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三伏天灸 三伏天养生保健全攻略
三伏天是夏季最热的时候不管是对大人还是小孩都是比较难挨得日子。但三伏天却是冬病夏治最重要的时刻,那么三伏贴怎么贴?三伏天养生要注意什么?三伏天如何才能全方位的消暑降温呢?
三伏天是什么时候2012年三伏天的时间?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和立秋之中,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所谓的“伏天儿”,就是指农历“三伏天”,即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 可以这样理解:“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称之为“伏”,是……详细
三伏天需“扶阳”
早在2000多年前《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就指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意思是说阴阳四时是万物盛衰存亡的根本,阴阳调和则身体健康……详细
三伏天里湿热难耐 怎么睡得香?
天气炎热,很多人为了舒服,都会将空调开一整晚,让冷气对着自己吹。这么一来,凉快是凉快了,入睡也变得很快。然而,第二天醒来,却发觉浑身肌肉都痛,外加头昏眼花……详细
三伏天吃什么牢记四大养生原则
古代学者认为“夏季暑湿,适宜清补”。夏天酷热高温,人们喜冷饮,喝水多,导致湿气侵入人体,而外湿入内,使水湿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产生障碍,出现积水为患,引起食欲不振等……详细
三伏天DIY消暑凉茶
炎炎夏日,茶是比冷饮更养生去暑佳品,养生凉茶更是具有很好的养生保健效果,但是,对于自制凉茶你了解多少呢?三伏天喝什么茶好呢……详细
三伏天清爽坐月子的25个建议
月子,在医学上的说法应该是“产褥期”,指的是从结束分娩到身体除乳房外的各器官恢复至孕前状态的6个星期。三伏天,特殊的气候状况导致坐月子与其他季节有所不同,让我们从五个方面……详细
三伏天要预防哪些疾病
三伏,天阳下济,地热上蒸,外界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人体出汗多,消耗大,睡眠及饮食减少,免疫力下降,因而成为体弱多病者及老年人的关坎……详细
夏练三伏怎么“练”?
人的肢体关节在夏季相对冬天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夏天可以做一些快速的游戏,效果会非常好,因此夏季可以“快行”。这个“快行”是指进行强度比冬天大很多的运动,可以……详细
冬补三九 夏养三伏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记载: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即顺应四季阴……详细
冬病夏治“三伏贴”
三伏灸是中医学里最具特色的伏天疗法,属于天灸疗法中的一种,因为治疗的时间是每年的三伏天,所以称为三伏灸,也有人称此法为三伏贴。……详细
三伏天是什么时候 2012年三伏天的时间?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和立秋之中,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所谓的“伏天儿”,就是指农历“三伏天”,即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 可以这样理解:“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称之为“伏”,是因为也有不少寒冷因素在内。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间。
2012 年三伏天:
具体时间是:
2012年7月18日~7月27日 为头伏 10天
2012年7月28日~8月6日 为中伏 10天
2012年8月7日~8月16日 为三伏 10天(末伏)
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7月7日节气是小暑,古籍《群芳谱》中说:“暑期之此尚未极也。”因为小暑过后,全年最热的三伏就到了。伏天是雨水集中,全年最热的日子,又是阴起阳降的时候。《汉书·郊祀志注》中说:“伏者,谓阴气将起,迫于残阳而未得升。故为藏伏,因名伏日。”夏至这天白昼长,太阳角度最高,但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因为接近地表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夏至后日照时间一天比一天少了,气温却一天比一天持续升高,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的时候开始入伏,俗话说:“小暑大暑紧相连,气温升高热炎炎”。这段时间叫数伏天。
