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 > 心理健康

解读IT从业者的心理健康走向

来源: 网络 时间: 2019-03-25 阅读: 525次

进入IT行业,等于在无形之中进入了一个高压力、高需求、低满足的行业圈中。压力那么大,主观快乐却那么的少,并且主观快乐会随着从业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减少。在身体健康之外,IT从业者的心理健康已经成为了关注焦点。到底IT从业者们的心理面临着怎样的挑战呢

对于IT企业各阶层的员工而言,压力那么多,而主观感受的快乐却那么少。满怀激情地走出校园,就被湮没在“蚁族”群中,成为挣扎底层的“蚁民”;在城市中刚刚立足,卖pC为生,成为自轻自贱的“p民”;跻身白领,在多年疲于奔命的奋斗中,成为自我迷失的公司人,也就是IT“公民”。

IT公司的“公民”已经成为高危人群——《计算机世界》的调差显示:57%的“公民”最关心的心理健康问题是“缓解工作压力”;50.6%是“调适自己的心理健康”;31.7%是调适人际关系;31.7%是解决家庭压力。超过50%的人认为自己有必要接受心理机构的辅导和治疗。

IT行业里有一种其他行业罕见的职业倦怠感,“不知道为什么,我在工作中无法找到乐趣,现在我是个老手了,压力比原来小了,可也没有了动力,像我这样的人也就只能混到这样了。我也想过跳槽、创业,但是我老了,跳不动了。”30出头的韩青显得暮气沉沉,他说他现在喜欢上了养花,摆弄那些花花草草比编代码有意思多了。

每个男人心中都有一个创业的梦想,韩青也曾经冲动过。但是,工作的枯燥磨平了他的热情,这个刚刚32岁的技术天才,甚至连槽也懒得跳。懒得跳槽、懒得拼命、懒得辞职、懒得结婚……IT公司白领中那种深深的职业倦怠感和枯竭感让我们感到震惊。

究竟是什么造成了这一切?压力?需求?

IT业是一个特征鲜明的行业,其突出特点是知识密集、人才聚集、高智商者互相撞击。在这种环境里工作,既需要脑力的付出,也需要体力的付出。从人的需求层次来说,IT人往往处于需求的高层次。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却在所有需求层次上均遭到挑战。从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到最高级的自我实现的需求,都对他们具有冲击性影响。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为5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和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大量材料表明,中国IT人的五个层次的需求均存在未被满足状态,有些人则处在极端未满足状态。而不同年龄段、不同工作时间段的IT从业者面临着不同的需求,而这些需求的满足情况却是普遍低下。高压的工作环境,造成了对需求的高要求,然后IT行业却只能提供极低的需求满足,这之间的落差就造成了IT从业者的强大心理挫折感,压力于是更加肆虐,从而带来焦虑、烦躁、空洞、无聊、倦怠等等负面情绪。

30岁之前:自我实现需求最大化

对于刚刚走出校园的IT从业者们,创造力、发展力正强,精力充沛,心态积极,理想化程度高,在这个时期,爱情等情感往往只是生活的调剂品,不占主要地位,在这一阶段,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占据主要地位,甚至于为了这两个需求,大部分的从业者会放弃一定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在这个时期,获得认可、获取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是最主要的事情。

然而,在这一时期,恰恰是积累经验的时期,行业可以满足从业者们的生理需求,却无法满足其他的需求,更不用说自我实现。在一定程度上,尊重的需求是可以实现的,当我们取得了成绩,获得了一定的奖励时,我们会有动力进行下一次的拼搏。但,可获得的奖励是有限制的,能够获得提升、认可,得到奖励的人,永远只是极小的一部分,大多数的从业者就不得不面临着,庞大的压力,最最基本的生理需求满足,和永远也无法满足的其他需要,并在这种追逐当中,不断地经历挫败。

当挫败积压到了一定程度,自我实现的需求就被消磨殆尽,尊重的需求也不那么重要,而安全需求则被提升到了一个迫切的地位上,如何保住自己现有的工作、收入、社会地位,会成为大部分从业者努力的目标。

