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行为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一、违法行为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违法行为之构成要件在于:
1)其行为必需违反了国家法律法规的明文规定;
2)违法行为侵害的必须是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利益和社会关系中的特定部分,且这种侵害必须达到一定程度;
3)违法行为通常需要行为人主观上存在故意或者过失的心理状态。
从原则上来讲,只有当行为人存在过错时,才能构成违法行为。
然而,即使行为人并无过错,但根据法律规定应当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情况下,也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违法行为的实施主体必须具备法定的责任能力或法定的行为能力。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九十五条
治安案件调查结束后,公安机关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以下处理:
(一)确有依法应当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违法行为的,根据情节轻重及具体情况,作出处罚决定;
(二)依法不予处罚的,或者违法事实不能成立的,作出不予处罚决定;
(三)违法行为已涉嫌犯罪的,移送主管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发现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其他违法行为的,在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作出处罚决定的同时,通知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处理。
二、违法行为的构成要件有什么
违法行为的构成要件如下:
1.违法行为是一种危害社会的行为。单纯的思想意识活动不能构成违法。
2.违法行为必须有被侵犯的客体,即侵犯了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与社会秩序,对社会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3.违法行为必须是行为者有故意或过失的行为,即行为人有主观方面的过错的行为。
4.违法行为的主体必须是达到法定责任年龄和具有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和依法设置的法人。
《行政处罚法》第三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依照本法由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并由行政机关依照本法规定的程序实施。没有法定依据或者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处罚无效。
法律是一种普遍的约束,它既保护我们的权益,也规范我们的行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充分了解和理解法律,以便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更好地生活在这个法治社会中。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违法行为的构成要件有哪些”,法律的学习和理解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和探索。我们应该珍视这个过程,把它看作是一次自我提升的机会,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