数伏天气要一个多月,古人把这段时间叫“三伏”,由初伏、中伏、末伏组成。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入伏,是初伏的第一天,10天后是第四个庚日叫中伏,如果第五个庚日在立秋之前,那么中伏就需20天,俗称两个中伏;若在立秋之后,中伏就是10天;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叫末伏。例如:2007年初伏第一天是庚子日,时间是7月15日、中伏庚申日,7月25日、末伏庚辰日,8月14日。8月23日是末伏第十天,以后就出伏了,随着日照时间缩短,天气也一天比一天凉爽了。
“伏”,乃是藏阴气于炽热之中的意思,具有警示作用。庚,在天干中排列第七,在与五行搭配中属金。金怕火,在数伏天气中逐日消减,因此古人以庚日来计“伏”。入伏以后,暴雨易形成洪水,称为“伏汛”。农谚说:“小暑大暑淹死老鼠”、“福雨淋淋农民喜,小暑防洪别忘记”。因此,数伏天气既要防暑,又要防汛。我国用十个天干和十二个地支相互搭配,六十天为一周期的纪日方法,已有两千七百多年的历史了,据甲骨文研究是在春秋时期鲁隐公三年(公元前722年)元月二日已巳日开始,至今从未错记,是中国历法史上的一个奇迹。由于干支纪日与农历各月无一定对应规律可循,除推算个人生辰八字有用外,在其他领域目前很少使用,只有在推算“伏日”、“出梅入梅”、“分龙”等杂节气时才使用。
伏天的说法据说历史相当久远,起源于春秋时期的秦国,《史记·秦纪六》中云:“秦德公二年(公元前676年)初伏。”唐人张守节曰:“六月三伏之节,起秦德公为之,故云初伏,伏者,隐伏避盛暑也。”古代伏天时跟其他节令一样,民间传承着很多食俗。
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能种荞麦;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小暑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山东有的地方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鸡蛋,不吃别的食物。
三伏天需“扶阳”
2012年7月18日即是炎炎“三伏天”了,人们普遍想到的是如何降温防暑,但夏日里如果人体长期处于低温环境,一味追求“冰爽”感觉,却是有悖于夏日养生原则的。
早在2000多年前《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就指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意思是说阴阳四时是万物盛衰存亡的根本,阴阳调和则身体健康,阴阳不调则会出现各种疾病甚至导致死亡。
根据“天人相应”的原则,生活在自然界中的人们必须顺应自然界四时阴阳的变化,及时调整自身阴阳以保证阴阳平衡,才能保证机体与外界和谐共处,从而才能达到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的目的。夏令三伏,烈日炎炎,阳气旺盛,此时人体为了顺应天时处于“阳盛于外而虚于内”的境地,腠理开泄,汗液增多,加上暑气逼人,常常导致了人体阳气宣发太过而出现体内阳气匮乏的夏令体质特征,此时如果因为防暑降温而过度贪凉食冷易致内寒过甚,以至于体内阳气更衰。
观察发现,如果人体长期生活在空调制造的冷环境里,则易损伤人体的“卫表之阳”和“肺阳”,故易患夏令感冒、咳嗽、哮喘,甚至加重这些疾病的冬天发作机会;而夏令过度贪食冰镇冷饮,极易损伤“脾阳”和“胃阳”,以致诱发胃痛、腹泻的情况也不少见。因此,此时养生应当顺时而为,当顾护体内阳气,使之保持旺盛充沛,才能维持夏日健康不病,也才能达到“冬病夏治”的目的。所以凡是耗损阳气及阻碍阳气畅达的习惯皆应避免,如不宜长期处于低温空调环境,不可过度贪食冰镇冷饮等。
具体的护阳措施体现在起居上,应晚睡早起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中午暑热最盛之时,适当午睡既可避炎热,又可消除疲劳、补充体力;精神调摄,应适应自然界“生长”的规律,主动调节情志,避免动怒烦躁,保持神清气爽。饮食上,要着眼健脾益气,少苦寒,节冷饮,少食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宜食鱼、蛋、奶、西瓜、黄瓜、冬瓜、玉米、豌豆等,此外,酸味收敛,可固护体表,防止出汗过多伤气损阳,如杨梅、草莓、西红柿、豆类及其制品、动物肝脏、海带、海蜇、海藻等也可选食;咸味食物则可帮助机体补充因出汗过多而丢失的盐分,以防汗多损伤心气,故应及时补充。
总之,夏日饮食以温养阳气为佳,在适时饮食的基础上,尤可饮用温胃宁心的生姜大麦茶、益气健脾的黄精红枣汤、温阳解毒的绿豆肉桂汤、益气防感的黄芪玉竹茶以及温肾去毒的楮实子黑料豆汤,民间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之说,也是“春夏养阳”理论的实际应用。
三伏天里湿热难耐 怎么睡得香?
切忌贪凉 空调开整晚
天气炎热,很多人为了舒服,都会将空调开一整晚,让冷气对着自己吹。这么一来,凉快是凉快了,入睡也变得很快。然而,第二天醒来,却发觉浑身肌肉都痛,外加头昏眼花。
开空调睡觉,其实并不能获得真正的好睡眠,如果使用不当,不但会患上感冒、落枕,而且极易引发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痛等疾病。因此,即便是天气实在太过炎热,必须开空调睡觉,最佳温度也应当调整为25-27℃,可以给空调设定关机时间,避免开整晚。同时,要注意盖被,最好穿着睡衣避免着凉。
