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 > 心理健康

绝招度过“性待业期”?

来源: 网络 时间: 2018-09-20 阅读: 474次

一个小学六年级的女孩子在路上跟爸爸聊天:你是爷爷奶奶的产品,我是你和妈妈的产品。爸爸故意问她,你是你妈妈生的,跟我有什么关系呀?女儿说,当然有关系了,这需要你先跟我妈妈发生性关系,妈妈才能怀上我啊。

爸爸大吃一惊,忍不住问女儿,你怎么知道的?夫妻俩可还没有给孩子讲过这些呢。

女儿说:网上看到的……

目前,青少年的性信息掌握量远远大于他们父母相同年龄段时所能掌握的,甚至丝毫不逊色于父母现在的年龄阶段,因为青少年对性信息的了解渠道要比家长多。

提起性教育,很多家长眼下最担心的不是孩子不懂,而是懂得太多了。小小年纪就知道这么多,可怎么得了?!

“性待业期”容易出事

广州市荔湾区两间大医院门诊手术室统计,门诊人工流产中未婚先孕的约占40%,其中20岁以下人工流产占总人次的15%,最小年龄仅13岁。穿着中学生校服来手术的女中学生时常可见,而且往往是由同样穿校服的男伴或一群女孩陪同而来。

20岁以下多达3至4次人工流产的也屡屡发生。曾有一位22岁未婚女性在8次人工流产后,第9次终因宫外孕入院急诊手术,险些丧命。

男孩第一次遗精和女孩的初潮是一个人走向生理成熟的开始,从这里到结婚大概有10多年甚至更长时间。中国性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人口计生委主任张枫把这个时间段叫做“性待业期”。怎样平稳度过“性待业期”?青春期的性教育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互联网时代的青少年,性知识极大“丰富”,后果就是性体验年龄提前,性犯罪低龄化。

小学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一年级的小偷二年级的贼,三年级的帅哥一大堆,四年级的美女没人追,五年级的情书满天飞,六年级的鸳鸯成双又成对。”这说明一个重要的问题,青少年不仅需要性生理教育,更需要性的价值观教育——怎样和异性交往才是“负责任的”。

张枫说,青少年性犯罪并不是因为专家所谓的“性无知”那么简单,青少年的“性无知”也不是指基于性生理上的无知,更多是性的人格教育的缺失、性的价值观的迷失。

张枫讲了发生在广东的一个真实案例:一对中年夫妻在家看色情碟片,夜深了,没有把碟片退出来,就关灯睡觉了。第二天一早又急匆匆地去上班。下午,15岁的儿子放学回到家,习惯性地打开电视和影碟,看到里面那些赤裸裸的画面一下子傻了!

没一会儿,13岁的堂妹来他们家玩,兄妹俩就一起看。

然后就模仿里面的……

然后堂妹就怀孕了。

最后,儿子离家出走,堂妹跳楼自杀。

到了这个地步,不能不说是一场大悲剧,无论这个家庭的父母,还是这个家庭的孩子,都对“性待业期”没有任何准备,父母对孩子,堂兄对堂妹,都没有应具备的责任意识。

性教育不是教“禁欲”

日前在清华大学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健康传播论坛上,张枫关于如何开展青少年性教育的观点,让人振聋发聩。

张枫说,在青少年性教育这个问题上,老师和家长的出发点大多是为了防止“出事情”。这其实是青春期性教育最大的一个误区。

张枫说,我国的青春期性教育是防范式的,大多以防止相关不良后果为出发点,譬如避免青少年过早地与异性亲密交往以影响学业;避免青少年偷食禁果而导致妊娠、人工流产和性病、艾滋病的感染等等。

青春期性教育如果仅仅是为了防止“出事”的话,那就有可能变成为性安全教育。那么,什么样的性最安全?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禁欲。那样的话,青春期性教育等同于贞洁教育。性教育的目的,则是为了起到“灭火器”的作用,这在现代社会显然是不现实的。

张枫说,人的性欲就像是汽车的发动机,发动机启动了,汽车自然就开始跑。只不过汽车正式上路前,一定有试驾阶段,人们从懵懂地对异性产生感觉到牵手到相互爱抚,就等于试驾的学习过程,这个过程自然而且必然。

既然纸包不住火,是不是就任其燃烧呢?很多学者认为,还不如把避孕等方面的知识传授给他们,以便保护自己。问题是,青少年的心性不太稳定和成熟,模仿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特别强,又缺乏是非判别力,往往基于猎奇心的驱使,去寻求感官的刺激。如果是这样的话,青春期性教育岂不是起到了“助燃剂”的作用?