从现象来看,IT人都是高薪阶层,似乎衣食无忧,前程似锦。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中国的IT业与世界同行相比,还不够成熟,中国IT人的生存与发展状况注定缺少安全感。IT人普遍对自身的前途堪忧。许多企业在管理上规范程度不够,与人性化管理相去甚远。正如网上的一篇文章《一个老程序员的心里话》中所说:“国外(程序员)可以在一个单位效力几十年,在国内不行。为什么?没有培训,没有晋升机会。你被压榨完后就被扔掉。哪个人甘于这样的命运?”所以,IT人的忧患意识、不安全心理要大于其优越感和安全感。加之企业之间、个人之间竞争激烈,所以IT人安全心理远远未能得到满足。这种安全心理的缺失也会直接导致IT从业者产生挫折心理。

不安感是几乎所有IT从业者都会遇到的问题,因为能力的成长速度远快于薪水的成长速度,一旦能力成长到一定时候,而薪水却仍旧无法攀升,那么这份工作的吸引力必然会降低。韩青说几个月前他还在无聊与跳槽中徘徊,“难道我这辈子就这样了吗?我也经常问自己,可是转念一想,到哪里找这样的工作还房贷?还是就这样吧。”

厌烦、焦虑、百无聊赖,IT“公民”正被这样的负面情绪缠绕着。在《计算机世界》的调查中,有37.4%的人表示经常感到“厌烦、缺乏耐心”;厌烦与缺乏耐心随之带来的是焦虑与抱怨,调查中,经常抱怨自己的工作的有25.8%,46.1%的人会“偶尔”抱怨。

30岁之后:从理想走向现实

到了30岁左右,IT从业者们都开始放弃自己曾经理想化的想法,而转向了残酷的现实。现实就是,在自我实现的需求满足之前,IT从业者们极有可能先被需求折磨至疯狂。到了这一时期,工作已经基本稳定,生存不再成为一个问题,安全的需求慢慢的被满足,然而,社交与爱的需求在这一阶段极大的凸显出来。

IT从业者与电脑打交道的时间要多于与人打交道的时间。工作特性决定他们与外界交往的时间、机会相对有限。在公司内部,同事间的交往形式比较单调,情感贫乏。很多时间都是通过EMAIL相互沟通。这种交流方式缺少面对面交流的直观性与生动性。由于缺少身体语言的参与,使得人们之间思想与情感的交流大打折扣。由于经常要加班,IT人与家庭成员间的交流也大受妨碍。他们很少有机会与家人一起吃饭、逛街、聊天。因此也就无法获得正常的社会交往,因此而妨碍了正常的情感体验。

许多IT从业者,因为缺少正常的情感体验,慢慢地变成了情感匮乏者,而这一人群正是心理疾病高发群体。缺少正常的社会交往与情感体验,会让人们察觉不到内心需要,感受不到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甚至会产生严重的厌世、弃世的情绪。不能够正确表达内心,无法与人正常沟通,是抑郁症、焦虑症等神经官能症的重要致病原因。

到了这一时期,IT从业者们褪去了理想化的外衣,开始追寻现实当中可以满足自己需求,让自己快乐起来的生活,然而,IT行业却无法提供条件来满足这些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IT从业者们会慢慢地去选择一些极端方式带给自己快乐,从而来逃避现实中的挫败。许多IT从业者深陷网游无法自拔,还有一些人用暴走、暴食等方式来获得短暂的快乐体验,女性从业者常常会选择疯狂购物……而这些方式无一例外的都是在逃避现实中的挫败感,逃避由此而产生的种种负面情绪。

某种意义上说,这些方法帮助IT从业者们适当远离了心理疾病,然而,事实上,这些极端的行为不仅不能有效减压,反而会导致新的循环压力出现,我们甚至于可以将这些行为看成是强迫症的直观表现。在某一项关于中关村企业员工的心理调查显示,46%的被调查者存在心理健康轻度异常,58%的人承认自己有强迫症状、敌对情绪,而这种强迫症状的倾向,就是过度释压的危险信号。

也许对于IT行业的从业者来说,“中年危机”的种种现象来的有些太早,更早地了解我们所要面临的困境,或许有助于我们主动的去摆脱和解决。尽管IT行业的性质和环境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但是我们应该从我们自身寻找原因和解决的途径。任何一种心理上的问题,其实都是一种含蓄的告诫:我们身上出了问题,我们应该彻底检视自己。

文章来源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未注明作者均因传阅太多无从查证。本站为公益性非盈利网站,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益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投诉邮箱:tousu@ruoyo.com

本页标题:解读IT从业者的心理健康走向

本页地址:https://www.ruoyo.com/jiankang/xinli/55340.html

若悠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