以热解热 洗个热水澡
很多人在夏天喜欢洗冷水澡,认为用冰凉来消除暑热最有效。其实不然,夏天气温接近人体的温度,人体散热方式以汗蒸发为主,所以以热制热才是最健康的方法。
夏天洗冷水澡会使皮肤收缩,洗后反觉更热,而洗热水澡虽会多出汗,但能使毛细血管扩张,有利于机体排热。该出汗时出汗,这才是符合自然规律和人体节律的方式。
摇扇入睡 消暑又养生
在没有风扇空调的时代,人们都靠摇扇来消暑助眠。其实这个办法对人体很有好处。摇扇子能不断运动手臂、手腕,促进血液循环,舒筋活络,防止血压突然升高。
睡眠不好的人更是可以尝试用檀香扇助眠。檀香扇的芳香对嗅觉神经可产生较强的良性刺激,特别是神经衰弱者,对此刺激特别敏感,能起到安神助眠的作用。
三伏天饮食 牢记四大养生原则
“三伏天”是按照我国古代的“干支纪日法”确定的。每年夏至以后第三个庚日(指干支纪日中带有“庚”字的日子)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合起来称为三伏。俗话说“热在三伏”。
三伏饮食——多酸多甘
古代学者认为“夏季暑湿,适宜清补”。夏天酷热高温,人们喜冷饮,喝水多,导致湿气侵入人体,而外湿入内,使水湿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产生障碍,出现积水为患,引起食欲不振等。按中医养生学的观点,暑湿对脾非常不利,而味苦的食物具有泻燥的功能,不宜多食,因此日常饮食中应适当多食甘凉或甘寒为宜。并且,夏季归心,而心喜凉,宜食酸,所以夏季应适当地多吃一些性酸的食物。如:菠萝、西瓜等。
三伏饮食——补气去火
炎炎夏日不仅带给我们身体上的不适,还容易导致越来越多的人火气上升,表现出情绪烦躁、焦虑、易激动、失眠等,这些症状在医学上称为“夏季情感障碍”。因此,“去火”也是夏日食补的必备功课。
夏日祛火的食物,上佳选择:苦瓜、西红柿等性凉、清暑的蔬果,同时,牛奶性微寒,可以补水、滋阴、解热毒,也是“去火”良品。狗肉、鸭肉更是夏季大补之良方。
三伏饮食——新鲜干净
中医认为,胃为后天之本。夏季人们常感食欲减退,脾胃功能较为迟钝,此时不妨吃些新鲜蔬果。新鲜蔬果营养素的构成,一般是纤维素和糖分的含量各半,不仅可以有效地补充人体必须的能量和水分,其清爽的特质也会让人久食而不厌。
胡萝卜、柠檬、苋菜是其中首选;时令的野菜蔬果,多食更是大有好处。但要注意不要贪食生、冷或不洁的食物,以免染上痢疾、腹泻等。
三伏饮食——补水养生
中医理论讲究“阴阳五行”、“天人一体”,冬为阴,夏为阳,夏季为阳盛阴衰之季,也正是人体阳气旺发之时,人体阳气,在夏季有欲升欲旺的趋势,体内凝寒之气处于易解的状态。三伏天,人稍劳作或运动,就大量出汗,接着产生强烈的口渴感。因此,补水养生便成为三伏天的重中之重。
三伏天吃什么 清补多食“八宝”
三伏天,让很多人都没了胃口,夏季吃得对,胃口就好,能防酷暑;吃不对,则越吃越没劲儿,不利于健康。其实,夏天的饮食以清补为主,健脾、祛暑化湿为原则,下面为您推荐食中“八宝”,非常适合伏天清补。
第一菜:黄瓜
推荐理由:夏季对人体最重要的影响是暑湿,暑湿侵入人体后会导致毛孔张开,过多出汗,造成气虚,还会引起脾胃功能失调、消化不良。适当摄入凉性蔬菜有利于生津止渴、除烦解暑、清热泻火、排毒通便。黄瓜就是凉性蔬菜中的代表,它含水量高,又兼具高钾低钠的特点,适合夏天人们大量出汗后补充水分及流失的无机盐。
第一鲜:鲤鱼
推荐理由:夏季气候温热潮湿,适当喝些鲤鱼汤,有助于祛湿开胃、利水消肿。而从营养学角度来说,鲤鱼富含优质蛋白、矿物质和维生素,极易被消化吸收,包括儿童、孕妇、老人在内的各类人群都适合吃。
第一菌:木耳
推荐理由:木耳味甘、性平,归胃、大肠经;具有益气、润肺、补脑、轻身、凉血等功效;木耳有“血管清道夫”之称,夏天多吃点黑木耳,一方面有利于排毒通便,另一方面有凉血、增加食欲之效。
第一肉:鸭肉
推荐理由:四季之中,鸭肉特别适合夏季食用,俗话说得好:“防苦夏多吃鸭。”鸭肉富含人体在夏天急需的蛋白质等养料,而且能防治疾病。凡体内有热的人适宜食鸭肉,体质虚弱、食欲不振、发热、大便干燥和水肿的人食之更为有益。
第一谷:薏米
推荐理由:薏米是清除体内湿毒的好食物,又有抗癌作用。盛夏时节阴雨连绵,空气湿黏,很多人都会“伤暑”,这时吃些薏米粥,可以起到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的作用。
第一粥:绿豆粥
推荐理由:绿豆有“食中佳品,济世食谷”之美称。在炎炎夏日,绿豆粥更是老百姓最喜欢的消暑粥。绿豆亦食亦药,可用以清热解毒、消暑、利水,治暑热烦渴、水肿等。不过应注意,绿豆属于凉性药食之品,身体虚寒或脾胃虚寒者过量饮用,会出现腹痛腹泻,阴虚者也不宜大量饮用,否则会致虚火旺盛而出现口角糜烂、牙龈肿痛等症状。
第一饮:酸梅汤
推荐理由:酸梅汤的原料是乌梅、山楂、桂花、甘草、冰糖。《本草纲目》记载:“梅实采半黄者,以烟熏之为乌梅。”该汤消食合中,行气散淤,生津止渴,收敛肺气,除烦安神,常饮可祛病除疾、保健强身,是炎热夏季不可多得的保健饮品。
第一瓜:西瓜
推荐理由:我国民间早有一句谚语:“热天吃西瓜,不用把药抓。”西瓜性寒,味甘,归心、胃、膀胱经,具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利尿除烦的功效,常吃西瓜能清火解热。
三伏天DIY消暑凉茶
养生茶配方-广东凉茶
桑叶、菊花各5克,薄荷3克,苦竹叶、白茅根各30克洗净,放入茶壶内,用开水泡10分钟即成。代替茶水随时饮用,辛凉解表,适用于风热感冒
养生茶配方-西瓜皮凉茶