因此,张枫认为,在青春期性教育上必须帮助孩子们设立三道“防火墙”:

第一道“防火墙”就是防止未成年人的性关系,即18岁之前的中学生,应当做到“洁身自爱”。

因为他们心理、社会、经济方面均不成熟,无法承受性关系的后果。少男少女的性欲望和性冲动,是本能的生理现象,但除了性器官接触之外,还有其他释放性压力的方式,如转移注意力、积极参与有异性在场的文体活动等。

第二道“防火墙”是紧急避孕,在越来越多青少年“翻墙而过”的情况下,应该教他们一些避孕方面的知识。

第三道“防火墙”是终止妊娠,告诉年轻人各种避孕手段都不是万分可靠的,一旦怀孕该如何处理。

实际上,三道“防火墙”是把“贞洁教育”和“避孕套教育”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性教育应从娃娃开始

张枫说,一个人从婴儿开始就有“无意识的性体验”,比如说孩子出生后,孩子名字、玩具、衣着、言行都会被要求与生理性别相一致。英国5岁的孩子都开始接受性知识的教育了,而我国却是等到孩子“偷吃禁果”的时候,才指责他们。

更严重的问题是,现在有些大专院校,还在对性教育进行“围堵”。有所大学举行成人仪式,仪式结束后防艾大使给同学们发放安全套,被现场的老师制止而且没收。

张枫说,具有稳定性生活和家庭生活的人,幸福感强,容易成功。 建立在专一的爱情基础上的婚姻,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伦理,也是发达国家成功的原因之一。忠于自己的伴侣和家庭仍然在世界上多数国家和地区占绝对主流。国人对西方社会的“性关系”误解太多,把“一夜情”等看作“世界潮流”,这明显是误区。

张枫说,对处在人生花季的少男少女来说,友谊和爱情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与异性交往和互动,是人一生的学习过程,是生命的成长、滋润和扶持。青春期与异性交往,是学习两性互动的入门课程,是未来婚姻家庭的准备,在他们健康成长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除此之外,更应该重视培养与锻炼青少年拒绝不良诱惑的技能、权衡利弊作出理性、负责任抉择的技能,等等。

只有让青少年充分感受到性教育内容与其成长过程的紧密相关性和实用性,才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达到青春期性教育所期望的良好效果。链接世界各国怎样对未成年人谈“性” 日本:小学开讲座

·瑞典:电视来施教

瑞典从1942年开始对7岁以上的少年儿童进行教育,内容是传授妊娠与生育知识,中学讲授生理与身体机能知识,到大学则把重点放在恋爱、避孕与人际关系处理上。1966年,瑞典又尝试通过电视实施性教育,打破了家长难以启齿谈性的局面。

·荷兰:餐桌上讨论

荷兰拥有欧洲国家最低的青少年怀孕比率。孩子6岁进小学时就已开始接受性教育,孩子们还可以自己做研究报告,甚至会在餐桌上和父母讨论这方面的话题。

·芬兰:每天讲故事

上世纪70年代开始,性教育就进入了芬兰中小学的教学大纲。芬兰有本性教育书《我们的身体》,家长可以像讲《一千零一夜》那样每天讲一节,性教育就自然而然地开始了。

日本小学里1年中有1~2小时的特别讲座,内容是男女之间身体的区别、月经和怀孕的原理等等。

文章来源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未注明作者均因传阅太多无从查证。本站为公益性非盈利网站,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益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投诉邮箱:tousu@ruoyo.com

本页标题:绝招度过“性待业期”?

本页地址:https://www.ruoyo.com/jiankang/xinli/56636.html

若悠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