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 > 生活妙招

消毒剂使用方法 使用消毒剂存在的误区

来源: 网络 时间: 2019-04-29 阅读: 565次

消毒剂对于清理生活的一些区域和物品特别的有必要,所以几乎每个家庭都会备有消毒剂,然而,针对消毒剂的使用,其实很多人都存在误区。消毒剂应该如何使用?在使用过程中有哪些误区需要避免?下面跟随若悠网来仔细看看吧。

家庭用消毒剂 使用消毒剂存在的误区

消毒剂人们也常称消毒剂为“化学消毒剂”。

高效消毒剂可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胞也有一定杀灭作用,达到高水平消毒要求,包括含氯消毒剂、臭氧、甲基乙内酰脲类化合物、双链季铵盐等。中效消毒剂仅可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达到消毒要求,包括含碘消毒剂、醇类消毒剂、酚类消毒剂等。

低效消毒剂仅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酯病毒,达到消毒剂要求,包括苯扎溴铵等季铵盐类消毒剂、氯己定(洗必泰)等双胍类消毒剂,汞、银、铜等金属离子类消毒剂及中草药消毒剂。

家庭用消毒剂 使用消毒剂存在的误区

消毒剂的定义

消毒剂是指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要求的制剂,它不同于抗生素,它在防病中的主要作用是将病原微生物消灭于人体之外,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达到控制传染病的目的。人们也常称消毒剂为“化学消毒剂”。

家庭用消毒剂 使用消毒剂存在的误区

使用消毒剂存在的误区

误区一:消毒就是灭菌

“消毒”和“灭菌”两个词在生活中常被混用,其实两者含义不同。消毒是杀灭微生物,但不能杀死芽孢等还在“休眠状态”的微生物;灭菌是杀灭包括芽孢在内的所有微生物。也就是说,灭菌的要求比消毒更严格,通常用在食品工业和医药领域,生活中很难实现。所以平时只需要消毒,将致病微生物的数量减少到不会引起人发病即可。

误区二:消毒剂越浓越好

消毒剂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浓度过高会刺激人的口腔、呼吸道、肺部,时间久了可能导致器官和组织受损,使其变得脆弱,反而容易感染。因此,在使用消毒剂前应根据说明书适当稀释。

家庭用消毒剂 使用消毒剂存在的误区

误区三:用消毒剂洗内裤

很多人会用消毒液浸泡、清洁内裤,但其实,用消毒液浸泡内裤,不仅不能完全有效杀灭内裤上面残留的有害细菌,同时还有可能因为清洁不到位,造成化学物质的残留,从而引发私处各种问题和病症。而且,一些强效消毒液有着很强的刺激性,即使清洗过也极容易残留。还有一些以对氯间二甲苯酚为主要原料的消毒液,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其杀菌成分不溶于水的特性,极易在使用过程中形成苯酚,危害身体健康。

误区四:每天都使用消毒剂进行清洁

除非是明确地需要预防传染病,否则一般来说,不必频繁使用消毒剂,更不必每天使用。

家庭用消毒剂 使用消毒剂存在的误区

误区五:在家中喷洒消毒剂保持空气新鲜

要想让家中空气保持新鲜,最好的办法并不是消毒杀菌,而是开窗通风。家里毕竟不是医院,细菌量有限,如果有消毒液水汽滞留在空气中,被人吸入后反而会损害呼吸道。

此外,还应注意的是,在使用消毒剂的过程中最好佩戴橡胶手套和口罩。

文章来源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未注明作者均因传阅太多无从查证。本站为公益性非盈利网站,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益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投诉邮箱:tousu@ruoyo.com

本页标题:消毒剂使用方法 使用消毒剂存在的误区

本页地址:https://www.ruoyo.com/changshi/miaozhao/470003.html

若悠回归