将西瓜皮绿色的那一层外皮,洗净后切成碎块,放入适量的水煮半小时左右,去渣取汁,再加入少量白糖搅拌均匀,去暑利尿解毒的西瓜皮凉茶就做成了。
养生茶配方-薄荷凉茶
到中药铺买点薄荷叶、甘草,每次各取6克,加水1000克左右,煮沸5分钟后,放入白糖搅匀。常饮此茶能提神醒脑。
养生茶配方-荷叶凉茶
将半张荷叶撕成碎块,与中药滑石、白术各10克,甘草6克一起放入水中,共煮20分钟左右,去渣取汁,放入少量白糖搅匀,冷却后饮用,可防暑降温。
养生茶配方-陈皮凉茶
将干橘皮10克洗净,撕成小块,放入茶杯中,用开水冲入,盖上杯盖闷10分钟左右,然后去渣,放入少量白糖。稍凉后,放入冰箱中冰镇一下更好。常饮此茶,既能消暑又能止咳、化痰、健胃。
养生茶配方-桑菊凉茶
将桑叶、白菊花各10克,甘草3克放入锅中稍煮,然后去渣叶,加入少量白糖,桑菊茶就制成了。常饮这种桑菊茶,可散热清肺润喉,清肝明目,对风热感冒也有一定疗效。
养生茶配方-香兰凉茶
将藿香9克与佩兰9克洗净后,和茶叶6克一起放入茶壶中,用500毫升开水冲溶,盖上盖闷5分钟,再加入冰块冷却,即可饮用。这种调配茶可解热祛风,清暑化湿,开胃止呕。
养生茶配方-果汁凉茶
用料:红茶50克,白砂糖350克,橘子数个,柠檬汁与橘汁各50毫升,白兰地酒40毫升,清水750毫升,冰水2500毫升,碎冰少许。先在锅中加水750毫升,加热至沸后放入红茶叶,维持微沸5分钟,离火滤去茶叶,晾凉后放入冰箱中冷藏。 饮用时在每个杯中倒入红茶40毫升,放入少许柠檬汁、橘汁、白砂糖,加入冰水100—150毫升,再滴入少许白兰地酒,放橘子一瓣、碎冰少许。
三伏天清爽坐月子的25个建议
月子,在医学上的说法应该是“产褥期”,指的是从结束分娩到身体除乳房外的各器官恢复至孕前状态的6个星期。夏天,特殊的气候状况导致坐月子与其他季节有所不同,让我们从五个方面告诉新妈咪夏天坐月子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吧。
穿衣篇
传统观念认为,坐月子应该“捂”,避免着凉、受风。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因为产后新妈咪的身体比较虚弱,免疫力降低,与正常人相比更容易生病,因此要多加小心。但如果天气炎热,也应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减少衣物,以免中暑。
1、月子妈咪应选择棉制衣服,既保暖又吸汗。因产后最常见的身体现象就是出汗多,所以新妈咪的衣物一定要选择纯棉的、透气性好的,袜子也是一样。
2、应该穿长衣长裤和薄袜子。平时穿好长衣长裤和袜子,尤其是淋浴后。如果天气好,可以到户外晒太阳,为了能更好地接受阳光照射,上衣可以选择半袖衫,不过一定要做好防晒。
3、睡衣要宽松,必要时可以穿着袜子睡觉。有些新妈咪在清醒的时候会十分小心,可是一旦睡着了就会蹬被子,很容易着凉,最好的办法就是穿着睡衣和袜子入睡。
4、衣物一定要勤洗勤换。产后多汗,有时不到半天衣服裤子已经湿透了,千万不要怕麻烦,要多准备一些内衣内裤和贴身的衣物,一旦感觉不舒服马上换下来,避免着凉。
5、根据天气,适当增减衣物,遇到雷雨天气或温度不高、风力较大的天气,也可以戴头巾或帽子。
6、衣物洗净后最好放在太阳下暴晒消毒。换下来的衣物应尽快清洗,也可以在洗衣的同时在水中加些专用的洗衣消毒水。
7、南方的梅雨季节环境潮湿,长时间没有阳光的地方,应在洗好衣物后,用熨斗熨干,这样可以防止衣物滋生细菌。
活动篇
坐月子并不意味着整天躺在床上一动不动,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新妈咪的身体恢复。
8、产后尽早下床活动,但不宜过于劳累。产后第二天就可以下地走走,做些简单的体操,这些活动能够加速对身体的恢复。
9、新妈咪可以散步,但提重物、长期咳嗽等能使腹压升高的情况都要尽量避免,因为这些都可能导致子宫脱垂。
饮食篇
月子妈咪需要的营养更为充足,所以饮食应广泛摄取、合理搭配,尤其注意铁和钙的吸收。
10、适当饮用红糖水,补铁、利尿。不过,饮用过多会导致新妈咪出汗更多,体内盐分流失。因此不宜饮用时间过长,最多不要超过10天。
11、从半流食慢慢过渡到正常饮食。产后几天可以选择一些比较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粥或烂面等,排气后即可改普通饮食。
12、少食多餐,不可贪吃。因为月子妈咪大部分时间都是躺在床上,因此,每顿饭不宜吃太多,可以饿了再吃。
13、避免辛辣和容易产生胀气的食物。产后容易出现便秘问题,可多食用富含植物纤维的蔬菜和水果。
14、饮食不能过于清淡。新妈咪在产后出汗、分泌乳汁需要大量地饮水,这些都会导致体内盐分的流失,因此饭菜里面可以少盐,但绝对不能一点儿都不放。
15、不要为了恢复身材,而控制饮食的摄取量。尤其是进行哺乳的妈咪,应保证每天比正常女性多摄入700卡的热量。
16、保证补钙补铁的食物摄取量。新妈咪每天钙的摄取量应不少于1000毫克,铁为20毫克。富含钙质的食物有骨头汤、海带、牛奶、芝麻等。富含铁的食物有木耳、动物的内脏等。
17、产后两个星期内避免大鱼大肉。在肠胃功能恢复之前,可以将鱼、肉熬成汤食用,两周之后再食用肉类。
18、不吃生冷食物。蔬菜可以烫一烫或炒熟,水果可以榨成果汁后,将装有果汁的杯子放入热水里5~10分钟后再饮用,或者是将水果煮成水果茶饮用。
居家篇
炎热是夏天坐月子遇到的最让人头疼的问题,对新妈咪来说最理想的标准就是“舒适”。
