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 > 养生保健

舌尖2原生态食材真的健康吗

来源: 网络 时间: 2016-11-19 阅读: 368次

最近很火的节目《舌尖上的中国2》收到很多人的关注,那么舌尖2原生态食材真的健康吗?其实挑选食材也是有讲究的呢,想要更加健康,想要了解更多的知识的朋友,就赶紧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大家都健康。

原始土法采集的野生蜂蜜难保不含有毒生物碱,轻者中毒,重者死亡;而古法木榨菜籽油也可能有毒物质超标,存在健康隐患

专家:“原生态”食材偶尔尝尝即可,不必太过迷信,更无需盲目推崇

热播,引得饕餮客们食指大动的同时,也引发人们对“原生态”食物的热捧——土榨菜籽油、深山野蜂蜜制成的酥油蜂蜜……通过传统手工加工成的美味挑动着人们的味蕾,各种带着浓浓乡味的食材更获赞“最健康”,甚至直接带旺了各类产地直销的“原生态”食品的网购潮。

“其实,一些‘原生态’食材可能口感好,但未必更健康。”专家提醒说,现代人在追捧“舌尖上的美味”的同时,莫忽视“舌尖上的安全”。一些产地直销的“原生态”食材,若无食用安全检测,生产过程和运输环节又没有切实的保障,其食用安全和健康程度未必比得上现代工业化加工出来的合格食品。即使口感、味道再好,出于健康、安全的考量,偶尔尝尝也就罢了,不必太过迷信,更无需盲目推崇。

现象

《舌尖上的中国2》热播,“原生态”食材被带旺

《舌尖上的中国2》(下简称《舌尖2》)热播,再次挑动人们的味蕾,特别是各种“原生态”的乡味,更引起吃货们的热捧。

野生蜂蜜、野生猪肉、产地直送的野蕨菜、野葛根粉、厂家直销的压榨菜籽油……短短十几天内,从中看到商机的网店便顺势推出各种以“舌尖主题”为噱头的食材。特别是一些以原始土法采集,被店家宣传为“原生态”、“纯天然”、“无污染”的乡味食材,从原先的默默无闻突然大受追捧,销量节节上升。

以西藏林芝地区的野生蜂蜜食材为例,在《舌尖2》播出之后,该地区野生蜂蜜被誉为“舌尖上的蜂蜜”很快深入人心。在某电商平台上,专售林芝地区野生蜜的一位卖家短时间内销量大增六成。而一些声称以同样的原始土法采集的其他地区的“天然蜂蜜”的销量也同时被带旺。一位专售绍兴蜂蜜的卖家坦言,在网店产品的推广宣传中贴上“天然蜂蜜”的标注,销售额比平时高出两三成。

专家点评

镜头1

原始土法采野生蜂蜜

《舌尖2》第一集一开篇,西藏小伙白马占堆为了给即将上大学的弟弟一份乡味十足的礼物,徒手爬上40米高的大树采下野生蜂巢,家人用它制成酥油蜂蜜。美味入口一刻,一家人的满足陶醉表情让不少人对野生蜂蜜多了一分向往。这个片断一经播出,源自西藏地区的野生蜂蜜销量大涨。用原始土法采集到的深山老林野生蜂蜜,其味道和营养价值真的更胜一筹吗?

专家点评

难保不含有毒生物碱

“根据不同山林中植物花朵的品种,可能野生蜜的风味会稍有不同。但蜂蜜的营养中,最主要成分是糖,多者可占到八成,这一点并没太大差别。”王晓波分析说,蜂蜜的品质主要由蜜源环境和加工方式决定。虽然大多数植物是无毒的,但野蜂所处的蜜源环境比较复杂,可能采到一些有毒植物也未可知。像雷公藤等植物的花粉中含有毒的生物碱,经蜜蜂酿成蜂蜜后被人食用可引发中毒,导致头晕、头痛、唇舌发麻、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的可致死亡。

