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 > 养生保健

凭经验用药3天未好要就医

来源: 网络 时间: 2018-08-29 阅读: 608次

生活中有个什么小毛病,相信大家都不会去医院,而是把家里备用的药拿出来吃吧。那么经验用药有什么样的危害呢?我们又该知道哪些用药常识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去看看吧!

凭经验用药3天未好要就医

很多人往往凭经验使用非处方药进行治疗,需要注意的是,使用非处方药物,如果吃了三天症状没有明显改善,就必须上医院检查了,以防背后隐藏着其他较重的疾病。

服退热药别超过3天 感冒引起的发热一般不会超过3天,3天之后体温还没有恢复正常的话,意味着病情较为严重和复杂。退热药最好在明确诊断之后使用,因为发热的某些特征,比如是高热还是低热、间断发热还是持续发热等都能带来非常有价值的诊断信息。因此,体温在39℃以下最好不要使用退热药。

服消化道药不宜超过3天 消化不良、腹部不适等胃肠症状背后也易隐藏其他较重的病情,吃药3天后如没有效果或病情加重,则很有可能是其他疾病引起的,包括消化道慢性炎症和肿瘤、心脏病等。所以常用的护胃药——碳酸氢钠、硫糖铝等,使用也是以不超过3天为宜。

服止咳药或止痛药别超过3天 如果是普通感冒引起的咳嗽,通常7-10天可以痊愈,所以如果服用止咳药3天后症状还没有明显改善的话,很有可能是其他较为严重的疾病引起的咳嗽,比如肺部的炎症、结核等。另外,突然发生的疼痛往往也是很多疾病的征兆,比如突发的腹部疼痛也许是阑尾炎、胰腺炎等疾病,滥用止痛药可能会掩盖或延误病情,严重时会危及生命。因此,有了疼痛症状,短期内服用止痛药没有好转的话,就应马上向医生求助。

胶囊药不可拆开吃

部分药物胶囊被检出重金属超标后,网上开始出现许多“避免吃胶囊”的办法,如将胶囊掰开直接服用里面的药粉,或将药物裹在馒头皮里服用等等。但药物不良反应专家告诫公众:胶囊是药物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若掰开服用,不仅影响口感和药效,甚至会产生比重金属残留更严重的毒副作用。而馒头皮和以胶原蛋白为主的胶囊壳是两回事,并不可被替代。

药物不良反应专家、国家卫生部合理用药监测网专家、原海军总医院药剂科主任杜文民说,“胶囊是药物辅料的一种,辅料是药物的组成部分,不可与药物分开。药物本身的医药成分只是一小部分,比如阿莫西林的医药成分只有百分之几,其他的辅料和胶囊剂的成分,都是帮助药物吸收和发挥药效的。”

杜文民说,胶囊在研发过程中对进入体内后的药物分布和吸收、血药浓度、药效发挥等都有严格监测和讲究,有些胶囊有严格的溶解定位,来控制胃肠道对药物吸收的速度,稳定血药浓度,使得药物能发挥恰到好处的功效,缓解对肠胃的刺激,或防止胃酸使药物失活。如一些肠溶胶囊会在到达碱性的十二指肠内才溶解,否则药粉被吸收过快,血药浓度过高,有可能会产生不良反应如胃出血等。还有特殊的缓释制剂胶囊,能使药物以均衡的剂量释放,发挥最佳药效,必须完整吞服,不能剥掉。如果剥去胶囊,把药物倒出来服用,将破坏胶囊的缓释特性,达不到缓释的目的。

在设计时使用胶囊一些药物可以很容易通过食道,直接进入胃中,而如果擅自剥离胶囊、直接食用粉剂,则可能粘在食道中。如果药物的酸碱性比较强,可能会烧蚀食道,现实中有这样的案例发生。

另外,胶囊中的药物粉末有严格的剂量规定,剥开后容易撒失药粉,导致服用计量不准。

杜文民提醒说,在胶囊和片剂的选择上,是需要针对药物本身特性和病人个体特征的,如果是吞咽有困难的患者,就不适合口服片剂,适合较容易吞咽的胶囊。胶囊本身的软硬、颜色,都与胶囊是否安全无关。