19、室内温度不能过高,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为了避免新妈咪在换气时着凉,可以让新妈咪暂时待在另外一个房间里,或者趁她出外晒太阳的时候,把各个房间的窗户都打开。当空气中湿度过大时,可以使用空调的排湿功能。室内湿度保持在55%左右最合适。
20、天气炎热的时候,可以使用空调、风扇或手摇扇。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5℃左右,以新妈咪感觉舒适为宜。但在使用空调时,应注意三个方面:空调风不可以直接吹向新妈咪;新妈咪应穿长衣和长裤,最好还穿上一双薄袜子;空调过滤网应经常清洗,以免细菌滋生。
习惯篇
新妈咪在坐月子时,需要调整一些生活习惯,这样才有利于身体恢复和宝贝健康。
21、自然分娩的新妈咪,分娩后2~5天便可洗澡,洗澡最好采用淋浴。时间不宜过长,每次5~10分钟,水温调至34℃~36℃。淋浴后,一定要把身体擦干,以免着凉。洗头后,不要使用吹风机,最好的方法就是自然风干。餐后要漱口,睡前刷牙。
22、新妈咪需要一定时间适应新的生活,因此月子期间最好谢绝亲戚朋友的探望,这样可以避免人多使室内空气污浊。
23、产后擦洗会阴每天至少两次,大便后加洗1次。特别是炎热的夏天,如不注意清洁,很容易导致伤口感染。新妈咪可以用棉球蘸无菌清水或生理盐水,有条件时用1/2000新洁尔灭溶液或聚维酮碘溶液擦拭外阴,先擦阴阜及两侧阴唇,最后擦肛门,不可由肛门开始向前擦,擦洗后换上消毒的会阴垫。躺卧时,应卧向伤口的对侧,如会阴伤口在左侧,应向右侧卧,以防恶露流入伤口,增加感染机会。
24、月子妈咪应该每天保证8~10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即使夜里因为宝贝吃奶或者哭闹,无法睡好,白天也要趁宝贝睡觉的时候抓紧时间休息。
25、如果感觉太热,无法入睡,可以使用草席或者亚麻席,这样即使开空调也不会太冷。席子每天要用温水擦洗,保持清洁卫生。
三伏天要预防哪些疾病
三伏,天阳下济,地热上蒸,外界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人体出汗多,消耗大,睡眠及饮食减少,免疫力下降,因而成为体弱多病者及老年人的关坎。
防中暑
伏天乃四季中阳气鼎盛之际,一些体温调节功能较差的人,在高温环境中很容易中暑。因此,须注意不要在太阳下暴晒,烈日当顶时不宜出门,勿做剧烈的运动,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应少量、多次补充水分,可选择淡盐水、绿茶、绿豆汤及其他清凉饮料。若出现头晕、心悸、恶心、呕吐等中暑先兆,应速至阴凉处,解开衣服,冷敷头部,饮用清凉饮料,并服用人丹或十滴水。遇有体弱多病者及老年人中暑,应立即送医院抢救。
防受凉
在酷暑难当的夏天,人体毛孔开放,汗出不断,阳气大泄,卫外不固,风寒之邪极易乘虚而入。因此,伏天既要防“阳暑”,也要防“阴暑”。古人讲,“夏不欲穷凉”,过度贪凉可致“热伤风”,而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受寒后常使病情加重。伏天不可贪凉饮冷和贪凉露宿以及过吹穿堂风。淋雨后要及时更衣,注意保暖。电风扇不可开得过大、过猛或对人直吹,冷气调温不可过低,室内外温差不可过大,老年人不宜长时间生活在冷气环境中。夜晚睡眠时,应关上电风扇和冷气机,并盖好腹部。
防伤湿
三伏正值古称长夏季节,此时降雨不断,水分上腾,潮湿充斥,空气湿度之大乃全年之最。湿易伤脾,且易与暑热相兼为患。湿热交蒸,常使人感到头昏身重、胸中烦闷不适、四肢无力、食欲不振;湿热下注,可致肠炎、痢疾等。此时要格外注意饮食,不宜大量食用生冷及油腻食物,可在粥食中加入扁豆、薏苡仁等健脾利湿之品,并注意饮食卫生,严防“病从口入”。
“三伏”需防“热中风”
三伏天气温高,人体以较多的出汗来散发热量,故体内易缺水。老年人生理机能减退,对外环境的变化适应性差,应激性和耐受力也低,而其体内水分比年轻人少l/3,对口渴的反应比较迟钝,如得不到水分的及时补充,缺水将更加严重,最易“脱水”。脱水的后果是血液粘稠,这对原来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心脑血管病等的老年人无异于“火上加油”,使流向大脑的血流受阻变缓,发生中风的几率自然增高。也有文献报道,除气温原因外,较低的气压也是诱发中风的因素。
预防“热中风”,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重视原发病的防与治
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是引起中风的根源(据统计,90%以上的中风者患有高血压),此类病人三伏天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应用相应药物。
②注意及时补充水分
老年人不渴也要定时饮水,出汗多时,应喝淡盐开水,以补充因出汗而丢失的盐分。
③注意中风先兆
有中风史者,家属要密切注意其表现,如头昏、头痛、浑身麻木酸软、频频呵欠、出鼻血等,都是中风前兆。一旦出现,要立即卧床,保持安静,避免紧张慌乱,尽快就近就医。必须搬动时,要防止头颈扭曲和晃动,头要偏向一侧,以防呕吐而窒息。
④防暑降温要适中
烈日当头,最好不要外出。必须出门,要戴帽以防太阳对头部的直射。锻炼身体应选择阴凉通风处。要注意室温应保持在25℃~28℃,特别是空调居室,室内外温差不要太大,骤冷骤热最易诱发中风。饮食宜多吃新鲜蔬菜瓜果,早晚吃一两碗绿豆稀饭。家中储备一些必要的防暑药物及自身相关病症的控制和急救药物。
夏练三伏怎么“练”?
