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受案范围中出现行人事争议仲裁受案范围界定的发展方向是怎样的
仲裁受案范围—现行人事争议仲裁受案范围界定
人事争议仲裁具体的仲裁管辖领域如下:
(一)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与劳动者之间,以及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之间,因确认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二)实施公务员法的机关与聘任制公务员之间、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与聘任工作人员之间因履行聘任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事业单位与其建立人事关系的工作人员之间因终止人事关系以及履行聘用合同发生的争议;
(四)社会团体与其建立人事关系的工作人员之间因终止人事关系以及履行聘用合同发生的争议;
(五)军队文职人员用人单位与聘用制文职人员之间因履行聘用合同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由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仲裁委员会)处理的其他争议。
劳动争议仲裁范围有: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不难看出,现行人事争议仲裁和劳动争议仲裁的受案范围存在诸多弊端,主要有:
一是受案范围不一致。
开除属于严重的行政处分,纳入了劳动争议仲裁受案范围。人事部和部分省市区规定的受案范围较小,仅限于录用、调动、辞职、辞退、履行聘任或聘用合同发生的争议。人民法院受理人事争议仲裁案件的受案范围更窄,只有辞职、辞退及履行聘用合同发生的争议。不仅未将关系当事人重大切身利益的工资福利等纳入受案范围,而且有的省市还明确规定行政处分不纳入人事争议的受案范围;
二是人事争议仲裁和劳动争议仲裁相互间既有受案交叉,又存在受案空白。
依据现行规定,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和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都有权受理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签聘用合同人员与其工作单位发生争议的仲裁申请,企业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与其工作单位发生争议的仲裁申请,而一些机关事业单位未按人事政策规定报批自行使用的临时用工与其单位发生争议的仲裁申请,则是两个仲裁委员会都不受理,或者凭其所好,有选择性地受理。如贵州省市人事仲裁部门和劳动仲裁部门与人民法院几次开会,研究解决一些机关、事业单位自行聘用的临时用工与其工作单位发生的争议归谁受理的问题,谁都推诿,都不愿受理。实际情况是《贵州省人事争议仲裁办法》(省人民政府令)明确规定人事争议仲裁的受案范围不含国家行政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自行聘用的临时工、合同工,而劳动争议仲裁却是有选择性地受理了其中的一部分,其余临时工、合同工与其工作单位发生的争议,当事人欲诉无门;
三是人事争议仲裁和劳动争议仲裁的相关规定都未将退休人员与其单位的争议明确纳入仲裁受案范围,事实上又不能不受理这类争议。
这些弊端致使维权当事人对某些受侵害事项乃致工资福利等都无"回天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