虽说野生蜜蜂大量采集到有毒花粉的几率不是很高,但这种危险性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上这种意外也时有所闻。比如,在2007年广西就接连发生过多起食用野生蜂蜜中毒的意外事件,造成多人中毒,甚至有人死亡。

在加工方式上,野生蜂蜜最被人们看重的就是“原生态”,但这并不能等同于“安全、无害”。相反,因其“原生态”食材未经稀释处理,与经过现代食品加工处理的蜂蜜相比,其有毒物质的概率相对还可能高些。

镜头2:古法木榨菜籽油

《舌尖2》中把“土榨油”作为传统智慧展现给广大观众,引起很多从农村走出来的城里人对家乡土榨菜籽油的集体回味。不少人觉得用它来炒菜“很香、很香”,想起来都快流口水。很多人相信这是因为“尊古法制”让它更“原汁原味”,也因“无添加”,可能食用起来更“安全”、更“健康”。

专家点评:芥酸含量很难控制

“原汁原味更健康?事实并非如此。”王晓波分析说,菜籽中含有芥子苷和葡萄糖硫苷酶,通过物理的压榨,这两种物质可能混合在一起,硫苷酶可把硫代葡萄糖苷水解为有毒的硫氰酸酯、异硫氰酸酯和氢氰酸,这种挥发性物质在开盖加热中如果能完全发挥掉尚可,若有对人体有害的超量残留,氢氰酸可以抑制动物生长或致死;而硫化物长期摄入可阻断甲状腺对碘的吸收,可致甲状腺肿大。

另外,普通菜籽油中有一种脂肪酸——芥酸,其含量可高达20%~25%,长期摄入过多的芥酸,可使心肌中脂肪沉积、血管壁增厚,导致心肌纤维化,损害心血管功能,甚至诱发心肌炎,还可能影响生殖功能。目前,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已建议,食用菜籽油中的芥酸不得超过5%。一些国家对食用油中的芥酸含量作出严格限制,比如欧盟限制不能高过5%,美国限制其含量不能高过2%,我国2004年定的标准是不能高过3%。而未处理的菜籽油,芥酸含量高达40%。

在传统的作坊中,古法木榨菜籽油,虽然保留了油的风味,但其中的硫苷、芥酸含量却难以控制。这类土法榨菜籽油,平时作为调味品偶尔用一用,尝尝风味图个新鲜还行,但考虑到它对人体的健康存在一定的隐患,不宜作为家庭用油长期食用。

解读:“原生态”食材乡味虽浓 但未检测安全性未必高

一部美食纪录片使得原生态食材大受追捧。但什么叫原生态食品?很多人最直接的反应是:天然无污染,生产过程不添加化学农药、不放添加剂。

“但这些食材生产的环境和加工、运输的过程谁来保障?”广东药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系主任王晓波教授指出,真正的原生态食品,除了让食材按季节及生长规律、不添加化学农药等物质自然生长之外,生长环境相对洁净、低污染也很关键。而要进一步的加工、储存、运输到各地的消费品,不通过人为采取任何现代工业化食品的加工手段,如何保鲜、保质也是个问题。

“我认为在追捧‘舌尖上的美味’的同时,追求‘舌尖上的安全’同样必不可少。”王晓波认为,人们在追捧原生态食品的同时,无形中也对一些以现代工业化生产加工的食品产生误解,以为加工食品就不如原生态的健康、安全,其实应区别对待。比如,在整个生产、加工、运输的环节中,一些强调“尊古法制”、产地直销的“原生态”食材乡味十足,能满足人们的口感需要;但若未经检测,产地是否真的无污染、产品食用安全是否合格,确实得打个问号。一些生产和加工、运输过程未经检测、没有安全保障的乡土食材,“原生态”很可能只是种美好的愿望,是商家迎合消费者心理的一个噱头而已。

“目前我国对食品安全的问题还是比较重视的,只要是符合标准加工生产的食材,食品安全都是有保障的。”王晓波称:“相比而言,对于拿不出合格食用证明的‘原生态’食材,即使口感、味道再好,安全性也未必高。偶尔尝尝也就罢了,不必太过迷信,更无需盲目推崇。”