人的肢体关节在夏季相对冬天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夏天可以做一些快速的游戏,效果会非常好,因此夏季可以“快行”。这个“快行”是指进行强度比冬天大很多的运动,可以进行跑步、爬山、打球、大强度的力量锻炼等运动强度比较大的运动。对于一些不能跑起来的锻炼者,此时可以快速的行走,以及进行强度比较大的力量锻炼。
为什么提倡夏季要“快行”呢?如果夏季要是长距离的行走,就会出现两个问题,第一,人在夏季炎热的时候,人应对炎热的时候,也是一种能量的消耗。第二就是大量的出汗,坐在那都出汗。实际上出汗就是一种能量消耗,所以夏季人容易变瘦,没有胃口。实际上出汗,是人体机能在夏季特殊的消耗,不动就出一身汗。如果夏季我们再进行长距离的行走,是耗上加耗,容易伤人,所以夏季不适长走。但是易快行,所以我就走一千米,但是我走得很快,这时候的能量消耗也是非常大的。这种消耗,与人对抗炎热的消耗是区别开的,而且由于快,所持续的时间就会比较短,这样做避免了两种能量消耗叠加、使人容易受伤。因此夏季是适合“快行”的时候,是告诉大家多做一些快速的运动,比如说快速的行走、跑步,变速走或跑,这个时候的效果会非常好。
出汗对排出身体的代谢废物——各种的毒素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在夏天锻炼的时候,可以有意识的“捂汗”,在有限的锻炼时间内多出汗,减轻肾脏的负担。因此可以在运动的时候多穿一件衣服,或者穿厚一些的衣服,让身体的汗出的“更畅快”。
不过,在夏天我们人体的消耗是非常大的,不易进行长时间的运动,避免由于过度的消耗而导致身体的受伤。因此在夏天的时候,大家可以进行一些强度比较大,但是持续的时间不是很长的运动。比如可以进行10~20分钟的“快速跑”或者30分钟左右的快走等。不能长时间的跑步,使汗出了一身又一身的,这样容易导致身体的机能的下降。而且在运动过程中及运动后及时的补充水分及大量流失的矿物质,也是非常关键的,因此在大量出汗后,一定要及时的补充水分,必要时补充一些盐分,比如自己做一些果汁,或者喝专门的运动饮料等。对于一些特殊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最好还是自己配一些含糖更低的“运动饮料”,避免在运动后过多的摄入糖分。比如在温开水中加入适量的盐、鲜榨的果汁,再加上几滴醋或者柠檬汁,使饮料的保存时间延长。
夏季早晚的快速行走,对我们的身体是非常好的,特别是上午的8、9点钟,下午的3点到5点,晚上7、8点做这些练习的时候,比较好。因此在夏季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记住一件事,就是人在夏季的时候,多去作一些“快”的运动,包括快走、劲走、慢跑等等。
“夏练三伏”不适合老年人
炎热的夏季,很容易成为心血管病人的“多事之夏”,每年当温度在32摄氏度以上的时段内,总会出现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病的发病高峰,高温特别容易诱发心肌梗死和中风。每年也总会听到夏季锻炼时猝死的新闻。
“夏练三伏”,这是前人在长期锻炼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在酷热天气下锻炼,能提高人的耐热能力,使得肌体能更好地适应炎热的自然气候,从而达到防病健体的目的。但对老年人来说,就不太适宜了。老年人夏季应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否则反会弄巧成拙。夏日运动,人容易中暑。所以,夏季运动一定要从低运动量、短时间开始,让身体慢慢适应炎热的天气,避免长时间在烈日下运动。夏季最好的运动是游泳,锻炼的同时还有降温作用,但要注意不要空腹游泳,不要刚吃饱就游泳,游泳时间最好选择在饭后一小时左右;另外,上午与傍晚适当散散步,悠闲而自在,是较好的运动。打拳、做操等韵律性、有节奏的运动,也应提倡,锻炼时间尽量不要安排在中午,地点要选择在有遮荫的地方,运动量不宜过大,不要追求大汗淋漓。运动过程中应及时补充水分,最好用淡盐的绿豆汤或粥及含低钠、钾的饮料,分多次适量饮用,保证充足的血容量。
对于心血管病人及有高危因素的患者,除适当的运动健身活动外,治疗药物应当遵照医嘱坚持服用。大家熟知的麝香保心丸,能够改善心肌缺血缺氧,提高运动耐受力,能抵御热毒对血管的损伤,并且能促进新生的小血管生长,起到“药物搭桥”的作用,从根本上保障心肌足够的血供,这在运动健身时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坚持服用麝香保心丸,减少心绞痛发作的可能,加上适度合理的体育运动,冠心病病人一定能安度高温季节。
三伏天适宜做哪些运动
在热的环境中运动,能使皮下毛细血管扩张,散热能力提高,使机体有更强的调节体温的能力,这也是很多专家提倡“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根本原因。夏季是人体新陈代谢最活跃的时期,专家指出:夏季运动要保持低运动量,短时间,避免剧烈、高强度的运动,同时,要注意劳逸结合。
那么,哪些运动适合在夏季进行呢?
