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中不成立的合同可以不继续履行吗
一、民法典中不成立的合同可以不继续履行吗
民法典规定,合同不成立的,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就不需要履行合同义务。但如果合同成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当事人就要履行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九十条【合同成立时间】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当事人均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时合同成立。在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但是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第五百零九条【合同履行的原则】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当事人应当遵循诚信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当事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应当避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
二、合同不完全履行的构成要件
债务人的履行行为构成不完全履行,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须有履行行为不完全履行的基本条件就是债务人有履行债务的行为,如果没有履行行为,则可能构成履行不能,而不会构成不完全履行。
还需注意的是,债务人的履行行为,是指以履行债务为意思的行为;
与履行债务无关的行为造成债权人损害的,不属于加害给付,属于一般的侵权行为。
2、须债务人的履行不完全合乎债的内容债务人履行债务应以满足债权人的利益为目的,同时债务人的履行行为也不能给债权人带来损害。
这是法律对债务人的最基本的要求。
而在不完全履行的场合,债务人违反了此义务,没有按照债务本旨履行债务。
债务人的履行不完全合乎债的内容,具体表现为:
履行的数量上不完全,标的物的品种、规格、型号不合乎规定或标的物有缺陷,加害给付,履行方法上的不完全以及违反附随义务的不完全履行。
3、须可归责于债务人可归责于债务人,是指债务人对其履行债务所造成的对于债权人的损害,未尽相当的注意。
在瑕疵给付中,无论债务人主观上具有故意或者过失,只要其交付的标的物有瑕疵,债务人即应负责;
在加害给付,因其系债务人的履行行为造成债权人的其他利益的损失,故应以债务人主观上具有故意或过失为要件。
但对于债务人的故意或过失,债权人不负举证责任,债务人须证明自己主观上没有过错时,才能免于负责。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知道,依据《民法典》规定,合同不成立时,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就不需要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
但如果合同成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当事人就要履行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