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 > 养生保健

养生之道 春季养生汤汤水水怎么喝好

来源: 网络 时间: 2016-08-01 阅读: 420次

养生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直比较重视的一件事,那大家知道我们应该如何养生、养生又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吗?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养生之道,亲们快来看看吧。

养生之道

汤、粥、羹、汁等作为中医药膳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受到养生学家的重视。它们制作简便、营养丰富、容易消化吸收,特别适合幼儿、老年人和身体虚弱的人。如果注意“按时、按点”,在最佳时间选用最合适的汤水,还能锦上添花,化日常饮食为“养生药膳”。

早起喝水

中医有句古话,“朝朝盐水,晚晚蜜汤”。早上起床后喝杯白开水或淡盐水,可补充夜间身体流失的水分,帮助“唤醒”身体。

此外,人们一般上午脑力劳动比较多,早饭时可以喝一杯牛奶, 增强肠蠕动,满足人体的钙和蛋白质等营养需要。对消化不好的老人来说,清淡的粥类也是不错的选择。

中午喝汤

中午饭前喝一些汤,不仅能起到保健作用,还可使胃内食物充分贴近胃壁,滋养胃部,并增强饱腹感,避免进食过多,这对肥胖或希望减肥的人来说很有益处。萝卜汤、冬瓜汤、番茄汤、海带汤、紫菜汤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晚饭喝粥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一书中称赞粥“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也”。

中医认为,粥能补益阴液、生发胃津、健脾胃、补虚损、最宜养人。晚上喝粥,既能补充一天耗损的元气,又容易消化吸收。煮粥时可根据自己的体质特点,适当加入山药、百合、芝麻、赤小豆、核桃等食材,增加保健功效。

睡前喝蜜。蜂蜜味甘、性平,自古就是滋补强身、排毒美容的佳品,其中的葡萄糖和果糖易于被人体吸收,对润肺止咳、润肠通便、排毒养颜功效显着。睡前用温开水调服10~20毫升蜂蜜,给忙碌一天一个“甜蜜的结尾”,还有助于和胃润肠,提高睡眠质量。

其他知识

吃好每餐,才是健康饮食养生之道,为你整理九条每天应遵循的合理饮食之道。

1、每餐尽量做到品种多、数量少

花样繁多的各种菜肴、羹汤和主食都用小碟、小碗盛装,以吸引食欲,确保每顿都摄入多种营养成分。

2、菜肴应讲究荤素搭配

鱼、肉类食品和菜蔬、豆制品及五谷杂粮各占一半,确保纤维素和维生素的同时吸收。

3、每日午餐和晚餐必有一道海藻菜或紫菜汤

日本人普遍爱吃海带、紫菜和石花菜。

4、做菜少放食盐

适量添加醋、蒜、芥末、辣椒和香辛料等调料,使菜的味道更佳。日本许多菜肴都要加芥末油。

5、每日至少吃一次豆腐之类的大豆食品

豆制品富含植物蛋白、纤维素、氨基酸和维生素,而且易消化,是防老抗病的佳品。

6、每日都吃鱼

而且吃鱼应多于其他家禽。鱼中富含使细胞新生的核酸和稀释血液的EpA,可预防心肌梗死,使人更好地吸收动物蛋白质。

7、每日不忘喝牛奶吃乳制品

女性比男性多吃一倍。牛奶、酸奶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维生素A和维生素B等成分。

8、肉食每人每日至少吃50克

但不超过100克,老人宜多喝肉汤。

9、每日吃一个鸡蛋,同米饭一起吃

鸡蛋里含有人体不可少的8种氨基酸和丰富的维生素,而米中正好缺少氨基酸。二者同时吃,会让人更好地吸收大米中的蛋白质,还能控制饮食的热量。

养生食谱

干贝芦笋

功效:补血养阴、滋补肝肾

材料:干贝 85 克、芦笋 200 克、文蛤 300 克。盐、香油、葱花。

做法

1、芦笋去皮,切段。文蛤吐沙,洗净,用沸水烫熟后去壳取肉备用。

2、锅内倒香油烧热,放入葱花爆香,先放入干贝、芦笋拌炒,再放入文蛤用大火略炒,加盐即可。

韭黄腰花

功效:温阳补虚、健肾

材料:韭黄 150 克、鲜猪腰 1 个。植物油、盐、蒜蓉、姜丝、白糖、胡椒粉、香油、胡椒粉、鲜汤。

做法

1、韭黄洗净切段。猪腰剖开,去除白色腰臊,洗净后用斜刀横切成片,泡在水里,把血水浸泡出来,除去臊味,捞出沥干水分。

2、将盐、白糖、胡椒粉和香油放进碗里,再加少量鲜汤兑成芡汁备用。

3、锅内放入植物油,油热后放 入猪腰片,至猪腰五成熟,捞出沥油。

4、锅内留少许油,放蒜蓉、姜丝、腰片、韭黄翻炒几下,放入兑好的芡汁炒匀, 加入少许香油即可。

总结:我们中国人一直都比较注重养生,不知道大家对于养生了解多少呢,今天文中给大家介绍了一些养生的相关知识,想要养生却不知道从何入手的亲们快来看看吧。

文章来源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未注明作者均因传阅太多无从查证。本站为公益性非盈利网站,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益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投诉邮箱:tousu@ruoyo.com

本页标题:养生之道 春季养生汤汤水水怎么喝好

本页地址:https://www.ruoyo.com/jiankang/yangsheng/20648.html

若悠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