羽毛球
长期进行羽毛球锻炼,可使心脏功能变强,收缩有力,肺活量加大,耐久力提高,同时,羽毛球锻炼也能提高人体神经系统的灵敏性和协调性,增强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的功能。
健步走
健步走是速度介于跑步和散步之间的一种运动方式,尤其适合中老年人参与。健步走运动量适中,技术要求低,没有器械的限制,而且锻炼效果好,对增强腿部肌肉和提高心肺功能有很好的作用。
游泳
游泳具有减肥、降低胆固醇、增强心血管功能等作用。夏季是游泳的最佳季节,在炎热的天气里,尤适合户外游泳。因为室外空气好,出水以后有利于刺激皮肤,促进肌肉血管收缩,同时,室外阳光照射,有利于促进身体吸收维生素D,对皮肤的健康有好处。
但专家告诫:游泳消耗体能较大,患有心脏病、糖尿病、肺病等病史的中老年人在游泳时应听取医生的建议,以免发生意外。
瑜伽
瑜伽是一种身心合一的运动,老少皆宜。夏天天气炎热,易使人感觉困倦。而人体在脑部疲劳的时候,很多功能都会受到影响,使人陷入疲惫、无精打采的亚健康状态。但瑜伽各种姿态的伸展、扭转和深度休息放松,可按摩体内的各脏器,使其保持在平衡状态。
养生专家认为,瑜伽是夏日健身的好方法。这是由于人的身体在夏天柔韧性相当高,肌肉不容易拉伤或是扭伤。而有些瑜伽动作很简单,可以在家里做,也可以选择室外阴凉的地方做。练习时,要保持心情愉快,可听些轻松缓慢的音乐,每个动作都要与呼吸配合,注意力要集中。夏天人们心火盛,易烦躁,练习瑜伽可缓解不良情绪,令人平心静气,在夏日炎热中也能保持一份清爽,一份健康。
冬补三九 夏养三伏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记载: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即顺应四季阴阳变化,春夏季节保养阳气,秋冬季节保养阴气的养生方法。近些年,越来越受老百姓热捧的天灸,就是以这一理论为基础的中医传统疗法。
天灸,又称药物灸、发疱灸,与针灸疗法类似,是穴位刺激疗法的一种。它用对皮肤有较强刺激性的中草药材,如毛茛、白芥子、吴茱萸、威灵仙等,捣烂或制成膏、散、糊、丸等不同剂型,敷贴于穴位或患部,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甚至起疱,通过药物的刺激和吸收作用,通经入络,行气活血,调节脏腑,调整阴阳,从而起到治病防病的作用。
三伏灸与三九灸
虽然一年四季皆可运用天灸疗法治疗疾病,但多主张在三伏天集中治疗。三伏是全年气候最炎热、人体阳气最旺盛的阶段,为温煦肺经阳气、驱散内伏寒邪的最佳时机,对于预防秋冬季节易发的“寒质”疾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故谓之“冬病夏治”。
三伏天的初伏是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中伏是第四个庚日,末伏为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庚日在五行中属金,根据中医学理论,肺属金,肺系疾病如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在庚日治疗的效果最好。此外,三伏天时,人体肌肤腠理开泄,毛细血管和毛孔扩张,药物更易渗透皮肤,刺激穴位。
而冬季是“万物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此时,人体阳气潜藏在内,卫表之阳气不足。在三九天,以辛温药物对穴位进行贴敷,可以祛除寒邪、温养卫表之阳气,从而提高机体的抗寒和抗病能力。其对“三伏灸”也能起到有效的延续和补充作用。两者相配合,疗效相得益彰。
贴了不白贴,疗效受肯定
天灸疗法综合利用了中医时间医学、针灸、中药等方面的优势。作为中医外治领域的一枝奇葩,天灸疗法历史悠久,早在战国时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以“蓟”(芥子泥)敷“中颇”(即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发疱,以治疗毒蛇咬伤的记载。而经过后世历代医家不断地研究与实践,天灸疗法已经被证实对多种疾病具有治疗作用,并能显着提高人体免疫力,被誉为“中医疫苗”。
天灸并非包治百病
天灸疗法具有操作简单、随症加减方便、疗效迅速、不良反应小等优点,故在临床各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不过,根据众多医家的临床经验来看,天灸疗法尤其适用于过敏性鼻炎、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关节痛等慢性疾病,这类疾病有一个共性:在天气变寒或变潮湿的时候,病症就会发作或加重。
冬病夏治“三伏贴”
三伏灸是中医学里最具特色的伏天疗法,属于天灸疗法中的一种,因为治疗的时间是每年的三伏天,所以称为三伏灸,也有人称此法为三伏贴。
“天灸”是中医传统灸法中的一种,也称“药物发泡”或“敷贴发泡”。这种方法是选用一些对皮肤有刺激作用的药物,贴敷在人体的穴位上,利用药物的刺激作用,引起穴位局部皮肤的潮红充血,甚至起泡,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为什么选在三伏天治疗冬病?
三伏天指的是夏至过后第三、四个庚日及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具体到今年来说,是从7月18日开始进入初伏,7月28日进入中伏,末伏是8月7日开始,这几十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候,也是三伏灸的最佳时机。
为什么要选在这个时间来做灸法呢?它的原理就是我们中医理论中的“冬病夏治”。一般在冬天容易发作的疾病,例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大都由于体质阳虚,体内阴寒太盛,加上冬天寒冷气候的刺激而发作。而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候,自然界的阳气最盛,人体内的阳气也最充沛,热能温阳,阳能祛寒;另外,天气热,人体毛孔大开,药性容易渗透进去。三伏灸就是借助天时,一举扫荡体内的阴寒之气,防止疾病冬季复发。
什么病适合用三伏贴?
