳心伤神,寝食不安,必然危害身心健康。
4、阴险心理
心胸狭小,心机阴险,以整治他人为乐。这种品性阴险的人,不但生活不能潇洒轻松,而且最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5、怀疑心理
对亲朋好友和同事,缺乏起码的信任和尊重。须知疑心过重是导致家庭失和、人际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
6、回归心理
总沉湎于往事的回忆中,倚老卖老,看不惯一切新生事物。此心不除,就会落伍,形劳精亏,积虑成疾。
7、忧郁心理
抑郁寡欢,思绪重重,叹老悲老。殊不知,“怕老老得快,叹病病自生”。此心不除,疾病更易缠身。
中老年养生 “四勤”与“四戒”
人到老年,形体结构、功能和精神心理皆逐渐老化,而工作、生活环境渐趋安逸。如果疏于养生,易致气脉凝滞,百病丛生。老年人在养生之时,要根据自己生理机能的特点, “以动为主,动静结合”。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宜做到“四勤”与“四戒”,这对保健益寿很有好处。“四勤”与“四戒”的具体内容如下:
勤餐少食
老人的消化功能日益减退,难以消化吸收所吃的全部食物,如果每顿饭吃得比较多,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增加心、肾的负担。但如果吃得过少,每日摄入的营养又难以满足机体的正常消耗,容易出现饥饿、头晕、乏力、胃痛等不适症状。所以最好是少食多餐,每日4~5餐,每餐吃七八成饱,胃、肠、胰、胆和心脏有疾病的人及肥胖者更应注意。
勤咽唾液
唾液是十分宝贵的液体营养物质,一个人每天可分泌出1000毫升~ 1500毫升,唾液不仅能湿润和稀释溶解食物,有助于胃的消化吸收,还能杀灭进人口腔内的细菌。唾液内含有淀粉酶、黏蛋白、球蛋白、溶菌酶、生长激素等成分?中医认为,常咽唾液有灌溉五脏六腑、润泽肢节皮毛、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等作用,故有“咽津益寿”之说:老年人可每天于早、午、晚各做一次“咽津功”,即宁心静气,舌舐上腭,将口中生出的唾液缓缓咽下,重复数次:
勤于咀嚼
勤于咀嚼、细嚼慢咽不仅有利于营养成分的充分吸收,而且使面部肌肉得到运动和锻炼,增加大瞄皮层活力,预防大脑早衰和老年痴呆症:老年人由于牙齿松动脱落等原因,不容易将食物嚼得很细,因此更需要细嚼慢咽,以利食物的消化吸收。另外,勤咀嚼对牙齿保健和延缓面部咀嚼肌萎缩也有帮助。
勤于交谈
老年人应尽量避免孤独寡言,要常和他人交谈,这样可以开阔心胸,舒畅气血,有利身心健康。
老年人养生除了要坚持做到以上的“四勤”之外,还要注意以下的“四戒”:
戒久卧
中医认为,久卧者伤气。老年人要顺应四时,春夏“晚卧早起”,秋季“早卧早起”,冬季“早卧晚起”,睡眠不能过少,但也不是越多越好,一般8小时足够了。只有适量的睡眠才能达到宁神养气,延年益寿的效果。
戒久立
久立者伤骨。老年人在站立时,身体应自然、平稳、端正,两上肢自然下垂,挺胸收腹,上身不要倾斜,两下肢均匀受力。老年人如果久坐不动或久立不走,会出现气血凝滞,从而招致疾病,易引起小腿静脉曲张、腰腿部关节炎等病。老年人气血运行本已减弱,全靠动静结合调节平衡,因而要坐与走轮流交替,活动筋骨。
戒久坐
虽然坐是消除疲劳的一种必要休息,但长期坐着不动,会使肌肉因缺乏锻炼而导致松弛,久而久之就会加速肌肉的衰退与萎缩,这就是中医所讲的“久坐者伤肉”的道理。老年人往往闲暇时间多,有的常沉醉在麻将台上,有的一下棋就是一整天,还有的热衷于长时间的垂钓。如果不加注意,可能会酿成严重的后果:因此,老年人应多参加户外活动,不宜坐得过多、过长。
戒久视
久视者伤血:人到老年,视力本已经下降,倘若用眼过度,不仅会损伤眼睛的视物功能,还会伤血耗气,导致眼睛疲劳、目眩、头晕、心悸、失眠。因此,65岁以上的老年人看书报杂志或电视以1~2小时为宜,最好不要超过两个小时。
结语:不同的年龄段,其身体特点、健康特征都各有不同,因此养生各有侧重点。想要更健康的生活,就应该从自身入手,先改掉自己身上的坏习惯吧!(文章原载于《中华养生保健》,刊号:2012.02,作者:唐略,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若悠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