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未满2万不立案的说法是真的吗
一、合同诈骗未满2万不立案的说法是真的吗
关于当前我国刑法法规所确立的合同诈骗罪涉案金额的法律认定标准,主要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合同时,通过欺骗手段获取他人财产,且数额超过人民币两万元这一标准的情况下,将被视为需要进行刑事立案处理的案件。
根据相关法律条款规定,倘若存在以下任意一种情形,即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或履行合同过程中,通过欺诈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且数额较大者,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刑罚,同时还可能被处以罚金;
若数额巨大或者存在其他严重情节的,则将面临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同样也会被处以罚金;
而对于那些数额特别巨大或者存在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犯罪分子,将面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无期徒刑的严厉惩罚,并且还可能被处以罚金或者没收全部财产。
具体而言,这些情形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1)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行为;
(2)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为担保的行为;
(3)在没有实际履行能力的前提下,通过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式,引诱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行为。
《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二、合同诈骗未遂是否定罪
违法者在合同交易中谋求非法利益,实施了合同诈骗行为,尽管未能彻底达到其预期目的,但仍然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所规定的合同诈骗罪的范畴。
因此,针对这部分人应当采取从较轻程度或适当减轻刑罚的方式处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条款,当犯罪活动已经开始,然而因为犯罪者自身意志之外的因素无法实现全然成功的情况是非犯罪失败——未遂犯罪,这类人员可依照已经成功完成犯罪的相同情况,从宽或减轻处罚。
关于合同诈骗罪的主要构成条件包括:
1.犯罪对象,即客体要件;
2.违法行为的具体过程和方式,即客观要件;
3.犯罪行为的发起人和行为人的身份地位,即主体要件;
以及4.犯罪者的主观意图和心态,即主观要件。
此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法条,诈骗罪的立案标准为至少达到人民币3000元以上,定为“数额较大”,将会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及并处罚金等惩罚措施;
如果诈骗金额过大或者行为造成其他严重后果者,将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若涉及的诈骗金额特别庞大或者此类现象有其他特别严重情形发生时,将面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无期徒刑,同时还需负担罚金或是被剥夺财产的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法律是一种普遍的约束,它既保护我们的权益,也规范我们的行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充分了解和理解法律,以便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更好地生活在这个法治社会中。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合同诈骗未满2万不立案的说法是真的吗”,法律的学习和理解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和探索。我们应该珍视这个过程,把它看作是一次自我提升的机会,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