家庭用药的常识

药物与饮水

任何需经口服的药物,无论是片剂、胶囊、丸散类等,都要溶解于水中才易于吸收产生药效。应在服药时和服药后多喝水,以防止药物在胃内形成高浓度药液而刺激胃黏膜。有的患者行动不便,吃药干吞或喝水很少,这很危险,因为这会使药片附着在食管壁上或滞留在食管的生理狭窄处,因食管内的黏液可使药片的表层部分溶解,使药物在某一局部的浓度过高。有的药物在高浓度时对黏膜有很大的刺激和腐蚀作用。家庭常备药阿司匹林、维生素c、碳酸氢钠等如附着于食管壁的时间过长,轻则刺激黏膜,重则可以使局部溃疡。如入睡前或半夜用这种方法服药就更加危险,因药物在食管停留的时间更长。

药物间隔

吃药间隔时间不合理就会对其疗效产生不良影响,尤其是抗生素类和一些治疗指数小的药物,掌握药物间隔就更为重要。要做到延长药效,保证药物在体内维持时间的连续性和有效的血浓度,就必须改变不合理的用药间隔时间。

抗心律失常药、抗心绞痛药(日服量),应改每日3次为根据发作规律给药。

抗生素类药应改每日3次为每8小时给药1次,或将原用药时间的早8点,中午12点,下午5点改为早7点,下午3点及晚11点(或睡前)。肌肉注射每日2次应定为早7点晚7点或早8点及晚8点为适宜。

家庭输液使用抗生素时,应考虑药物的半衰期。如半衰期在4~6小时的药物,在输液时应分两次给药,可在输液中单独给等渗糖或生理盐水缓慢维持,如病人不愿意使用此法可用分两次静脉穿刺输液法,确保用药安全、有效,防止耐药。

口服药物与食物的关系

一般服用西药不用忌口,但有些食物中的某些成分能与药物发生反应,会影响药物的吸收和利用,因此应请医生给予指导。

药,饭前服还是饭后服

饭前服药还是饭后服药,取决于药物的特性、作用特点、对胃是否有刺激等。

应在饭前服用的药物

驱虫药:驱蛔灵、左旋咪唑等宜清晨饭前服用,使药物迅速入肠,并保持较高浓度。

泻药:硫酸钠、硫酸镁、蓖麻油宜清晨饭前服用,使药物迅速入肠发挥作用。

苦味健胃药:如龙胆、大黄等制剂宜饭前10分钟服下,可增加食欲和胃酸分泌。

收敛药:如鞣酸蛋白,饭前服药可使药物充分作用与胃壁。

吸附药:如药用炭,饭前服药便于吸附胃肠道有害物质。

胃壁保护药及抗酸药:氢氧化铝、三硅酸镁、次碳酸铋、碳酸钙、甲氢咪胍等,饭前服用,可增加药物与胃壁接触面,中和胃酸、保护溃疡黏膜。

胃肠解痉药:如阿托品、莨菪片等,饭前服用可使药物保持有效浓度,发挥作用快。

肠溶片剂和丸剂:饭前服用,使药物较快、较多通过胃进入肠道,发挥作用。

滋补药:人参蜂王浆、十全大补丸等饭前服用,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助消化药:胃蛋白酶、淀粉酶等饭前几分钟服用,可使药物及时发挥作用。

应饭后服用的药物

大部分药都可在饭后服用。对胃肠道有刺激性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硫酸亚铁、氯化铵、甲硝唑、复方新诺明、黄连素、红霉素等饭后服用,可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灰黄霉素也应在饭后服用,因油类食物有助于它的吸收。

结语:看了以上小编提供的文章,大家是不是知道了平时自己用药的不足呢?不要太相信经验哦,必要的时候还是去医院吧!(文章原载于《都市健康人》,刊期:2012年第6期,作者: 潘波,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若悠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文章来源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未注明作者均因传阅太多无从查证。本站为公益性非盈利网站,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益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投诉邮箱:tousu@ruoyo.com

本页标题:凭经验用药3天未好要就医

本页地址:https://www.ruoyo.com/jiankang/yangsheng/23216.html

若悠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