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后养生需9防 强身健体倍儿棒
随着秋老虎的到来,我们应该如何度过秋季呢?衣食起居等方面哪些是需要我们多加关照和防护的地方呢?
入秋养生需“九防”四大运动不可少
立秋时节,几场秋雨,气温大大下降,此时,这种凉爽舒怡的天气正是锻炼身体的黄金季节。
■“白露不露”防秋寒
白露过后,气候逐渐变凉,一早一晚更添寒意,如果这时再赤膊露体,就容易受凉,轻则易患感冒,重则易染肺疾。因秋气主燥,燥易伤肺。如因着凉而使免疫力下降,无力抵御外邪,则会出现肺及呼吸道疾病,如发烧咳嗽、支气管炎、肺炎等,若风邪侵犯经络筋骨,使筋络阻痹,可出现四肢痹症。》》》24节气之白露养生
■慎食秋瓜防坏肚
民谚“秋瓜坏肚”是指立秋以后继续生食大量瓜类水果容易引发胃肠道疾患。夏令大量食瓜虽不至于造成脾胃疾患,却已使肠胃抗病力有所下降,立秋后再大量生食瓜果,势必更助湿邪,损伤脾阳,脾阳不振不能运化水湿,腹泻、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肠道疾病就随之发生。因此,立秋之后应慎食瓜类水果,脾胃虚寒者尤应禁忌。
■秋季养阴防滥补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现在已进入秋季进补的季节。但进补不可乱补,应注意不要无病进补和虚实不分滥补。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病有阴虚、阳虚、气虚、气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还要注意进补适量,忌以药代食,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以滋阴润燥为主,具体包括如乌骨鸡、猪肺、龟肉、燕窝、银耳、蜂蜜、芝麻、豆浆、藕、核桃、薏苡仁、花生、鸭蛋、菠菜、梨等,这些事物与其他有益食物或中药配伍,则功效更佳。
■秋季锻炼有“三防”
秋令时节坚持锻炼,不仅可以调养肺气,提高肺脏器官的功能,而且有利于增强各组织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体对外部寒冷刺激的抵御能力。然而,由于秋季早晚温差大,要想收到良好的健身效果,必须注意三防:一防受凉感冒,秋日清晨气温低,应根据户外的气温变化来增减衣服。锻炼时应待身体发热后,方可脱下过多的衣服;锻炼后切忌穿汗湿的衣服在冷风中逗留,以防身体着凉;二防运动损伤。
由于人的肌肉韧带在气温下降环境中会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缩,肌肉伸展度明显降低,关节生理活动度减小,神经系统对运动器官调控能力下降,因而极易造成肌肉、肌腱、韧带及关节的运动损伤。因此,每次运动前一定要注意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三防运动过度,秋天因人体阴精阳气正处在收敛内养阶段,故运动也应顺应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过大,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
■“秋冻”有益防过度
天气渐凉时加强防寒锻炼,可使人体的抗御机能得到锻炼,从而激发机体逐渐适应寒冷的环境,有利于避免许多疾病的发生。对于秋冻的理解,不应只局限于未寒不忙添衣,还应从广义上去理解,诸如运动锻炼,也要讲求耐寒锻炼,增强机体适应寒冷气候的能力。无论何种活动,切勿搞得大汗淋漓,当周身微热,尚未出汗,即可停止,以保证阴精的内敛,不使阳气外耗。冷水浴应在整个秋天坚持,不要间断。
■拒绝秋膘防肥胖
夏天天气炎热,能量消耗较大,人们普遍食欲不振,造成体内热量供给不足所致。到了秋天,天气转凉,人们的味觉增强,食欲大振,饮食会不知不觉地过量,使热量的摄入大大增加。再加上气候宜人,使人睡眠充足,汗液减少。另外,为迎接寒冷冬季的到来,人体内还会积极地储存御寒的脂肪,因此,身体摄取的热量多于散发的热量。在秋季,人们稍不小心,体重就会增加,这对于本身就肥胖的人来说更是一种威胁,所以,肥胖者秋季更应注意减肥。
首先,应注意饮食的调节,多吃一些低热量的减肥食品,如赤小豆、萝卜、竹笋、薏米、海带、蘑菇等。其次,在秋季还应注意提高热量的消耗,有计划地增加活动。秋高气爽,正是外出旅游的大好时节,既可游山玩水,使心情舒畅,又能增加活动量,达到减肥的目的。
■晚秋初冬防“心梗”
晚秋季节,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明显提高,高血压病人秋冬之交血压往往要较夏季的血压增高20毫米汞柱,因此容易造成冠状动脉循环的障碍。此时注意多摄入含蛋白质、镁、钙丰富的食物,既可有效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也可预防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还应防止进食过饱,晚餐以八分饱为宜,晨起喝杯白开水,以冲淡血液;日间多喝淡茶,对心脏有保护作用。
俗话说:食补不如锻炼,运动永远是瘦身的不二法则。
下面就介绍几种秋季适宜健身运动:
爬山
爬山可以促进毛细血管功能,使感觉全身舒爽通畅;爬山可以明显提高腰、腿部的力量,行进的速度、耐力,身体的协调平衡能力等身体素质,加强心、肺功能,增强抗病能力;爬山能使肺通气量和肺活量增加,血液循环增强,脑血流量增加,小便酸度上升。秋日登高,由于气候的独特,气象要素的变化对人体生理机能还有些特殊的益处。
秋季爬山,温度变化比较大,这对人体健康本身是有益处的:使人的体温调节机制不断地处于紧张状态,从而提高人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当然,爬山时间要避开气温较低的早晨和傍晚,速度要缓慢,上下山时可通过增减衣服达到适应空气温度的目的。高血压、冠心病等患者更要量力而行,以防产生不测。
慢跑
一项很理想的秋季运动项目,跑速自定,跑程不限,能增强血液循环,改善心肺功能;改善脑的血液供应和脑细胞的氧供应,减轻脑动脉硬化,使大脑能正常地工作。跑步还能有效地刺激代谢,增加能量消耗,有助于减肥瘦身。它作为一项投资少而回报多的休闲活动,深受人们喜爱。
慢跑运动几乎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够简单,够吸引眼球,这也就是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喜欢慢跑,来慢跑吧,从明天开始!