三招教你挑选出好木耳

木耳营养丰富,被誉为“素中之荤”,本文介绍了三种挑选好木耳的方法,供消费者参考。

木耳是老百姓餐桌上的常客食材。其味道鲜美,蛋白质含量丰富,被誉为“素中之荤”。但市场上出售的黑木耳质量参差不齐,掺假严重。要想买到好木耳,需要掌握一些诀窍,概括起来就是“手捏、口尝、用水泡”。

一、先用手捏。通常,纯正的黑木耳含水分较少,用手捏,容易捏碎;捏完再放开,朵片可以很好地伸展,而且有弹性。但被浸泡过的木耳含水分较多,不容易捏碎。

二、再用嘴尝尝。好木耳口感纯正,不仅没有异味,还能尝出清香。劣质木耳就不同了,香味尝不出来,怪味倒是有。先不说它有没有毒、会不会害人,单是离“好吃”就差得很远。

三、还可用水泡。被墨水泡过的劣质黑木耳会有墨水的臭味,仔细闻还是能闻出来的。另外,在处理木耳的时候,少不了用水泡发一下。如果发现泡发木耳的水变黑了,就别吃了。黑木耳不会掉色,如果掉色,就证明它被墨水或其他色素染过。

现在,有不少黑心商贩用价格便宜的地耳冒充黑木耳。地耳的营养价值没有黑木耳高,味道也没有黑木耳好,但模样却和黑木耳很像。具体说来,地耳个头较大,黑木耳个头较小;地耳厚,黑木耳薄;地耳的正面多为红褐色,背面泛黄,而黑木耳的正面是黑色的,背面是灰白色的。

如何才能挑选到好红枣

红枣的作用和功效非常大,但是怎么样才能挑选到好的红枣呢?一起来看下专家的妙招吧。

在煲汤熬粥甚至打豆浆时,加几颗红枣总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然而,怎样才能挑到优质的红枣呢?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博士沈葹告诉《生命时报》记者,选购红枣,首先要看手感,捏的干燥不黏手、有紧实感的比较好;其次,要看形状,优质红枣的果形短壮圆整,颗粒大小均匀,皮薄,皱纹少而浅;再次,掰开枣肉,肉色淡黄的为佳;最后,尝尝味道,食之味甜、肉质细、枣核小的堪称上品。

国家高级烹调师樊荣辉提醒消费者,正常的红枣一般呈暗红色,颜色过于鲜红光亮的可能经过熏制。另外,新鲜的干枣,枣柄比较紧实。而储存时间长、水分过多损失的干枣,枣柄容易脱落。

买牛奶不必选“高钙”

市面上销售的“高钙奶”当中的钙含量并没有比普通牛奶高很多,但价格却有所差别。实际上,牛奶本身就是高钙品食材,成人每天喝一到两袋普通牛奶即可。

在北京的各大超市,都能买到各种品牌的“高钙奶”。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虽然高钙奶比普通奶贵一些,但仍然是许多市民的首选。

“高钙奶”到底值不值得受此青睐呢?有关专家对超市中的牛奶做了一个检测。他们从市场上买了三个品牌的多种盒装牛奶,利用标准方法测定了其中的营养成分,蛋白质的含量都符合标识,甚至还略高一些。按照国家标准,蛋白质含量应大于等于2.9%,而实测数据为3.0%~3.1%。脂肪也是一样,比标注数值略高一点。

关键问题出在钙含量上。每100克普通牛奶的钙含量在102~107毫克之间,而高钙奶呢?在109~112毫克之间。而包装上面,可是明明白白地写着,其中的钙含量达到130~140毫克,有的甚至宣称不低于150毫克。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范志红说,本来,向牛奶里添加大量的钙,是一件很有技术难度的事情,其中的蛋白质和钙之间还有着微妙的平衡。如果人为地增加钙含量,很容易造成蛋白质体系不稳定。就是说,真正的“高钙奶”居民买回家中,如果喝之前进行加热,其中的蛋白质应该容易发生反应,形成一定的白色沉淀,口感上也变得没有普通牛奶的鲜和甜。而市场上买到的这几种“高钙奶”,加热后味道基本上和普通奶没区别。