很多疾病都能用三伏灸的方法治疗,除了上面提到的哮喘、慢性支气管炎以外,还包括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病、风湿性关节炎等属于阳虚寒凝范围的疾病。阳虚寒凝的患者,通常有怕冷、鼻涕或痰液白而清稀、受寒后症状会明显加重等表现。
三伏贴主要是在人体穴位上贴敷药物,因为很多药物都有刺激性,所以贴敷的穴位一般都是选择在背部。但是,不同的人、不同的疾病所用的药物和穴位也不尽相同,用中医的话来说就是要“辨证”选穴、选药。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病的三伏贴法。
1.慢性支气管炎:
咳嗽、咳痰或气喘的症状持续两年以上,每次发作持续三个月以上。发作有明显的季节性,冬季发作,春夏缓解。
穴位:初伏取天突穴、大椎穴、双侧肺俞穴、双侧膏育俞穴;中伏取双侧定喘穴、双侧风门穴、双侧脾俞穴;末伏取膻中穴、双侧百劳穴、命门穴、双侧肾俞穴。
药物:白芥子、生甘遂、延胡各一份,细辛半份,烘干磨粉,用生姜汁调成稠糊状,做成直径约为10mm、厚约为3mm大小的饼状,备用。
具体操作:把做好的药饼放在上述穴位上,用30×30mm橡皮膏固定。每次贴药时间视年龄、病情轻重而定,15周岁以下和病情较轻的贴4~6小时,其他的贴6~8小时。从初伏的第1天开始贴,然后中伏、末伏的第一天各贴药1次。
2.哮喘:
有咳嗽、喘息、呼吸困难、胸闷、咳痰等表现。最典型的症状是呼气的时候很难受,发作的时候有哮鸣音出现。严重的需要坐起来才能正常呼吸,经常干咳或咯大量白色泡沫痰。哮喘容易在夜间及凌晨发作,秋冬寒冷的季节病情常常会加重。
穴位:取大椎穴、双侧肺俞穴。
药物:白芥子、甘遂、细辛、延胡索等研末,治疗前1天用姜汁及凡士林调成膏状备用。
具体操作:分别在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第一天施灸。在穴位上放直径约2.5×3cm、厚约0.3cm的鲜生姜片,在姜片上放直径为1cm的圆锥形艾炷,先灸到局部皮肤潮红,连续灸三次。然后把调好的膏药贴到穴位上,一般贴4~24小时以后撕掉即可。
3.过敏性鼻炎:
喷嚏、鼻痒、流涕和鼻堵是最常见的四大症状。病人会突然和剧烈地打喷嚏;鼻痒,鼻涕多,但是经常是清鼻涕,鼻子不通气;还常伴眼睛发红、发痒以及流泪,甚至头晕、头痛等症状。
穴位:初伏取双侧百劳穴、双侧肺俞穴、双侧膏肓俞;中伏取大椎穴、双侧风门穴、双侧脾俞穴;末伏取双侧大杼穴、双侧肺俞穴、双侧肾腧穴。
药物:甘遂、麻黄、细辛、半夏、麝香,各等分研成粉末,加新鲜的姜汁调匀,做成直径约为10mm、厚约为3mm大小的膏药饼,备用。
具体操作:分别在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第一天贴药,穴位按照上面的次序,每次贴药保留4小时左右。
4.预防感冒:
平常体质虚弱,气候稍微变化或到寒冷季节极易感冒。
穴位:大椎穴、双侧风门穴、双侧肺俞穴、双侧定喘穴、双侧膏肓俞穴。
药物:生白芥子、细辛各1份,甘遂、玄胡各半份,烘干研成粉末,用生姜汁调成稠糊状,做成直径为2.0 cm、厚约0.5 cm大小的药饼,正中放少许麝香,备用。
具体操作:将新鲜生姜切成5分硬币厚、2 cm×2 cm大小的姜片,放在大椎、风门穴上,在姜片上放直径为1cm的圆锥形艾炷,先灸到局部皮肤潮红,连续灸三次;然后把做好的药饼放在穴位上,用风湿膏固定。每次贴药时间视年龄而定,15岁以下者贴4~6 小时,15岁以上者贴6~24小时,从初伏的第一天开始贴,中伏、末伏各贴药1次。
以上这几种疾病是三伏贴中最常见的,其实,凡属于阳虚或者寒凝的疾病,都可以用“冬病夏治”的方法来治疗。
三伏贴不可盲目跟“贴”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三伏贴虽然是解除“冬病”的捷径,可不是所有的病都适合用三伏贴的方法。三伏贴不能包治百病,是有禁忌症的。大家不要盲目跟“贴”。
那么,什么样的疾病不适合做三伏贴呢?
一切属于热性的疾病都不宜用“三伏贴”。因为夏天是火热的季节,三伏贴选择的中药都属辛温大热的,对热性疾病热天用热药,无异于“火上浇油”。例如咳喘伴有发烧的患者、肺结核活动期伴有咯血的患者,都不能用“三伏贴”法治疗。从中医角度说,患有这些疾病的人,或者阳盛,或者阴虚,总之体内都存着不少的“火气”,如果再用热性的药物,会使阳更盛,阴更虚,不仅会加重发热、咯血等病情,甚至有危及生命的可能。
皮肤娇嫩或有破损以及少数极易过敏的患者,不宜用“三伏贴”。“三伏贴”又称“发泡灸”,药物贴敷之后会使皮肤发热、充血,甚至起泡,就是平时皮肤正常的患者也要细心护理,否则容易引起局部感染。所以,“三伏贴”虽然对小儿支气管炎、免疫力低引起的感冒有很好的疗效,但是由于两岁以下的小儿皮肤娇嫩,所以这么小的宝宝最好放弃“三伏贴”。
严重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不能用“三伏贴”。因为药物贴敷后,机体会出现一系列的反应,如加快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的速度等,这些反应会加重心肺的负担,引起水肿、心慌、气急,严重的还会发生心衰。心肺功能不全在老年人中多见,所以建议老年朋友们在选择冬病夏治的时候,一定要慎重。
贴后发痒莫搔抓
因为三伏贴使用的药物大多有刺激性,贴敷后常常会使皮肤起泡,所以在灸后的护理上就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事情了。
1.敷药前应先洗澡或清洗干净要贴敷的穴位;
2.贴敷当天避免吹电风扇、空调,禁止洗澡;
3.如果局部皮肤出现瘙痒时,不要用手搔抓,可以用手掌轻轻拍打患处,防止抓拍后感染;
4.贴敷4~24小时后,局部如果有发痒发、皮肤发红为正常;如果疼痛难忍,皮肤有水泡,可涂烫伤膏或紫药水;如果水泡超过0.5cm,最好去贴敷的医院,让医生处理;
5.贴敷24小时内不能晒太阳,要注意休息;
6.贴敷1个月内忌烟、酒,禁食生冷腥味及辛辣的食物。
结语:三伏天不管有多闷,不管有多热,只要你愿意,清清爽爽度过夏天似乎并不是一件不可能达到的事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