现代人们经常处在污浊的空气中、空调房等密闭空间内,就会感到精神疲惫、四肢无力,工作效率下降。因此,应多到户外去活动活动,多呼吸新鲜空气。秋高气爽正是走出家门,到大自然中去锻炼的大好时机。一天之中,人们如果有1—2个小时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其中抽出40分钟左右进行慢跑,不仅会少染疾病,体质也会增强,精力也会日益充沛起来。
自行车运动
不只可以减肥,还使身段更为匀称迷人。运动减肥,或边节食边运动的人,身材比只先靠节食减肥的人来得更好,更迷人。适当的运动能分泌一种荷尔蒙,这种荷尔蒙使你心胸开朗、精神愉快,经验表明自行车运动就能产生这种荷尔蒙,它会令人感觉十分自由且畅快无比,据近年来研究的结果表明,骑自行车和跑步、游泳一样,是一种最能改善人们心肺功能的耐力性锻炼,它不仅仅是一项减肥运动,更是心灵愉悦的放逐。
冷水浴
就是用5-20℃之间的冷水洗澡,秋季的自然水温正是在这一范围内。冷水浴的保健作用十分明显。首先,它可以加强神经的兴奋功能,使得洗浴后精神爽快,头脑清晰。第二,冷水浴可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被称作是“血管体操”;第三,洗冷水浴还有助于消化功能的增强,对慢性胃炎、胃下垂、便秘等病症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立秋也需备解暑药
虽说已经立秋,可是秋后一伏,高温湿热天气还在持续,这个时节正是排热毒的好时机,可是,一些常用药也有不同的适应证,特别要注意的是还有一些禁忌的情况,河南省中医院王禄副主任医师向大家介绍以下几种常见解暑药适合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藿香正气水(片、胶囊):这是历史悠久的经典方,也是最常用的清热解暑药,有解暑、化湿、和中的功效,针对的主要症状包括:头昏、胸闷、呕吐、腹泻、脘腹胀痛等。因夏季主要以“湿热”当令,在化湿的同时,亦可辅助于扶脾胃之气。对中暑、以吐泻为主的胃肠性感冒效果最好。如果作预防用,可每次服用治疗用量的1/3。服药期间,应忌食生冷食物。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以及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六一散:有名的解暑药,配方又是最简单的,由滑石、甘草以6∶1的配方组成,“六一散”也因此而得名。六一散清热利尿,人中暑后往往会出现小便不利等症状,将六一散用凉开水调服即可。
仁丹:具有清热解毒、祛暑止吐、清凉开窍的作用,还可用于退热。对天气炎热导致的头晕、头痛、恶心、胸闷等,可每次10粒,含化或凉开水送服。婴幼儿及儿童不宜服用。
十滴水:十滴水也是一种常用的解暑中药,有祛暑、散寒、健胃的作用,特点是起效快,中暑后出现头昏头痛、恶心呕吐、腹泻时,可将2~5毫升十滴水溶于白开水中搅匀服下,中暑症状很快可以得到缓解。高温作业前事先喝一点也有防暑的作用。同时要注意十滴水所含的药物成分有一定毒性,不宜多服,儿童、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孕妇禁用。
清暑益气丸:祛暑利湿、补气生津,炎热很容易让人耗气伤津,出现发热、口渴、乏力、犯困、不思饮食、中暑兼有气虚的表现。此药由西洋参、知母、黄连等组成,不仅清暑祛湿,还益气生津,特别适合体弱的老年人。
立秋养生温食为主
立秋养生应温食为主
立秋季节是人体五脏之一的脾脏和其相应,长夏脾气最旺,同时脾也是这个季节最脆弱的脏器,在这个季节最容易发生脾病。此季的饮食原则是清淡,少油腻,要以温食为主,应“温暖,不大饱”。也就是说,这段时间的饮食要稍热一点,不要太寒凉;也不要吃得太多,在次数上可稍多一些。
推荐食疗方:冬瓜扁豆汤:冬瓜500克,山药30克,扁豆30克。将冬瓜、山药洗净切碎,与扁豆同煮,先用旺火煮沸,再改用小火熬煮成粥食用。具有益气健脾、祛湿清暑的作用。
总结:秋季,我们应该多注意锻炼身体,加强体育运动。不让身体也随着节前的变化也衰老。要永远健康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