一项调查结果表明,购买高钙奶的人,往往是那些对牛奶营养价值了解甚少的人群。其实,牛奶和酸奶本身就含钙丰富,已经称得上是高钙食品,而且成人每天喝一两袋普通牛奶,就能满足每天的钙需求量和补钙要求量。

许多消费者都有错误认识,以为只有额外加钙的食品才能补钙,商家也是利用了消费者不了解某些食品自然、高效补钙的弱点,故意要给一些食品贴出“高钙”的牌子,至于补钙效果怎样,至今也没有科学数据的证实。

如此推理,如果食品制作当中添加钙就能够称为高钙食品,那么是否石膏豆腐和卤水豆腐全部要改名为“高钙豆腐”或“高钙高镁豆腐”呢?

消费者的当务之急就是了解天然的补钙食品都有哪些,科学理性地为身体补钙,不要糊里糊涂地追求“高钙”的标识。奶制品、豆制品是最高效的补钙食品。

怎样才能挑到好吃的菠萝

菠萝含有人体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人体大有益处,但是如何才能挑到香香甜甜的菠萝呢?来看一看本文推荐的挑选食材小妙招吧。

时下正是菠萝飘香的季节,菠萝不仅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维生素,还有多种天然矿物质,有解腻、助消化、止渴解烦等功效。

怎样慧眼挑菠萝呢

1.先按压

轻轻按压菠萝鳞甲,微软有弹性正合适,马上吃正好,太硬就是还没成熟;要是能压出汁液,那就是熟烂了,最好不要买。

2.看叶子

熟菠萝的叶子一般是青褐色,鳞甲橙黄,这意味着菠萝已经九分熟,买回去要立刻吃;喜欢甜口的人,最好挑选外壳透黄色、没有“伤疤”、叶子翠绿扎手的,这样的菠萝更香甜。

3.闻香气

熟得正好的菠萝从外皮上就能闻到淡淡清香,切开后更是香气馥郁,如果还没切开就浓香扑鼻,那说明熟过了。此外,挑选的时候还要看看菠萝的底部,黄色偏黑,无水痕霉斑的就比较新鲜,当然,个头最好不要超过3斤。

不过,菠萝中含有的“菠萝蛋白酶”是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轻则会刺激口腔黏膜,使口唇发麻、发痒甚至红肿,重则会出现腹泻、呕吐、头痛等症状。所以,切好菠萝后用盐水或开水泡一下,可破坏菠萝蛋白酶,清除这种过敏物质。但浸泡时间不宜过长,半小时为最佳。另外,菠萝解油腻,将菠萝和肉类一起烹调是不错的选择,如“菠萝牛肉”等,食材都对身体大有裨益。需要注意的是,菠萝吃多会伤肠胃,因此一天不要吃超过半个。

买番茄要注意挑颜色

不同颜色的番茄营养成分不同,所起的功效也不一样。因此,挑选何种颜色的番茄都没有问题,关键是看自己的身体需要补充什么。

番茄有很多品种,在你选择起来有些困惑时,不妨按颜色来挑选。红色浓重的,富含番茄红素,对预防癌症很有好处。橙色的番茄红素含量少,但胡萝卜素含量高一些。粉红色的含有少量番茄红素,但胡萝卜素很少。浅黄色的番茄则含少量的胡萝卜素,不含有番茄红素。

如果要满足维生素C的需求,则各种番茄都可以,关键是选新鲜、应季、风味浓的食材产品;如果要补充番茄红素、胡萝卜素等抗氧化成分,则应当选颜色深红的,或是橙色的,而不是粉红色的或浅黄色的。

