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角度解析何谓压力
◆ 什么是压力?◆
如今,压力成为职场上的流行词。那么,什么是压力呢?孟焱副教授说,压力有四种解释。
第一,压力是面临选择或面临改变时产生的心理冲突。比如说,我们早晨上班等公交车,眼看要迟到了公交车却迟迟不来,这时候就面临选择:继续等,可能会迟到;立即打出租车,但要额外花钱,这种左右为难的选择就会让人产生压力。再比如说,公司部门经理辞职了,作为业务骨干的你可能会竞争上岗,面临这种职位的改变,你就产生了心理压力。
第二,压力是对未知事件的悲观解释。比如说,上司让你到他办公室一趟,你不知道是什么事情,心里开始嘀咕:是不是我的哪项工作没做好,领导要批评我?莫非要炒我鱿鱼?这种忐忑不安的悲观解释,就让人很“纠结”,产生压力。
第三,压力是持续不断的精力消耗。比如说,已经连续加班两周,领导又说:“这个周末不休息,把工作干完。”这种持久战就会让人出现闷闷不乐、失眠、抑郁等,这也是一种压力。
第四,压力是面临威胁时的本能反应。比如,武松在景阳冈遇到老虎时的那一瞬间,就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 如何看待压力?◆
孟焱副教授说,有压力不可怕,生活工作中处处有压力,重要的是如何看待压力。适当的压力是良性的,可以激发人的许多潜能,能促使人去学会很多东西,可以让我们懂得去学习,向别人请教,慢慢地你就会变成一个经验丰富的人,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其实人的成长和发展就是不断适应压力的过程。但是,压力太大会造成心身疾病,最简单的就是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严重的会导致胃溃疡、不孕不育甚至癌症等。因此,面对压力,要学会调节。
在荥阳五保供养幸福园,由于服务对象是五保老人,工作人员要经常面对世俗的目光,不少人产生了“伺候老人是低人一等的”念头。孟焱说,这也是一种压力,但这种压力不是工作本身带来的,而是来自对工作的不合理、歪曲的看法。调节压力的一个具体方法就是改变认知,正确认识工作的性质。因为工作不分等级,当你不畏惧那些社会偏见时,你就没有了压力。
◆ 小和尚顿悟的故事 ◆
有的工作人员提出,工作太枯燥,想跳槽不干了,该怎么办?孟焱副教授讲了一个故事:小和尚的顿悟。老和尚带着徒弟们坐船,由于晕船,一个小和尚一直抱怨:“这天气真糟糕,我们本来就不应该出这趟远门,更不应该来坐船。”突然一个大浪打来,小和尚掉到了海里,差点淹死。大家七手八脚把他救上船,小和尚一下抱住桅杆不撒手了:“在海里才知道船里有多安全,只要能活下去,让我在船上把胆汁吐出来我都愿意。”老和尚笑了:你顿悟了。
我们经常这样说:“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要……”与其悔不当初,不如珍惜眼前,可是,我们总在身临困境时才领悟到失去的珍贵。孟焱副教授说,不论你做的工作多么渺小,但都是不平凡的事,因为它可以改变你的生活,也影响着别人的生活。在这里工作虽然累一点、枯燥一点,但总比找不到工作的人强吧。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生活中总有这样那样的事情不尽如人意,我们总不能整天都沉湎于抱怨。写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是一个集盲、聋、哑于一身的残疾人,她有一句流传甚广的名言:“当我抱怨自己没有鞋子穿时,却发现有的人没有脚。”在讲座现场,员工们纷纷记下这句名言,作为工作中的自勉。
◆ 换个角度看问题 ◆
有员工提出,自己不喜欢老人怎么办?孟焱副教授说,护理工作又脏又累,而且有些老人性格孤僻,与年轻人的性格格格不入,很多年轻工作人员产生厌倦情绪。“其实我们应该换位思考一下,我们也有老去的那一天,如果那时候大家都讨厌我,我心里会怎么想?如果大家都把我当亲人,我心中又是何等温暖。”
换位思考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是达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机制。它客观上要求我们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情感体验、思维方式等与对方联系起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上得到沟通,为增进理解奠定基础。它既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关爱!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理解、信任,并且要学会换位思考,这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础——宽容、理解,多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思考。
在讲座中,孟焱副教授摘录了一首小诗《我感恩》,与大家共勉:“一天结束时的疲劳和肌肉酸痛,那表示我有拼命工作的能力;衣服越来越紧,那表示我吃得很好;有阴影陪伴我的劳动,那表示我在明亮的阳光下;有各样对政府不满的抱怨,那表示我们有言论自由;有巨额的电费账单,那表示我冷气吹得很爽;过量的电子邮件,那表示有许多朋友会想到我……”有时候,化解烦恼很简单,只不过是转换一下看待问题的角度。
专家简介
孟焱: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长期从事临床及教学工作,擅长抑郁症、失眠症、各种神经官能症的诊断治疗与心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