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血小板是哺乳动物的血液组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在人们受伤时,人体自身会有一种成分让血液自行凝固,慢慢的停止流血,然后愈合。这种成分就是血小板,但是很多疾病也会引起血小板减少,下面就由小编给大家说一下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及其减少后的危害。
血小板减少患者常伴有皮肤粘膜出血,紫癜,严重者可有其它部位出血如鼻出血、牙龈渗血、妇女月经量过多或严重吐血、咯血、便血、尿血等症状,并发颅内出血是本病的致死病因。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分为以下三种:
(1) 血小板生成减少或无效死亡:包括遗传性和获得性两种,
获得性血小板生成减少是由于某些因素如化学物质,恶性肿瘤,感染,电离辐射等损伤造血干细胞或影响其在骨髓中增殖所致。这些因素可影响多个造血细胞系统,常伴有不同程度贫血,白细胞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明显减少。
(2) 血小板破坏过多:包括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种。获得性血小板破坏过多包括免疫性和非免疫性。免疫性血小板破坏过多常见的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破坏过多包括感染,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3)放射治疗和化疗等。血小板减少是一种会因为出血导致死亡的恶性血液疾病,同时45%的血小板减少者有并发再障、急性白血病的风险。而90%的血小板减少患者需要忍受发热、畏寒、恶心呕吐、头痛腹泻等症状的折磨。
如果人体的血液中没有了血小板,或者血小板含量极低的情况下,一个小小的伤口都有可能会导致毙命,因为虽然伤口挺小的,但是没有血小板的作用下不会自行结疤,不能够停止流血。所以一旦发现有血小板减少的症状一定要及时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