番茄中最精彩的成分莫过于番茄红素,它以强大抗氧化功效和预防癌症功能而着称。伴随着番茄红素,红色番茄也含有一部分胡萝卜素,对眼睛和皮肤均有好处。这两种健康成分都是“脂溶性成分”,特别喜欢油脂,所以炒番茄或者做汤等都很好,而生吃吸收率很低。

如果吃番茄是为了摄取维生素C、钾和膳食纤维,那么则生吃熟吃都没问题。番茄本身酸度大,有利于维生素C的稳定,加热烹调之后损失比较小。而钾和膳食纤维并不怕热。

不过,番茄性寒凉,脾胃虚弱、容易腹泻的人,就要适当控制吃生番茄的量了,最好采用熟吃的方法。吃番茄减肥的人也要注意,非常饥饿的时候吃生番茄,可是越吃越饿啊!这时,就不如喝一碗番茄蛋汤了。虽然热量很低,却能安慰饥饿的胃肠。

这里给想瘦身的人推荐一款“美味番茄蛋汤”:锅中放一大碗冷水,加入一个切好的番茄片,加半勺香油,烧开。然后放一点盐,煮1分钟,加入鸡蛋液,同时快速搅动,最后撒一点葱花或香菜,或者加点鸡精,就好了!这样做,番茄的风味充分融入汤中,喝起来很有满足感。同时,番茄红素和胡萝卜素能吸收,也不会刺激肠胃。最好的一点是,这样的汤能令人长时间不觉得饿。一大碗汤的热量只有120千卡,和1个苹果加1个橘子相当,营养价值却要高得多。

草莓最好挑选八成熟的

如今又是草莓食材上市的季节,但又大又好的草莓未必就是好草莓,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巩宏斌给广大消费者支招,草莓挑选应坚持“三不”原则。

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巩宏斌介绍,水果含糖量越高越好吃,但含糖量的高低仅从外观上无法判别。他建议挑选个头儿适中的草莓。这样的草莓通常不会“空心”,而且富含水分。需要注意的是,过于成熟的草莓外观局部发黑,最好选择八成熟左右、红而不软的草莓,这样的草莓口感最好。

也就是说,挑选草莓要坚持“三不”原则:不能挑选畸形的,不能挑选个头儿特别大的,不能挑选颜色特别红的。最好选外形匀称、颜色为自然红且根部叶子处还有一小圈淡白色的果实。这样的草莓可以在冰箱里保存两三天。

巩宏斌介绍,清洗草莓,首先用流动自来水连续冲洗几分钟,把草莓表面的病菌、农药及其他污染物除去大部分。把草莓分别浸泡在淘米水(宜用第一次的淘米水)及淡盐水(一面盆水中加半调羹盐)中3分钟。再用流动的自来水冲净淘米水和淡盐水以及可能残存的有害物。用净水(或冷开水)冲洗一遍即可。

水果是酸的好还是甜的好

水果的营养素和保健成分的含量与甜度关系不大。一般来说,对于同一种水果,味道略有酸涩的品种,其中维生素和抗氧化成分的含量更高一些。

1.挑水果,该看颜色,还是闻香气

水果的食材品种不一样,颜色就会有所不同,比如富士苹果是红的,王林苹果却是黄的。水果经套袋处理之后,颜色会更漂亮均匀,但那些颜色不匀的果实口味也不逊色于漂亮的果子。从美味角度来说,闻香气挑水果更加靠谱,无论颜色如何,香气浓郁的水果通常都是最好吃的。不过从营养价值来说,颜色深浓的品种通常优于颜色浅的品种,比如紫黑色、紫红色品种的葡萄中抗氧化物质高于绿肉和白肉的品种。

2.从水果的口感判断,酸的营养价值高,还是甜的高

水果的营养素和保健成分的含量与甜度关系不大。一般来说,对于同一种水果,味道略有酸涩的品种,其中维生素和抗氧化成分的含量更高一些。比如说,特别甜,一点酸涩味没有的柑橘,其中的多酚类物质含量就比略有酸涩味的品种低一些。这是因为,大部分保健成分都有点不令人愉快的滋味,或者酸,或者涩,或者苦,基本上都与甜味无关。这里并不是说水果甜了不好,是说如果只有甜味,没有其他风味,健康价值上可能不如风味浓郁的果实。

