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 > 合同

在运输合同履行过程中以假换真应怎样定性

来源: 网络 时间: 2019-03-28 阅读: 319次

【案情】

被告人李某等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共同预谋在运输途中用“倒包换假”的手段,盗窃发往史丹利化肥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的氯化钾肥。被告人李某等人联系购买了类似氯化钾的替代物后,在山东省日照港装货共计76吨,价值220400元。途中进行“倒包换假”,后二次封包装车。货物运送到史丹利化肥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卸货时,被仓管人员发现二次封包的事实,经临沭县产品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所抽样检验,为不合格产品。

【分歧】

本案在定性方面产生以下两种意见:第一,被告人李某等人在货物运输合同过程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欺骗手段,以假换真,骗取史丹利化肥股份有限公司价值220400元的氯化钾肥,其行为构成合同诈骗罪。第二,被告人李某等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货物输途中采用“倒包换假”的手段,盗窃发往史丹利公司价值220400元的氯化钾肥76吨,该行为构成盗窃罪。

【评析】

小编认为,被告人李某等人的行为应当定性为盗窃犯罪。理由如下:一般情况下,区分合同诈骗罪和盗窃罪是比较容易的,但是在二者互相交织的时候,则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界限对两罪加以区分,在诈骗行为和盗窃行为互有交叉的时候,依据法律规定和立法本意,“被害人的财产损失是否由其陷于错误认识而自愿处分行为所导致”可以作为区分两种犯罪定性的重要标准。分析被告人李某等人的获取手段,是在运输控制货物的途中采用秘密方式,以假换真,而后二次封包,运送至被害单位,真氯化钾占有关系的改变并非货物所有人史丹利肥料股份有限公司陷于错误认识而自愿交付或者接收,而是在货物交付运输以后,被告人李某等人在货物所有人史丹利肥料股份有限公司无防备的情况下,采取“倒包”的方式,以假换真,秘密窃取。故窃取行为才是被告人李某等人犯罪目的得以实现的关键。类似氯化钾的假原料所起的作用是为被告人的盗窃行为作掩护,使得盗窃行为发生后不会即时被发现。故被告人李某等人的行为应定盗窃罪,而非合同诈骗罪。

文章来源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未注明作者均因传阅太多无从查证。本站为公益性非盈利网站,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益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投诉邮箱:tousu@ruoyo.com

本页标题:在运输合同履行过程中以假换真应怎样定性

本页地址:https://www.ruoyo.com/falv/hetong/227021.html

若悠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