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判读防癌体检的异常结果?
如何正确判读防癌体检的异常结果?
如何正确判读防癌体检的异常结果?
随着大家对于健康越来越重视,很多人都会定期做防癌体检。很多人一旦查出一些异常,就紧张害夜不能寐,担心是不是自己患癌症了,那该如何正确判读防癌体检中的异常结果呢?
查出癌细胞等于查出癌症?
有不少体检者拿着肿瘤标志物检查结果特别担心:“我的肿瘤标志物检查数值为何不是‘零’?是不是说明我体内有癌呢?”。我们人体每天大约产生一万个癌细胞,所以几乎所有的肿瘤标志物检查结果都不会是“零”,有一个正常范围,只要数值在正常范围内就是正常的。体内有癌细胞,不意味着就会得癌。
肿瘤标志物异常一定是有癌症?
有的体检者查出某个肿瘤标志物异常,超出正常范围一点,便以为自己得癌了,夜不能寐。专家说,单一肿瘤标志物升高,不能诊断为癌症,特别是增高并不是非常多。建议最好到专科医院或大医院再进行复查。检查结果与检查的准确性、检查用的试剂以及检测操作是否规范有一定关系。试剂质量不高,或检测不规范,都可能造成结果的“假阳性”和“假阴性”,或检测结果不准确。
除了以上因素外,体检者本身的因素也会对结果有影响,比如体检者本人有类风湿,或酗酒,或在体检前刚吃了“大餐”、熬夜、过于劳累等。体检者刚吃过海鲜或油腻的食物,血清都呈油腻状,检测试剂放入后,粘附性受到干扰,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此外,机体存在炎症或当某些慢性疾病发作时,某些肿瘤标志物也可能会上升,需要通过进一步检查来鉴别诊断。如果复查后的结果显示肿瘤标志物数值在下降,甚至已恢复到正常范围,则无需太过担心。
超声检查发现结节先别紧张
超声检查主要包括占位(结节)和囊肿,这些都很常见。很多人在做超声检查时都会在乳腺、甲状腺上发现结节,在肝脏、肾脏上发现占位病变,大家搞不清这些情况和癌症的关系,误以为就是癌症。占位也只是说有一个新长出来的东西,还要细分为良性和恶性,只有恶性的才是癌症。大部分情况下,医生通过超声观察结节的边界、结构、密度和血流供应,就能够判定大部分结节的性质,给出明确的判断和处理意见,某些不能确定性质的就会建议再去做增强CT或穿刺等进一步检查。所以说,对于超声发现的占位性病变没必要紧张,看看医生给出的结论和处理意见就行了。
再说囊肿。囊肿多是先天性疾病,多存在肝脏和肾脏上,不是肿瘤也不会癌变。它们是肝肾里面出现的一个个“小水囊”,因为囊壁的上皮细胞持续分泌,可以使水囊不断变大。囊肿多是先天存在的,在成年或老年时开始长大。除非囊肿长得很大,一般都不用处理。(本文综合自健康时报、北京晚报、羊城晚报)
常用肿瘤标志物项目
1、人乳头状病毒(HPV)
主要针对早期发现宫颈癌,取宫颈分泌物检查。人乳头状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主要原因。检测HPV高危型(HPV16,18)是目前筛查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一种手段。有统计,99.7%的宫颈癌患者HPV呈阳性。体检如发现HPV阳性,应进行抗病毒预防和定期细胞病理学检查。
2、EB病毒壳抗原VCA/IgA抗体和早期抗原EA/IgA抗体
主要针对早期发现鼻咽癌,抽血检查。鼻咽癌有“广东癌”之称,在广东籍人群中发病率较高,检查EB病毒壳抗原VCA/IgA抗体和早期抗原EA/IgA抗体,可以早期发现80%的鼻咽癌,并在鼻咽癌被确诊前4-46个月显示阳性反应,具有很好的预警作用。
3、糖链抗原CA125
主要针对早期发现卵巢癌,抽血检查,可发现50%-60%的卵巢癌。
4、甲胎蛋白AFP
主要针对早期发现肝癌,抽血检查。慢性乙型病毒性(HBV)肝炎和慢性丙型病毒性(HCV)肝炎者患肝癌的危险度远高于非携带者。此类高危人群定期做甲胎蛋白AFP检测,可早期发现60%-70%的肝癌。为避免甲胎蛋白阴性肝细胞癌的漏检,宜考虑增加穿刺细胞学、影像学和其他肿瘤标志物配合检测。
5、癌胚抗原CEA
主要针对肺癌和胃肠癌,抽血检查。可发现70%-80%的肺癌和胃肠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