3.买水果时该选个小的还是个大的?有些个头大的是不是加了膨大剂

水果大小主要受品种控制,不能仅按大小来评价是否自然。要想充分了解,可以查询相关网站,了解某种水果的主栽品种,有图片或文字介绍。比如说,某种水果品种平均重量是120克,那么100克或140克都是很正常的,但180克就比较奇怪了。品种不同,大小差异会很大,比如说富士苹果长得大,嘎啦苹果长得小。

一位专门研究膨大剂的专家告诉我,膨大剂是细胞分裂素类物质,能让果实长得更大,成熟更快,但会影响甜度和风味,也不利于储藏。买水果时,一要在同类品种中,选择大小中等的果实,不要歧视长得小的;二要尝尝味道。如果风味浓郁,酸甜适口,就不用担心膨大剂的问题了。大小能人工调整,口味造不了假。在市场里可以要求品尝;去超市先少买两个尝尝,觉得味道好,再多买也不迟。

4.水果是不是该多吃应季的

无论什么季节,吃水果总比不吃要好。但如果有可能的话,优先选择应季的水果,因为应季的品质往往优于反季节的产品。对于北方来说,4月之前几乎没有应季水果;5月是草莓,5~6月有樱桃、杨梅、杏、早桃、枇杷等,7~8月是西瓜、甜瓜和桃子的天下,还有荔枝和龙眼供应。9~10月最为丰富,苹果、梨、海棠、沙果、石榴、猕猴桃等都大量上市。后面还有大批橘子、橙子和柚子。有些水果不止一年一熟,或者不同品种在不同季节成熟,比如芒果和菠萝。

5.有些水果好像特别不好保存,很容易烂,该怎么办

水果的成熟需要一种叫做“乙烯”的气体来启动。有些水果是一旦启动成熟程序,就义无反顾地一直走到软烂。这些水果就是必须硬邦邦地买,比如鳄梨(牛油果)、国产猕猴桃和烟台梨,还有香蕉。它们一旦成熟就迅速地彻底变软,两天内要吃掉,没法运输和储藏。买这种水果时要仔细摸一摸,果实不能有碰伤。

买回来之后,先把这些生硬的水果放进没有破口的塑料袋,再放一两个苹果、海棠、梨之类散发香气的水果,一起把口扎起来,让熟水果释放的天然催熟气体“乙烯”来发挥作用。过3~5天之后,轻轻地按一下水果的基部,如果略微有一点软,就说明可以吃了,要按软度顺序吃掉。

6.水果表面上坏了一点,扔了怪可惜的,还能吃吗

水果的“坏”有几种情况,有的是长霉,有的是软烂,有的是碰伤变褐,有的是有个疤或者有虫子。如果是碰伤,完全不妨碍食用。去掉一小块褐变的部分就行了。疤和虫子也是不妨碍食用的。软烂的水果可以去掉软的部分,其余部分如果没有霉味也可以吃,只是可能带有酒精发酵的味道,不好吃但无毒。如果是长霉,就要小心了。因为霉菌可能分泌毒素。假如只是一小块,多切去一些还可以;若比例较大,为保险起见应该扔掉。

结语:舌尖2原生态食材真的健康吗?相信大家看了小编的文章之后,对于野生的食物,是不是需要重视一下呢?希望大家都能够了解到食材的一些小常识哦,这样才会更加健康呢,更希望大家吃好喝好,这样才会更加养生啊。

文章来源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未注明作者均因传阅太多无从查证。本站为公益性非盈利网站,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益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投诉邮箱:tousu@ruoyo.com

本页标题:舌尖2原生态食材真的健康吗

本页地址:https://www.ruoyo.com/jiankang/yangsheng/20071.html

若悠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